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康麻子,快把纳贡称臣的不平等条约签了!(第2/3页)

至于中国国内的其他势力,现在还没有成建制的线膛枪兵。而吴三桂一听这个线膛枪真搞起来比大炮还贵,一下也没兴趣了,有那闲钱多搞点炮兵不香吗?

“这个线膛枪比大炮还贵,那要来干什么?咱们还是多搞点大炮吧……咱们过去没有足够的挽马,铸了炮也用不了。现在老二拿下了甘肃,可以从西域买马,总算能多搞一些炮队了。”

“父王英明!”吴国贵满脸堆笑着道,“咱们只要多搞点大炮,就能轰开西安城墙,拿下西安,父王的三分天下可就到手了,往后便不必再给那朱三太子做臣子了!”

这是在劝进了!

这些日子给吴三桂劝进的人可不少,而且还三天两头有祥瑞出现!

但是吴三桂却挺谦虚的,说自己的德好像有点缺……所以不能在襄阳或江陵这样的小地方称帝,得占下个帝王之气浓郁的古都,然后才能当皇帝。

这个帝王之气浓郁的古代,好像就是西安和洛阳了!而西安的王气显然比洛阳更浓,西安不仅是十四朝故都!而且最近一个在西安建都的王朝大顺朝还是因为吴三桂灭亡的……这个大顺的王气应该都转到吴三桂身上了。

所以吴三桂觉得自己应该在西安登基,国号应该是周,这样就能长久了。

吴三桂拈着胡须,正琢磨着把湖广这边的防御交给吴国贵后就率兵去打西安时,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人在嚷嚷:“大王,大王,大喜啊!”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臣为大王贺!”

吴三桂一愣,因为他听出来这声音好像是刘玄初、方光琛、汪士荣的,这三位今儿怎么也来“贺喜、恭喜”了?难道他们也发现祥瑞了?可之前他们从没搞过什么祥瑞,今儿这是想开了?

另外,刘玄初一直在南阳啊,今儿怎么来了襄阳?难道这个祥瑞出在南阳?

想到这里,吴三桂就转过身又走了几步,坐到了自己的宝座上,然后才吩咐守在门外的护卫道:“请三位军师进来!”

他话说完没一会儿,就瞧见刘玄初、方光琛、汪士荣一起从门外进来,不过还多了个人,居然是吴世璠。四个人全都是一副撞了大运的乐呵模样,一起走到吴三桂跟前,行了揖拜之礼,齐声道:“臣等恭喜大王!”

“平身,都坐吧……世璠,你也来了?也坐吧。”吴三桂挥挥手,示意三个军师和自己的孙子吴世璠落座,然后又对吴国贵道:“老三,你也坐吧。”

“是,父王。”

方光琛、汪士荣、刘玄初和吴国贵都落了座,但是吴世璠却没有落座,而是摸出个信封双手递给了吴三桂:“爷爷,您瞧这个!”

“这是……”吴三桂接过信封看了眼,也是一愣,“爱新觉罗·玄烨……这是,康熙?”

“康熙的亲笔信!”吴世璠道,“是康熙的翰林侍读李光地送到南阳的,世子爷找了些康熙的折子对了笔迹,确系康熙真迹!”

“写了什么?”吴三桂一边问话,一边伸出右手,吴国贵赶紧站起身到一旁的一张书桌上替他哪来了老花眼镜。

“爷爷,康熙在信上说他国中出现了逆贼!”

“唔?”吴三桂眼珠子一瞪,逆贼?是说我吗?

“爷爷,您别误会……康熙这次说的逆贼是他兄弟裕王福全,就是那个伪造顺治遗诏封自己当摄政王的福全!”

“哦,那么说来满清是要兄弟相残了?”吴三桂已经掏出了信纸仔细看了起来。

“爷爷您圣明,”吴世璠笑道,“康熙实在忍不了福全了,准备起兵讨伐福全,因为怕咱们乘机在他背后捅刀子,所以想先稳住咱们,就在信中提出要效仿石敬瑭,要割让关中之地给咱,还要认我爹当义父,以换取咱们的援兵!”

“什,什么?认你爹当义父?那他岂不是成了我的孙子?”吴三桂大吃了一惊,赶紧一目十行把信看完,“信上没说要认爹啊,只是要割地交好,借师助剿。”

“父亲,估计是这个康熙实在抹不开面子白纸黑字写出来吧?”吴国贵也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插话道,“不过咱们只要能拿到关中之地就行了,谁稀罕他这个小麻子?”

“三爷差矣,”刘玄初插话道,“光是割地可不行!”

吴三桂笑道:“军师,老夫才看不上这个麻脸康熙呢!”

“王爷,”刘玄初道,“这康熙认不认您当爷爷的,其实并不打紧……顺治当年还管那个洋和尚汤若望叫汤玛法,也就是汤爷爷的意思。历史上那个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在即位后给契丹的国书中就称孙不称臣……可见称不称孙并不打紧,称臣才是关键!”

方光琛也点点头道:“大王,康熙只说认爹割地,不提及称臣,也不提纳贡,其实就是想和您耍滑头……想白白得到您的支援!”

汪士荣也道:“王爷,康熙如果向您纳贡称臣了,那大清就是您的藩属,而您就能在名分上收复北方失地……而且康熙是皇帝,您是皇帝的宗主,称王就不合适了,理所当然要进位称帝!”

“也对啊!”吴三桂摸着胡须,“老夫如果当了大清的宗主,又收复了十四朝定都之地,显然是得了天命!”

“对,对!爷爷,到时候您就应该顺应天命,登基为帝了!”

吴三桂又摸了摸胡须,“可老夫要做了皇帝,朱三太子那边又当如何?”

“朱三太子当然不能当皇帝了!反正他现在也还没称帝。”吴国贵笑道,“父王,您只要封李辅臣、李中山、刘进忠、李来顺、耿精忠、郑经、卢三好、陈永华等人为王,朱三太子自然就是个光杆……大不了您也封他一个王,让他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

吴三桂点点头,他这三儿子出的办法挺不错的,多封几个王,把那些捧朱三太子的军头都吸收了。然后等康熙、福全火并完了,就拉着东南的那堆藩王一起北伐,把大清朝的余孽彻底铲平,大周就能一统天下了……完美啊!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看自己的三个军师。

刘玄初笑道:“三爷的办法不错……虽然天下的藩王多了一点,但只要大王您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来个直捣黄龙,将来总能慢慢把这些藩都削了的。”

已经想到削藩了……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再惹出一个九藩之乱?

方光琛笑道:“玄初你想得太远了……咱们还先顾好眼前,这个康熙可还没说要称臣呢,而且这个关中之地也还没割到咱们手里。”

汪士荣这两年一直为吴三桂当使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马上对吴三桂道:“大王,臣可以跑一趟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