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国破山河裂,大清怎么活?(第2/3页)

这些“明末大儒”的琢磨出来的进步思想,又正好合了李中山这号希望“圈养皇权”的进步军阀的心意。

而福全的心里面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面子上还是没有露出来,还是一副好儿子,好哥哥的模样,低声发问:“皇阿玛,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已经好几年没正经开过了,现在突然要开,恐怕人都很难找齐,应该如何是好?另外,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该定什么样的策?您的遗诏又要怎么写呢?”

顺大和尚早就琢磨好了,现在听见儿子这么一问,就顺着这问题往下说道:“议政王和议政大臣是些什么人,早就有祖制规定了的,一个是入八分王公,凡是领有佐领的王公,都是当然的议政王或议政大臣。二是每个旗再选出三名议政大臣。三是各旗的固山额真。根据老规矩,议政王和议政大臣就是这些人了。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咱们的大清不比以往,不能只靠八旗,甚至只靠八旗满洲之力维持了。咱们得和历史上的契丹辽国学学,得学会真正联合汉人、草原之力同南朝抗衡。所以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还得给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和各个汉地团练使,以及直隶、山西、陕西、河南等汉地行省都留下相应的位子。”

“太上,”明珠学问挺大的,一下就发现了顺治言语当中的问题,“您的意思是,咱们以后也要和辽国一样实行南北面官制吗?”

顺治点了点头,“明珠,这个南北面官制是不得不搞了……如果不搞南北面管制,那么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就是咱们的腹心之地。且不说腹心有失,即便是腹心遭遇南朝猛攻,咱们都会面临存亡之危!

譬如这次吴应熊、吴应麒直捣关中包围西安,就让咱们陷入全局被动。而在宋辽相争的之时,宋军即使兵临燕京城下,辽国都能不慌不忙,游刃有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辽国实行的是南北面官制,燕京根本不是辽国的腹心之地。

另外,不搞南北面官制,咱们就没办法将关外辽东、东道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这些地盘真正掌握起来,利用起来……万一中原有失,咱们可就……全都完了!”

顺治帝意思很明白了,要准备在河南、山东,甚至是直隶、山西抵抗大明或吴三桂的北伐,同时还要做好跑路的准备。

而无论是要战于河南、山东、直隶、山西,还是准备跑路,都得把关外辽东和漠南、漠北、东道蒙古牢牢掌握起来,利用起来。决不能北京一被包围,就万事皆休!

顺治接着说:“所以新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要给各方面都留位子,让大家都来参与……然后,还要敲定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商国是和南北面官制之事。

另外,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要给鳌拜和鳌拜的心腹们平反,还要检讨玄烨违反祖制削藩的过失,要让玄烨下罪己诏向天下人道歉。

如果玄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儿,并且愿意让权给议政王大臣会议,那今后就让他去盛京当个垂拱之君,福全你还当摄政王并管理议政王大臣会议……就如同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

这是让福全当康熙的爹啊!

康熙继承了顺治的皇位,而福全继承了顺治的爹位,相比之下,好像还是福全比较牛!

对顺治的安排非常满意的福全接着就跟他阿玛打听:“皇阿玛,那咱们什么时候开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笑了笑,说:“这事儿总要知会玄烨一声……索额图!”

“奴才在!”

“麻烦你亲自跑一趟西安吧!”顺治说,“你去和玄烨说,他的皇帝当得不好,但贫僧念及父子之情,也不废了他,就让他学南朝的朱三太子,当个垂拱享乐的皇帝。让他下个罪己诏,再宣布遵照贫僧的遗诏,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邀请八旗、各省、内属和外藩蒙古各方,一起来共商国是吧!”

“奴才领旨!”

……

西安,大清皇帝行在。

就在索额图领了顺治大和尚的法旨快马加鞭往西安而来的时候,康熙其实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

他在北京也是有耳目的!

他当然知道那个忤逆不孝的阿玛正在策划阴谋,要废掉他的皇位……即便不会马上废掉,也要先架空,再废黜。

而他一旦被废,那小命也就难保了!

这个《三国演义》里面的汉少帝刘辩和高贵乡公曹髦是什么下场,他当然是知道的。

他原来以为鳌拜鳌太师才是董卓、司马师这样的人,可万万没想到,鳌拜其实是好人,真正的董卓、司马师原来是他阿玛!

得知了密报之后,康熙已经坐立不安了!

他知道自己手里没什么可以对抗顺治和裕王福全的筹码……最近从两淮和江南传来的消息非常不好,穆占、格斯泰在符离集和睢水惨败,两淮清军的主力丧失,同时兵家必争之地,南北交通要冲徐州也宣告失守,而淮东、江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崩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切的失败,都得他这个皇上来背锅!

毕竟这次的天下大乱,都是他这个昏君搞出来的。如果不是他错把鳌拜当董卓,现在天下还好好的,吴三桂也不会造反,朱三太子还在东躲西藏,活吕布父子还在装忠良,而他还舒舒服服在北京当太平天子……那个忤逆不孝的阿玛还在五台山上当和尚。

他这个昏君真是把天都给捅破了!

这个黑锅他不背,谁来背?

可是他又怎么甘心背锅下台?

他这些日子很努力的在练兵,在自救,西安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被他和赖塔仿着吴逆的军制重新整编过了,组成了新的西安旗军。

首先,西安旗军大幅增加了红衣小炮(轻型红衣炮)的数量,每个营(大营)都配备了一个装备十二门小炮的炮队!

为了铸造这些火炮,他不仅从北京调来了炮匠,还从山西另外请了一批能工巧匠,甚至让人将西安府城内的铜钱都搜刮一空了!

其次,他还将骑兵、步兵、炮兵等兵种都合成进了一个“大营”,还让不同兵种的人天天都在一起训练。

第三,他甚至还打破了满、蒙、汉之间的区隔,来了个当兵不问出处,有功皆可抬旗!

在他的努力之下,现在西安旗军已经有了八个相当能战的“大营”。

这八大营分别称为“西安前锋营”、“西安骁骑营”、“西安护军营”、“西安亲军营”、“西安锐步营”、“西安步军营”、“西安火器营”、“西安神机营”……不过甭管是什么营,编制都一样,待遇也是一样的,分多少地,分多少房,拿多少饷,全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