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耿精忠,你知罪吗?不,我就要当皇帝!(第2/3页)

可是北王您现在却违抗监国令旨,拒绝出兵讨伐耿精忠,还霸占朝廷州府,这不是授英王以口实吗?大王您好好度量一番,以您占据苏松二府,拥兵两万的实力,如果李中山挟监国之令来讨伐您,您能打得过他吗?”

“我,我……”刘进忠吓得一激灵,想想又觉得不对,“不至于吧?他现在安庆都没打下来呢!打完安庆还有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广德等地要收复,然后还要西进打九江收江西……他有的好忙活了!”

“王爷,”查老头摇摇头道,“您别打这如意算盘了!安庆已经顶不了多少天了,说不定现在已经被打下来了……他打完安庆之后,不能先打大王您吗?他要打,能费多少事儿?咱能顶一个月吗?”

“先打我?”刘进忠额头上冷汗都出来,“难道他让我交出苏、松二府,再去打浙江,就是为了找茬?不对啊,我要是奉命行事,那他有什么好处?浙江地盘可比苏松大多了!监国的令旨上可说把浙江封给我了!”

“监国还把福建都封给翼王了!”朱舜水补充道。

“李英王为什么这么干?”刘进忠不明白了。

“原因有两个,”朱舜水道,“第一当然是为尽快打掉耿精忠这个逆贼,无论是福建东部,还是浙江,又或者是安徽江南的几个州府,现在都还在耿精忠一伙的手里。如果不能尽快打下这些地盘,李英王、李南王、李忠王就没办法集中精力打江西。只有打下江西,三位李王的地盘才能真正连成一片!

第二个原因,则是通过示好北王和翼王,换取您二位支持他顺利当上大将军录尚书事,以便总领朝政。”

查老头看朱舜水说完了,又补充了一句:“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利用耿精忠、岳乐的负隅顽抗消耗您和翼王的实力。耿精忠和岳乐现在可是困兽犹斗……真要拼上命,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有道理……”刘进忠点点头,“我也担心这个……南京之役虽然打掉了耿精忠、岳乐两万余人,但是耿精忠麾下最能打的曾养性、徐文焕都没参加南京之役,他们手头还有至少三万大军。

另外,杭州的驻防八旗也没参加南京之役,他们也有好几千人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耿精忠之前牛气哄哄想当皇帝,他当然是有点本钱的!哪怕在南京赔了不少,也还有几万可用之兵。

朱舜水面色凝重地道:“北王,这浙江、福建之战再难打,您和翼王也得努力打赢!只有您二位大胜,然后虎踞闽浙,互为犄角,才能震慑三李,使其不敢行篡逆之事。咱们大明的藩幕之治,才能长久维持下去。”

刘进忠重重点头,低声道:“没错……再苦再难,我也得打下浙江,要不然这大明天下没准真就给姓李的篡夺了!”

他还真信了!

朱舜水和查左尹互相对了个眼色,都是一脸偷笑——这俩老头关系还是不错,他们当然是串通好的。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因为查老头首告明史案的事儿,都鄙视他的为人,不和查老头交往。

但朱舜水没有资格鄙视查左尹——他自己在日本国逍遥,然后鄙视天天活在满清高压统治下的人,要他们和自己一样有气节,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儒所为。

朱舜水当然可以有气节,他就是天天写反书,写好了再通过朝鲜国往北京送,鳌拜也拿他没辙啊!

让大清远征日本是不可能的,引渡也不要想……幕府监察,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光国是他的学生,怎么可能引渡?

所以和查左尹一样生活在大清屠刀下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可以鄙视查老头——黄宗羲的反书《明夷待访录》可比什么明史厉害多了,黄宗羲的徒众也没一人出告,查老头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人渣!但生活在日本,有水户光国当后台的朱舜水是不能鄙视查老头的。他跟查老头换换,查老头也不怕大清文字狱的。但他怕不怕满清的屠刀……没有经过考验,谁也不好保证。

不过现在,查左尹是既不怕满清,也不怕耿精忠了!

“王爷,老朽倒是有一计,可以让王爷轻易拿下耿精忠!”查老头摇着羽毛扇子献计了。

“什么计策?快快说来。”

“大王可以修书一封,送去杭州给耿精忠,劝他上表谢罪,求监国原谅他的过错,准许他割让土地,再戴罪立功。”

“什么?”刘进忠一愣,“耿精忠这个反贼还能求原谅,还能戴罪立功?”

朱舜水笑道:“王爷,耿精忠如果真能幡然悔悟,那您和翼王就能不战而胜。如果他拒绝上表谢罪……那他的家臣和盟友们,就会知道朝廷是宽宏大量的。”

查老头摇着羽扇道:“王爷,这个耿精忠鬼迷了心窍,一心想当皇帝,他是不会幡然悔悟的!所以王爷的书信只会动摇他的军心!”

“对啊!”刘进忠一拍巴掌,“要不是他整天想着当皇帝,我也不会反对他啊!东山先生,您看谁可以当个使者去耿精忠那里游说一番?”

查左尹摇了摇羽扇,笑道:“王爷,老朽不材,愿往杭州一行!”

……

查左尹这回到杭州,那可是衣锦还乡了,再没人敢瞧不起他了。

原本浙江士林中人都鄙视他的为人,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今他却是代表大义的大明北王刘进忠的使臣,来杭州劝说耿精忠这个反王上表请罪。

而浙江士林当中,现在有不少人稀里糊涂上了耿精忠的贼船,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来呢?

他们这些人本来是好好的大明东王府从事,怎么一转眼就变成反王党羽了?而且更夸张的是,这个反王兵败到了杭州后,杭州城内就天天闹祥瑞。一会儿有人发现“天命在靖”的石碑,一会儿又什么发先了天书,天书上写着“耿王当为天子”,一会儿又有什么东瀛日本国进贡瑞兽白象……

出了一堆祥瑞之后,当然就是劝进了——得马上、立刻啊!

谁知道活吕布一家啥时候杀到杭州城?

他们要来了,耿精忠还在怎么当皇帝?

所以那些上了耿精忠贼船的浙江士子都得到指示,人人要写劝进表,谁不写……谁就要杀头!

杀头人人都怕!

因此耿精忠这些日子收到了不少劝进表,这个祥瑞有了,民意也有了,地盘和军队也都有,这个皇帝就能抓紧时间当起来了。

在耿精忠的临时王宫内,已经换上了一身龙袍的耿精忠,正坐在御座之上,跟前站着几十个穿着明朝式样官服的大臣,都注视着这位候补天子从一个茶碗里摸出一个小纸团,然后又见他轻轻打开,看了看上头的字,笑着道:“靖……朕的国号就是大靖了!以后这天下就是四分而不是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