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坏忠!不是忠臣变坏了,而是坏人当了忠臣!(第2/3页)

耿精忠道:“当然是南京户部替本王筹措了!”他顿了顿,“我也不多要,也和刘镇一样,一个月拿五万两,不算多吧?”

一个月五万对卢三好这个户部尚书而言可不是小数目,南京户部可不是王忠孝的粤海镇,没有那么阔。

王忠孝当然可以大方的向刘进忠承诺这五万一月协饷,他拥有广州府和粤海关道这两大聚宝盆,而且还能从潮州找补回来一些,一月五万眼下是收不到的,但两万问题不大,一年也就亏个三十几万。

但是南京户部没有粤海镇那么阔,也没地方可以找补回一点来,一个月给耿精忠五万,一年就是六十万,加上江南团练一年七十七万,就是一百三十七万……一个月得出去十一二万两银子!

一天就小四千两银子!

另外,南京朝廷这边还不少当官的和他们的衙门要养,很快还有一个傀儡皇上明献帝要养活,只怕还得再加个一两千两一天。

现在的南京户部就守着一座南京城外加城外的几个县,一天要收五六千两银子……非常艰巨啊!

看见卢三好一脸为难,朱三太子也有点着急——他也指望南京户部过日子呢!

他给大明当献帝,一个月宫里头开销个一万两……不算多吧?

“三好,”朱三太子问,“银子够花吗?要不要动用内帑?”

还内帑……你有吗?你以为你真的继承了一个大明王朝啊?

卢三好真是哭笑不得,但他也不敢和耿精忠说没钱,所以也只好挤出一点笑容:“大王,您放心……臣可不会花您的内帑,大不了苦一苦百姓!”

“苦一苦百姓……”朱慈炯寻思:这一届大明的忠臣好像有点坏啊!

朱慈炯又跟卢三好打听道:“不知要怎么苦一苦百姓?”

“还能怎么苦?当然是……加征加派加商税了!”卢三好倒是挺熟悉这路数的,“但是也不能加太多。”

“对对,”朱三太子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嘛!咱们得有长远的打算……闯王现在就在武昌!”

虽然是献帝,但他也想大明朝这一回能够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可别没几天,又有人要“迎闯王”了。

“大王言之有理,”卢三好说,“咱们还可以卖功名!”

“卖功名?”朱三太子问,“有人买?”

“一定有!”卢三好点点头,道,“那个朱国治搞奏销案,一共革掉了一万多个举人、秀才的功名……江南这边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功名而不得。现在花点钱就能办一个明朝的功名,将来大明平定东南了,他们有功名就能来考进士,甚至可以直接当官!这么好的事儿,怎么会没有人买?”

“可咱们只有应天府的五个县啊!”朱三太子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就瞅着陈永华。

“大王,”陈永华也不推辞,“往应天府外卖功名的事儿,就由臣来负责吧……不过江南百姓深恨朱国治!”

江南百姓不见得特别恨朱国治,但是江南士绅一定特别恨他!而且朱国治当江宁巡抚(江苏巡抚)的时候还大力整饬海防,海贼郑家的人也挺恨他的,现在正好公报私仇!

“刑部!”朱三太子赶紧问刑部尚书郑得胜。

郑得胜道:“大王,这个朱国治太可恨了……他办哭庙案的时候还杀了不少江南的读书人!咱们这次可以收取他仇家的银子办案,只要银子给够,就办他一个凌迟处死!”

收钱杀人……这是刑部尚书能说的话?

朱三太子也只能一声叹息了,他是候补明献帝……也只能这样了!

“如果诸位没有什么异议,”朱慈炯道,“那就想办法筹银子吧!耿王,银子我们想办法去筹,这南京皇城之战就拜托了。”

“放心,包在我身上了!”耿精忠这下总算拍了胸脯,一脸的忠心耿耿。

……

南京这边,大明朝新鲜出炉的忠臣们各种使坏的时候,在襄阳府那边,大明的候补忠王李自成的使臣黄植生,已经见到了大明西王世子吴应熊和西王世孙吴世璠。

“什么?李自成想和我瓜分荆州?他难道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

吴应熊虽然已经决心要为了老婆孩子雄起一把了,但是在见着黄植生的时候,还是一副勃然大怒的模样。

“世子爷您息怒,”黄植生和吴应熊其实早就认识,也知道他的为人,所以并不担心他翻脸宰人,还是一副不急不徐的样子,笑吟吟道,“闯王再过不久,也许就和世子爷您同殿为臣了。”

“同殿为臣?为谁的臣?”吴应熊一愣。

“大明啊!”黄植生笑道,“世子爷莫不会忘记您和令尊都是大明朝的忠臣吧?闯王也打算让小王爷出面向南京城的朱三太子称臣并且求封忠王,以后小王爷就是大明忠王了……而闯王就是老忠王!”

“老忠王?李自成?他还要当老忠王?”吴应熊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而一旁的吴世璠则眉头大皱着问:“难道李自成还想和我爷爷西王平起平坐?”

黄植生笑道:“忠王怎么能算和西王平起平坐呢?和西王平起平坐的应该是东王、南王、北王啊!”

“已经封了?”吴世璠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黄植生笑道:“这就不知道了,不过想来也是早晚的事儿。”

吴三桂这个西王当然不愿意和什么东王、南王、北王平起平坐了。

但是新大明也不大可能只有一个西王,而没有东王、南王、北王的。

再加上朱三太子又不完全在吴三桂这个西王手里捏着……这事儿还有点不大好办啊!

吴应熊、吴世璠两父子正在心里面埋怨朱三太子“乱封王”的时候,一旁的汪士荣笑着接过了话题问:“那么说了,你们李忠王就真不怕秋后算账的事儿?”

“秋后算账当时是怕的!”黄植生道,“只是真有这个秋后,被算账的恐怕也不止忠王家吧?你们西王家的账就没人给算一算了?永历皇帝是谁弄死的?还不是你们的西王万岁?虽然朱三太子不是永历的儿子,但永历毕竟也是大明的皇帝,朱三太子当了皇帝之后,大概也不能不奉之为正朔吧?永历如果成了正朔,那灭掉前明的是什么人?”

永历是肯定要当大明正朔的,他不当,那天下正朔是谁?难道算在顺治头上?那是绝对不行的!

既然顺治不是正朔,那永历就必须当正朔。

而永历一当正朔,那吴三桂的麻烦就大了!

吴三桂是擒杀永历就是灭亡大明了……上一个大明朝就不是李自成灭掉的,而是吴三桂灭掉的!

就算朱三太子兵力薄弱,不敢追究吴三桂的灭明之罪,但是有没有秋后这一天,谁又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