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第2/3页)

“主公,您就瞧好吧!”

“主公,您放心,交给我们是错不了的!”

……

大沽口,忠坚堡外,大校场上,这一日再一次三军齐聚,虎贲如林。

差不多一万名北洋新军,全都没戴帽子,露出一头正在生长还没办法疏个发髻的短发,穿着整洁的青色号服,胸口都有一个“勇”字,一身不吭的肃立。八个营方阵,四十八个队横阵,组成了完美的阵容。

横看,竖看,全都是一条线。

每队的五名军官,都挎着腰刀,站在排头,任凭大沽口的海风吹在他们身上,全都一动不动。

这种肃杀,这种队列,如果换上淮西红巾军的装扮,估计能把康熙爷直接吓个好歹。

而这些和杨起隆沾亲带故,早就结成一体的北洋新军的“直系”军官,身在队列当中,也都精神头十足!

一看就知道……全是为自己打江山的主儿!

当万余人肃立的时候,杨起隆已经在几个托着一盘盘小银饼的亲兵陪同下,开始一月一次的放饷典礼了。

他发给士兵们的是一枚枚一两重的银饼,不是百分百的纯银,成色不到九成,剩下的掺了铜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杂质,手打而成,每一块重约一两,正面有“一两银”的字样,背面有“粤海关监制”的字样。

这种银饼是由佛山镇根据粤海关银号(中山堂)的要求打造的,目的是为了给粤海关和粤海关银行提供一种标准化和法定化的货币——白银虽然拥有硬通货的地位,但并不是一种标准化的货币,连一两白银的银含量到底算多少都没个准呢,就别说其他了。

所以白银作为银号间或的大额交易的结算货币,使用起来就很麻烦了……也没发一块一块的白银进行化验呢?只能老师傅凭经验辨成色。

这其中的弊端那就大了,别的不说,光是一个“银币本位”的银行券(早期纸币)就很难发行。介于一两银和一文钱之间的辅币,譬如“一钱银”的小银币,就更难发行了。

所以在李中山拿下广府之后,就开始慢慢搞标准银币、银币本位和银币券了。

而粤海关、津海关、闽海关、宁海关、江海关这些个海关,甭管上面的主子是谁,现在也都接受了“一两银币”的概念——它们的“白银一两”,指的就是粤海关监制的一两银币!

同时,中山堂、瑞银堂、瑞信堂、南洋堂这“四大堂”,也将粤海关监制的一两银币,当成了它们的“白银一两”。而和这些大银号有密切资金往来的钱庄、商行,也逐渐接受了“一两银币”等于“白银一两”的概念。

另外,大明的官府也鼓励下面用一两银币纳税,发给官员士兵的饷俸,也逐步开始用一两银币或是相应的银号券还有票据。

杨起隆手头控制的瑞银堂手里也有大量的一两银币,而且他管着的津海关道也照葫芦画瓢,也监造了许多一模一样的“津海关道监制”的一两银币。

所以他给福全控制的内务府交银子和给下面人发饷发俸禄时,使用的也是这种手打的一两银币。

今儿杨起隆就要用一两银币,为北洋新军的一万名官兵发饷……他亲自发!一枚一枚数给人家,这还真是个体力活,不过却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杨起隆走到了一名背着燧发枪,满脸都是笑容,两眼闪烁着喜悦目光的大兵跟前。那大兵挺直了身体,伸出一只粗壮有力,满是老茧的大手——一看就是干农活的庄稼汉。

杨起隆满意点点头,从边上的盘子里拿起两块银饼塞在他手里。与此同时,跟着杨起隆的一个亲兵就大声问:“你吃谁的饭?穿谁的衣?”

“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那大兵大声回答。

这可是杨起隆杨三爷的兵!

杨起隆接着又走了一两步,到了另一名肩背燧发枪的士兵跟前,又拿起两枚银饼递了过去!

“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

发自肺腑的呼喊声再一次响起……

而就在这“吃杨三爷的饭!穿杨三爷的衣!”的呼喊声,一次又一次响起的同时,在大校场的外面,正站着一个个头不高,眉清目秀,衣着鲜亮,神态优雅的美少年。

杨起隆的亲兵已经发现了这个美少年,几骑策马上前,将他团团围住。一人喝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军机重地之外窥视?”

那少年一笑:“本官曹寅,是杨三哥的故人,今日特来拜访,还要送一场富贵给杨三哥!你们还去通报吧!”

“曹寅?”杨起隆的亲兵中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你是粘杆处的曹寅?你不是跟在康熙昏君身边?”

来的这少年正是康熙的心腹曹寅,他笑了笑道:“快去通报吧……我和杨三哥可是好朋友,他听说我来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

“王爷,您放心吧!王大头现在无暇北顾,您可以全力对付皇上!”

“王爷,他虽然没法派兵北上,但还是给了杨三爷三千条燧发枪和许多淮西红巾的衣甲旗号,让杨三爷的直隶团练冒充明军。这个法子可比把真的明军请来都好……免得请神容易送神难!”

同一时间,正在摄政王府内向福全拍着胸脯做保证的就是乐神医和多隆了。

他俩是和那批军火军资一起抵达天津大沽口的,十日前就到了北京。不过那时福全正坝上草原的上都遗址一带会见漠南草原的王公,他在上都遗址那里,用一口流利的蒙古话向草原上的王公们宣布,大清很快就会重建上都城!

以后大清还会实行南北面制,南面以北京为京师,北面则以上都为首都,大清皇帝将会在上都和北京之间不断往来,半年在北京,半年居上都!

在承诺了重建上都之后,福全也得到了一帮蒙古王公的承诺……只要康熙愿意退位当太上大汗,大家伙就愿意召开库里台大会,推举福全为大蒙古国的大汗!

这又是大汗又是皇帝的……一听就很有前途啊!

不过要把康熙变成太上皇也不容易,毕竟康熙手头的兵力更强,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得到吴三桂的援助——根据内线报告,吴三桂会实实在在派出援兵!

不大好办啊!

多隆似乎看出了福全的心思,连忙笑着道:“王爷,其实您手头还有一样可以击败皇上的利器!”

“什么利器?”福全问。

“银子!”多隆一咬牙,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道,“王爷,钱财动人心啊!您手里有瑞信堂,有津海关道,有内务府……如果王爷您信得过奴才,奴才可以去向皇上诈降……顺便帮助王爷给皇上那边的人送信。奴才相信,现在一定有不少人正想脱离皇上,投靠王爷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