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打到南京去,活捉朱老三!(第2/3页)

先用“划江而治”来麻痹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然后再挑大过年的时候突然出兵!

更高的是,这么个大计划,这么些日子居然就一直在暗中准备,连今儿来江东大营管理大臣衙门等着吃年夜饭的这些个高级军官,绝大部分都不知道有这一出!

保密做到这一步,南京城里面的朱三太子和耿精忠除非能掐会算,否则一定想不到大清天兵会挑这么个时候来偷袭。

而南京距离镇江丹徒镇的江东大营其实非常近!

从江东大营到“明清交界”的下蜀镇仅仅只有五十里,而从江东大营到岳乐准备立营下寨的栖霞山也不过八十五里。而从栖霞山再往西四十多里,就是南京城了!

而且这一次的对手又不是吴三桂,而是朱三太子和耿精忠……没有那么强的!

岳乐目光炯炯地看着手底下的这些将领,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贪婪,看到了仇恨,看到了一股子要把朱三太子和耿精忠撕碎,要把整个南京城搬空的劲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

岳乐点点头,然后冲着下面的人抱了抱拳:“诸位,本王对不住大家了,今晚上没有预备年夜饭,只预备出兵奔袭南京城东将令……各营的出兵时间,行军路线,需要携带的辎重、行粮、火炮,都已经写在兵牌军令里头了,待会儿会直接发给大家,大家伙依令而行即可。

至于不在队伍上的兄弟,也不必找他们回来,有多少出多少便是了!”

说完这话,他就冲身边的戈什哈队长点了点头,只听那人大喝一声:“都拿进来!”

大堂外面马上有人应了一声:“嗻!”

接着就看见十来个王府护卫捧着托盘走了进来,其中一半托盘里面摆着一个个信封,信封上都写了诸将的姓名,里面就是兵牌军令。

而另一半托盘上则堆满了热腾腾的肉包子——年夜饭没有,包子管够!

岳乐看着底下的诸将纷纷从托盘上拿走写着自己名字的信封,又顺手拿起肉包子大口啃了起来,便笑着点点头:“好,多吃点……包子管够!至于年夜饭,等打下南京,本王再与诸君痛饮。”

他又提高了一下嗓门:“最后,本王再口述一道命令……打破南京城,十日不封刀!”

十日不封刀啊!

也就是说可以在南京城里面烧杀抢掠整整十日!

岳乐的面目狰狞了起来,声音也有点颤抖了:“告诉下面的兄弟……要发财,就这一回了!十日不封刀啊!哪怕抢光了南京城,本王也不会降罪!

本王只要朱三太子,只要南京城!”

底下不知道谁带头高呼:“打到南京去,活捉朱老三!”

然后就是更多的人一起欢呼:“打到南京去,活捉朱老三!”

……

一样的年节,不一样的气氛。

在南京,这会儿正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甚至这热闹的程度还超过了以往的许多年……自打南明弘光朝覆灭,南京变成了江宁,不再是大明南都之后,这座到处都能看见充满着哀伤的明朝遗留下来的建筑物的城市,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了。

这里不再是人文荟萃的东南都会了,更没有了敢于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东林党人……有的只是大清王朝和八旗天兵那似乎不可冒犯的威严!

而随着那一代明的遗民,那一代亲身经历了大明天倾,还在怀念故国,还梦想着有朝一日汉家天下可以再来的老人们的渐渐离开,这座很可能还是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城市,似乎正在渐渐习惯自己新的身份和新的主人。

就在一个漫长而且沉闷的时代即将来临之时,大清康熙十二年就突然变成了大明崇祯四十六年!

崇祯四十六年……南京城的人们突然意识到,大明原来没有远去,现在居然崇祯皇帝登基即位,也才过去了短短四十六年,而距离崇祯殉国,也还不到三十个年头。

甚至,大明的旗帜一直没有彻底降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它一直在南北的海边和几座荒岛之上不屈地飘扬着。

而崇祯皇帝的儿子朱三太子和天地会的义士们,更无时无刻不在为反清复明的大业而奋斗。

而所有这些人的努力,使得崇祯皇帝的年号,再一次出现在了大明朝的都城当中。

大明回来了!

而且它还向天下的英雄和硕儒们发出号召,邀请大家齐聚金陵,共商国是……一起来出谋划策,看看怎么才能恢复大明天下,怎么才能建立一个和之前那个覆灭的大明不一样的新大明,一个天下为公,一个民重君亲,一个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大明!

这么一个新大明,当然是可以吸引那些隐于各地,但依旧心怀天下的“老人们”和那些摩拳擦掌,干劲十足的新人们,纷纷汇聚金陵。来寻找他们的梦想和机会!

而一手促成了这一惊天变局的王忠孝,也在自己的莫愁湖王府中迎来了黄宗羲、屈大均、陈恭尹等一票“天地会大儒”和天地会总舵的招牌——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打什么“维新学会”的招牌了。

可以光明正大地向大家伙宣布天地会就是新学会,新学会就是天地会,而以《天下为公论》为核心思想的新儒学就是天地会的指导思想!

天地会就是要根据《天下为公论》的道理,去建立一个理想之国。

今儿在莫愁湖南王府里面热热闹闹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把酒言欢的,除了跟随王忠孝一起来南京的那些兵将,就是这些满腹经纶,大道理一堆,但是执行能力不咋地的大儒了。

这个大儒配大炮,真理才行得通嘛!

王府的大厅当中,这会儿烧着暖炉,暖烘烘的,几十张大桌子摆了起来,各色南北小菜摆得满满当当,跟着黄宗羲等人从广东过来的厨子,王忠孝在金陵雇佣的厨子,都抖擞精神,拿出了看家的本事,一堂席面,那叫一花团锦簇。

而在莫愁湖王府的军营和随营开办的讲武堂学校,今儿则是酒肉管够——当然了,值班的官兵们还是不能饮酒的!

警惕性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特别在一座设了东王府、西王府、南王府、北王府、忠王府、翼王府的南京城中……就缺一个天王和改南京为天京了!

在这座南京城中,王忠孝要是还掉以轻心,那真是白读历史书了。

不过他这个南王接班人在南京城中的力量还是显得有点薄弱,手头能掌握的除了陆续从广东开过来的两千老兄弟之外,大概就是刚刚招募入营的两千“淮勇”了——王忠孝现在也是“李中堂”嘛!李中堂当然要用淮勇了。

而这两千淮勇则是刘进忠帮着从江北招来的……江北淮人从军的热情可比应天府的百姓高多了!王忠孝为团练军制定的军饷标准(广东新军也是这个标准,不过他们授了田的每年都有四十五天的“无俸役”),对他们的吸引力可不小,不仅江浦、六合的丁壮踊跃应募,连邻近的滁州、和州、凤阳的丁壮,都悄悄跑来给大明当兵——想当年,许多跑到南京给个姓朱的造反起家的皇帝当兵的淮西男儿,可都是打出了一个个传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