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中山自有妙计,五十万两忠心!(第2/3页)

江夏城的汉阳门,就这样被吴周军抢下来了!

不过江夏城的争夺战却刚刚开始,大队身披铁甲,手持刀矛火枪的老营兵已经整队完毕,正一队一队开出江夏皇城,而位于皇城北面的蛇山山顶的一座烽火台上,更是烟火大起!

……

就在江夏城突然遭到吴周大兵伏击的第二天清晨,距离江夏足有六百里的南昌府城的北门德胜门之外,杰书委任的江西巡抚蔡毓荣正穿着一身红色的大明官服,露出一个剃得光秃秃的大脑袋,站在城壕外侧,看着上百口打开了盖子,露出了诱人的银色光芒的大箱子,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还一边笑,一边喃喃自语:“皇上,康王,蔡某对不起你们了!不是蔡某不忠不孝要当贰臣,而是大明给得太多了……”

十几个好像账房先生的人,则在那里点数记录。

李辅臣高大的身形骑在马上,就立在蔡大巡抚十步开外,只是任凭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在他身上,丝毫也不在意,只是看着蔡毓荣的人在那里清点银箱。

数万甲士,披挂整齐,端着火枪,扛着长矛,推着大炮,列阵在二三百步开外,只是在静静等待。

这个景象,如果让李中山看见了,一准会想到那个可以给人们带去幸福和喜悦的“拆”字!

李辅臣这次真是舍出血本了,他一共就跟李中山拿了八十万两现银,现在摆在蔡毓荣跟前的就是整整五十万两!

五十万啊!

买地皮也是个学问啊!

李辅臣才不会一座一座买呢!那多浪费?而且也不一定够……所以他只打算买一座城,就是江西省会南昌府的府城!

在他看来,只要南昌买下来了,江西境内,除了杰书亲自据守的九江府城和由杰书最心腹的几个满洲大将据守的湖口、南康之外,谁还敢对抗大明的天兵?

那些借了京债上任的官白劳,还真打算为大清殉死?有病吧?

再说了,李辅臣也不要他们马上把城交出去,他就是过路的,那些地方守官纳个降表就行了。不纳降表也没关系,别挡道就行……李辅臣麾下三万广东乡兵,那是什么战斗力?安庆、太平、池州这些坚城都被他在很短的时间一一拔除,江西境内那些没有重兵在手的地方官还想挡住他?找死吗?

不过南昌他是一定要买下来的……倒不是驻守南昌的蔡毓荣会挡他的道,而是李中山派李中正带来了大将军的金牌手令,严令李辅臣必须拿下南昌,并且分出至少一半军队驻守南昌!

话说这还是李辅臣第一次看见金牌手令——老大一金牌,他已经揣兜里了,这个手令当然也得照着办理了。

所以他就在在南昌城下和从武昌开过来的李来顺部会师,五万大军把个南昌城团团包围,随后就开始和蔡毓荣谈判“拆迁补偿”的问题。

蔡毓荣对大清其实还是很比较忠的……他的忠诚价值五十万两白银!一开始他想要八十万,而李辅臣只答应三十万,两边讨价还价,最后李辅臣把补偿金提到了四十万,而蔡毓荣则表示少于五十万两他绝对不会背叛大清!

结果……李辅臣被他的忠心感动,再加上昨天晚上看见了从江夏一路翻山越岭传过来的烽火,于是同意了蔡毓荣的要价。

而蔡毓荣也是个言而有信的真君子,马上就剪了辫子,换上了李辅臣派人送去的官服,还接受了南洋通商副使的闲职,出城来点收白银了。

只要数目对,成色好,他就立即交出南昌城,然后带着一大家子和三百亲兵去广州上任——其实也没什么差事要他管,南洋通商大使是李吉贞在干,没有副使不也干到现在了?

这个时候,蔡毓荣的一个总账房已经点好数了,拿着账本笑眯眯道了主子跟前:“老爷,已经点好了,总共五十万两整。银子的成色也不错,虽然不是一两银,但也是海关库存的五十两一锭的关银,总共一万锭,可以直接存入四大行的!”

蔡毓荣一听这话,一张胖乎乎,毛茸茸的胡子脸顿时就笑开花儿了,一边笑还一边向李辅臣笑道:“南王殿下,您果然是言而有信之王,下官佩服!”说着他就一指身后的南昌雄城,笑着道,“大明朱文正所筑的南昌雄城,现在就全都交给您了……城内还有江西巡抚抚标两千,守城营八百,团练三千二百,还有可以供全城军民吃上六个月的粮食,全都移交给王爷您了!”

还别说,这笔五十万两的“拆迁补偿金”还是很值的。光是南昌城内的存粮就值五十万了……还有六千守军,估计武器装备也值不少了。

李辅臣也满意地笑了笑,然后对蔡毓荣道:“仁庵,你能在南昌坚持到如今,也算对得起康熙的信任了,而且你还收了五十万两……这说明康熙在你心中还是值俩钱的!”

李辅臣的言语多少有点嘲讽的意思,但是蔡毓荣那也是当过总督的人物,自有宰相气度,压根不在乎……还笑着连连点头——能把对康熙的忠心卖出五十万两银子,他这也算是大清叛臣当中的第一忠了吧?康熙知道了也会感到欣慰的。

李辅臣看见蔡毓荣皮挺厚,也觉得这人不错,笑着点点头:“那我就安排我家老三领兵护着你去广州吧!

对了,沿途还有不少城池,也许会有个把不开眼的……”

蔡毓荣拍了拍胸脯,笑道:“包在小弟身上……小弟可是当过湖广总督的,还是正白旗汉军出身,康王还封了我一个江西巡抚,是那些人的上司,我都投降了,他们还绷着干嘛呀?

一个个都是借了一屁股京债上任的,现在投降了大明,京债至少可以免了,有什么不划算的?”

这个蔡毓荣分析得倒是挺好的,他深受大清国恩的,现在都收了李辅臣五十万两把忠心卖了,底下那帮知府、知县还挺着干嘛?

忠大清?

他们不过是些“临时官”,忠个屁!

至于为了买官欠下的京债……是不是可免,得看欠谁的?如果债主是瑞银行,那他们就别想免了。这个契约精神必须得有啊!大清朝时候欠得债,反清复明了就不还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反清复明又不是他们干成的。

他们欠得债,自会有瑞银行接管的!

当然了,这个真相,李辅臣是不会和蔡毓荣说的,江西官场上现在大概也没人知道……知道了,也许就不投降了!

想到这里,李辅臣就回头对皱着眉头,似乎有点忧心忡忡的李来顺道:“忠王,咱们进城吧……武昌那边你别担心,有吾儿英王的锦囊妙计,吴三桂即便来了也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