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头儿,快打钱!(第2/3页)

“紫垣,你想到该怎么治理淮河和黄河了吗?黄、淮治理已经停了四年了……淮西那边的人都快急死了,就怕什么时候来场大水把他们的老家给淹了。”

在安庆的安徽巡抚衙门里面,等着自己的老爹李辅臣前来见面的李中山,趁着空闲,就在和河道总管靳辅商量治理淮河、黄河的事儿。

靳辅的衙门并不在安徽,而是设在淮河、黄河、运河交汇处的淮安——那里就是淮河、黄河祸害淮北淮南地区的最根本原因!

在李中山回军安徽时,这个靳辅正在泗州视察堤坝,在李中山召见他的命令送到后,他马上就快马加鞭赶到安庆,抵达安庆后的第二天,就被宣到巡抚衙门见李大将军了。

“大将军,那些淮西人急得挺有道理的……淮河、黄河这两年搞不好就要大泛滥一次,因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大泛滥了!”靳辅解释说,“因为黄河夺淮以来,黄河的泥沙不断冲入淮河下游河道,由于淮河下游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泥沙容易沉淀,河道自然就不断被抬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淮河下游河道高于中游情况,这就是所谓淤塞!河道一旦淤塞,河水就很难排入大海,自然就要发大水了。以往应对的办法就是不断加高堤坝,把淮河逐渐变成如黄河一样的地上悬河。可淮河的水流不是黄河能比的,所以……”

“那办法是什么?”看见靳辅吞吞吐吐,李中山干脆就追问道,“再开一条黄河入海河道行不行?”

靳辅没想到李中山能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稍稍一愣,然后挑起大拇哥道:“大将军圣明!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不过要开一条新的入海河道,就必须得从运河河道上通过。而且黄河河道和运河河道还不能联通,否则黄河泥沙就冲入运河,要不了几年,运河又要堵上了。而且运河也通淮河的,泥沙一样可以通过运河流入淮河。”

“那就停掉淮北漕运吧!”李中山斩钉截铁地道。

“眼下倒是可以暂停漕运,”靳辅斟酌着道,“但是将来天下一统之后怎么办?朝廷要如何向北京输送粮食?”

“海运不就行了?”李中山一拍大腿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紫垣,这么个工程要花多少钱?”

就这么定了?这也太草率了吧?

靳辅愣了又愣,其实断漕保淮不是啥仙招,老河道们都知道。

但是知道归知道,可谁也不敢提出——因为谁提出,谁就是河道衙门上下、漕运衙门上下,还有运河上不计其数的漕工们的死敌了!

一来,黄河、淮河治利索了,以后不需要年年砸钱维持了,北方运河则一下给治死了,以后也不花钱治理了,河道衙门怎么办?别说油水了,要不要开下去都是个问题!

二来,漕运断了一大半!漕运衙门能答应?吃漕运饭的漕工能答应?

虽然现在大明辖区不包括北方,而且是河道衙门、漕运衙门都已经办起来了,而且淮河上的漕工也不少……他们现在可能吃不到北方的油水,将来呢?

另外,淮北的漕运,实际上并没有中断……

不过靳辅现在也不敢直接对大将军说“不”——他可是在李中山的提拔下才当上总管的。

“大将军,这个工程得好好计算和勘测,才能得出总价……下官现在没法知道。”

“好!那就尽快去计算和勘测,”李中山吩咐道,“给你三个月,一定要拿出施工方案和工程造价预算。”他顿了顿,又道,“紫垣,你知道吗?广东讲武堂和南京讲武堂中都是有专门的工兵科的……怎么挖土堆墙,是讲武堂的学问!”

这意思很明白了——好好干,要不然就把你炒了!

挖个河道而已,不是非你不可!

感到压力的靳辅连连点头:“下官知道,下官一定在三个月内完成!”

……

“大将军,南王老太爷和三公子来了!”

靳辅刚走,李中山的一个护卫,也是南京讲武堂今年刚毕业的一个青年军官,名叫罗柱国的淮西子弟就脚步匆匆进来了。

“什么?”李中山猛地就从公案后面站了起来,忙不迭的就要去手枪——三公子不是孙吉庆吗?他怎么跟李辅臣一起来了?

不过没等他给自己的燧发枪装上子弹,李辅臣的笑声已经传来了:“老二,你可回来了……我和你三弟中正可都在想你呢!”

三弟中正?

李中山脑海当中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大光头——李中正刚从广东讲武堂毕业到李辅臣身边当参谋从事的时候,就是个大光头,而且还光了很长时间。

所以李中山后来就管他叫“光头”,再后来他又把“光头专用”的一个名字给他了。

“父亲,季兴怎么成老三了?”李中山赶紧收起手枪,转头向门口看去,果然看见李辅臣和表字“季兴”的李中正——这个小子已经不是光头了,头发长出不少,还梳了个小小的发髻。

“什么季兴?他现在叫叔兴了!”李辅臣道,“而且他一直是老三,只是在那个野种回来的时候短暂当过老四。”

李辅臣给儿子起的字号是老大伯兴、老三叔兴、老四季兴,李中山本来应该叫仲兴的,不过吴三桂给赐了个世凯,所以仲兴这个字号就没了。

因为李辅臣给李中正起字号的时候,李吉庆正好回归,所以李中正就降了一位,从老三变老四,而现在又升回来了。

这操作也没谁了。

李中山只好先向李辅臣行了一礼,然后还向兄弟拱拱手,道了一声“恭喜”——升位了,当然是喜事儿!现在李家三大嫡子下面就是他了。

如果李家得到额外的爵位,那他就可以补上去了!

打完招呼之后,父子三人这才分头落座。

“父亲,吉庆他……”

坐下之后,李中山又跟着李辅臣打听起来了。

李辅臣则看了一眼罗柱国和其他几个护卫。

李中山冲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全都退到院子外头去了。

“吉庆不是我儿子了!”李辅臣有些哀伤地说,“老二,你怎么不弄死他?”

什么?弄死?

李中山心说:那是你亲儿子啊!虎毒不食子啊……你比老虎还毒啊!

想到这里,李中山就摇摇头道:“父亲啊,他是我的手足兄弟,我怎么忍心加害?况且当时带兵去营救嘉定公主的是吴双玉。”

“吴双玉?他那么讲义气?”李辅臣太惊讶了。

“不是他讲义气,”李中山摇摇头,“是我劫持了大周太孙,他不得不去!”

“那孙延龄是……”

“他杀的!”李辅臣道,“但是要算在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