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这个东王他想当万岁吗?(第2/3页)

所以卸磨杀驴屠功臣的事儿,是不大可能发生在新大明的,以后大家一定可以安享荣华!

种种桩桩的好事儿加在一块儿,能不让这些拿了新大明股份的小功臣们嗓门儿越来越大么?

大家伙正说得起劲儿的时候,忽然有人喊了一声:“东王殿下、卢中堂、陈中堂他们到了!”

现在的南京朝廷已经形成了“五大佬”共保三太子的局面,这五大佬当然就是二王三中堂了——东王、北王、李中堂、卢中堂、陈中堂。现在北王和李中堂在江北带兵,南京朝廷这里就是东王耿精忠和卢三好、陈永华这俩中堂唱对台了。

而且谁都知道这两王是一党,三中堂是一伙。这次李中堂督师江北和北王刘进忠共取淮西时,就因为不信任北王刘进忠,把刘进忠的老婆尚淑英要去当了人质。

现在眼看着江东小明朝的前途稳了,这二王三中堂该不会来一场火并吧?真要打起来,大家应该支持谁才比较稳?

一想到这事儿,文华门外头的这些人全都老实了规规矩矩往两边一站,一个个都是忠臣孝子好爸爸的模样儿。

耿精忠和卢三好、陈永华倒是有说有笑的,看来这两伙人暂时还不会火并!

“监国驾到!”

随着一个穿着锦衣卫衣服的壮汉吼出这么一嗓子,新开张的“小明王朝”的大小股东们全都行了揖拜之礼。然后就听见脚步声响和朱三太子遮掩不住笑意的声音:“平身,平身!”

大家直起身,笑呵呵往那个文华门看去。就看见朱三太子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儿,脸上的笑容也多得没地方堆了,看见群臣都和自己一样高兴,于是笑道:“都知道了吧?我们打赢啦!哈哈哈,李中堂果然是国家柱石,大明有他,这三分天下是稳稳的。”

“监国殿下!”在文华门外有一把交椅可坐的耿精忠这时候笑着插话道,“臣建议重赏李中山。”

朱慈炯点点头:“赏他什么好呢?”

“给他封王吧!”耿精忠建议道,“臣建议封李中山为英王……英者,英雄也!李中山击破满清江东大营精锐数万人与淮泗之间,斩首两万……封他个英雄之王才不算亏待他。”

他没有再拿“英国在淮南”说事儿,而是在手下的军师喻仁英、黎道人的建议下,改了个吹捧李中山的说法。

“封英王……”朱慈炯想了想,“可他家已经有个南王了。”

朱慈炯曾经当个李中山的师爷,跟着他一起在广东创业,当然知道广东那摊子事业李中山是占大头的!所以他才能把广东最肥的广州府变成自己的领地。

而李辅臣心中意属的王位继承人也是李中山!

你现在给李中山直接封个英王……这个南王、英王都是一字王,一边大啊,不存在英王继承南王的可能吧?

“南王李辅臣的儿子那么多,有这么会嫌家里的王位太多?”耿精忠笑道,“况且淮西那边也的确需要一个王爷才能镇得住!现在满清的江西大营总管是康亲王杰书,武昌那边还有忠王李来顺,襄阳那边有西王吴三桂……朝廷派到淮西的督师如果仅仅是个兵部尚书,是不是太小了?”

好像有点道理……不对啊!李中山怎么就要出镇淮西了?

“东王,你的意思是李中山要常驻淮西?”

“这是必须的,”耿精忠道,“现在淮西的庐江、安庆、六安、颍州等四个府的地盘大多还在满清江西大营的控制下。现在满清的江西大营实力犹在,杰书可以以九江、安庆为根本,西据李闯,南抗广东,显然也是知兵善战的。如今朝中除了李中山,还有谁能确保拿下庐江、安庆、六安、颍州等四个府?”

“说的也是……”朱三太子想了想,又看了看那两位大中堂。

“大王,臣也觉得应该给李中堂封王!”陈永华起身对朱三太子道,“此外,臣建议命刘北王进驻徐州,并出任山东、河南两省督师。同样授予便宜行事之权和尚方宝剑。”

卢三好笑着附和道:“大王,臣附议。”

这两个中堂显然也不是很想让李中山返回南京……不过他们也不愿意“白白失去”李中山,想要“搭”上一个刘进忠。

耿精忠笑着点点头:“大王,臣也觉得应该让刘北王负责经略山东、河南。”

你们说好了是吧?

朱三太子马上就明白了!

耿精忠、卢三好、陈永华这是联手把李中山和刘进忠都“请”出了南京!

不过他就算什么都明白,现在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这三位权臣的意见去办。

“既然三位都是这个意思……”朱三太子说,“那么就再征求一下李中山和刘进忠的意见,如果他们没有异议,朝廷就正式颁布大诏。”

这事儿就先只能这样了。

李中山、刘进忠可是“议政”,是能否决朱三太子旨意的大佬!

“大王,”尚之信这时候出班上奏道,“现在淮北刚刚大捷,徐州兵要之地又被朝廷收复,正是虏贼人心惶惶的时候,朝廷应该趁此良机,清剿江南的虏贼,至少也要打破虏贼的江东、江南两座大营。所以臣建议应该立即任命江南督师,全权负责消灭江东、江南两大营,并使之和江北督师、河南山东督师拥有相同的职权。”

“不知谁可以当江南督师?”朱三太子问。

“大王,臣愿意督师平江南!”自告奋勇提出要当督师的当然是耿精忠了。

“东王?”朱三太子心头就是一乐……这个东王要出城督师,那是不是可以把南京紫禁城还回来?

不过他也不敢一口答应下耿精忠的请求……献帝嘛!得有当傀儡的觉悟。

“卢三好,陈永华,你们怎么看?”

“大王,臣赞成东王督师江南。”

“臣也觉得要督师江南,非东王不可!”

朱三太子笑着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们两位没有异议……那东王督师江南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耿精忠督师江南因为不涉及到李中山、刘进忠的“包干区”,所以不必征求他们的意见。

耿精忠笑了笑,似乎奸计得逞了一半,站起身揖拜一礼:“臣令旨。”

朱三太子又道:“东王,本王也给你尚方宝剑和便宜行事之权……在虏贼未曾退出浙江、福建两省和江苏的江南之前,南京之外,长江以南,江西以东,东王都可以专权行事!”

“谢定王!”耿精忠又是一拱手。

“东王,那你准备什么时候领兵出城去?”朱三太子笑道,“到时候孤家要摆宴为你践行。”

“出城?”耿精忠笑着反问,“大王,臣为什么要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