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清要完,我们还是快点学蒙古语吧!(第2/3页)

至于那个大和尚,是五台山清凉寺的十八罗汉僧中的一位,是个蒙古人,名叫图尔猛额,人如其名,看着就很猛!

据说他原本是先帝爷身边的侍卫,在先帝爷驾崩后和另外十七个侍卫一起出家当了和尚,在五台山清凉山念“嘛呢嘛呢哄”为先帝爷祈福。

后来李嗣兴带着一千善扑营右翼的壮士跑去五台山“修行”,这个大和尚就带着几个师兄弟下山来帮着他们训练……这还是苏麻喇大姑姑的意思!

练着练着,善扑营右翼的那些壮士就都成了那十八个罗汉僧的“徒儿”,而李嗣兴也拜了图尔猛额为师,跟他学了不少骑马打仗的知识。

“什么那个什么?”福全这时候听见杨起隆吞吞吐吐的,眉头一皱,“你不是说当年我大清天兵入关烧杀抢掠的那些事儿?”

“王爷您圣名!”杨起隆道,“我就担心阿布鼐、布尔尼也学当年的大清天兵……这要劫他个一二十万人口去辽河河套经营根据地,那察哈尔部没准能养成势力!”

福全摆摆手:“他们没机会了!观音保已经带着我皇玛嬷的懿旨去科尔沁草原摇人抄他们的后路了!我们这回只要能将他们父子击退,那可就大功告成……对了,你们想到辙了吗?”

“我们想?”瘫在一把椅子上,看见福全来了也不起立的张勇闻言一愣,“王爷,您不是已经定下了诱敌围歼之计了吗?”

“我那个计……能行?”

“行!太行了!”张勇笑道,“王爷妙计安天下……就交给我们几个去执行吧,保管大获全胜!”

“怎么执行?”

“简单,”张勇道,“老夫带麾下三千子弟兵押着粮车去诱敌。赵总镇和李翼长分两路包抄,您和杨道台就在城北的元大都土墙下设阵指挥全局……一万五千大军兵分四路,一准可以把阿布鼐和布尔尼的五万蒙古骑兵一网打尽!”

“真的能行?”福全还是觉得有点不靠谱。

“行,太行了!”赵良栋道,“咱们的优势很大!”

那个图尔猛额也点点头道:“一万五千打他们五万……输不了的!”

赵良栋和图尔猛额看上去都挺像那么回事儿。

福全还挺个纳谏听劝的好王爷,见底下人都这么说,也就批准这个方案了,“好吧,那……什么时候可以出兵?”

“马上!”张勇道,“王爷,救兵如救火……现在巡捕五营随时可以出动!”

福全想了想,说:“那就明天吧,明天中午,张提督你先率兵出德胜门!天黑之后,本王再率领其余各队,悄悄出城!”

“嗻!”

……

大清康熙十二年九月初五,北京城德胜门内的大街两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八旗姐妹、八旗大妈和八旗老头了。这座大清朝的首善之都,现在可是壮丁奇缺啊!

这几年大清朝的天下可谓是风雨飘摇,北京城内的壮丁已经死了一批、补了一批,然后补上的又走了。所以现在留在这座旗人之城内的,主要还是一群老弱妇孺,天天盼着有什么好消息从前方传回来。

可惜,现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好消息没来,蒙古入寇,大元再来的噩耗却是突然传来,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现在大明、大顺好像都已经回来了!

大元又诈了尸!

接下去会不会大宋、大唐也都粉墨登场?

这好好的大清天下,再这样下去就不是“三国”了,而是改“战国”了。

虽然大清天下已经有了向“后战国”演变的苗头,但北京城内的这些妇孺老人,今儿一听说又要出兵了,还是自发聚集到德胜门为又一批开赴前线的大清兵送行……大家总还是盼望着能打个胜仗,别让大清的国运继续下落。

而且这个大元好像很喜欢屠城,如果让那个察哈尔的逆王布尔尼和他爹阿布鼐一起打进北京,恐怕大家伙的老命小命就都要不保了。

就算勉强保住一命,恐怕也会被掠为奴隶……

除了这些在旗的老弱妇孺之外,今儿在德胜门这里,还有不少袍褂整齐的官员,大多都是汉员。康熙带去西安的只是一个精干的行朝廷,大部分的朝臣都留在北京。

另外,由于八旗兵折损严重,必须补充,所以原本在各个衙门里当差的笔帖士都改行从军了。而腾出来的职位,就只能让汉员补上了。

所以,这两年汉员得官还比之前容易一些……当然了,好一点的缺还是要花钱买的!

而现在这些花钱买了缺或是好不容易才考上进士,又被铨选成京官的汉员,现在也得来瞅瞅……如果大清真不行了,那么他们得快点谋出路啊!

是去襄阳投吴应熊,是去武昌投李自成,还是赶紧学蒙古话当元朝的汉官?

最后,今儿得到消息,跑到德胜门外“看热闹”的还有阿布鼐、布尔尼派来的细作!

当大队的绿营兵护着一辆又一辆的马车,浩浩荡荡沿着大街来到德胜门这边的时候,那些对大清朝还抱着些希望的人们,一下子心都要凉透了。

就这个?

就这些赶着大车的绿营兵?看着都是步兵,没有几个骑马的。他们所持的器械也普普通通,就几门红衣小炮还值得一看,其他就是长枪、鸟枪、刀牌、弓箭之类的。最让人揪心的是他们的人数太少,只有区区三千余人……这怎么打得过外头的几万蒙古人?

这个大清,是不是要完?

一帮八旗大爷八旗大妈看见这些不大靠谱的绿营兵,就互相打听交流起来了。

“怎么才这几个人?这怎么够啊?”

“他们是哪部分的?怎么就敢出城去和几万蒙古人打?”

“他们?他们是巡捕五营的绿营兵啊!”

“巡捕五营?他们能打仗?”

“谁知道呢?原本的巡捕三营是不行的,不过恭王去关外盛京的时候把老三营的兵带走了一多半,现在的巡捕五营大多都是从陕甘招募来的,也有一些是跟着张军门的老兵。”

“张军门?哪个张军门?”

“就是那个原来的甘肃提督……之前被调来北京帮着练兵,裕王留守后提拔他当了九门提督。”

“就是那个瘫子?”

“不是瘫子,只是腿瘸……”

“那也不行啊!这怎么打?”

“嘘嘘,小声点,人家正主来了,让人抬来了!”

张勇这老头这回依旧是让人抬着他出城去打仗的,而且还是一身书生便服,手里拿着一本诗集一边行进一边在研究——他对眼下这一战是信心十足的!

三千甘陕绿营兵,其中五百人还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装备鸟枪一千支,铜炮八门,还有二百辆大车可以组成车阵……这怎么可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