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蒙古东印度公司(第2/3页)

“世上哪有方方面面都如意的事儿……”李自成咕哝一声儿,半晌后才低低道:“额……当年把事情想简单了!”

他仿佛回光返照一般,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清晰了起来:“治国,特别是治大国,要治理好了,实在是很困难的,额当年就以为打天下难,却未曾想过治天下比打天下要难太多了。那个李中山不简单,年纪轻轻就比谁都明白,要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当了一辈子的官吏,而且还是能吏呢……来顺,你和他一比,简直啥都不会……你啊,听他的,遇到实在办不了的,老老实实和他说……你现在管他叫叔,以后一定要真把他当叔……这样李家就能长保富贵了,跟着你的老兄弟也不会吃亏……”

说罢他又将头缓缓地转了回去,谁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语:“刘总哨、田玉峰、一只虎……你们知道吗?天下总是要太平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转至寂静。

大明共和四年正月初八夜,闯王李自成,又薨!

……

大将军行辕内,正在接见大周和大清来使的李中山看上去有些忧伤……他昨晚上得知李自成去世后,立即就前往吊唁了。不过闯王李自成毕竟不是一般人,风光大葬是不行的,要不然就太不给共和天子朱慈炯面子了,所以只能低调安葬。

李来顺也和李中山交代了李自成的遗言——就是让他听“中山叔叔”的话之类的!

所以李中山就当即表示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在关照李来顺要低调安葬李自成后,李中山就回到了自己的行辕,刚回来没一会儿,前一天抵达江夏城的吴国贵、汪士荣、方英、常宁、明珠就一起来求见了。

其中汪士荣、方英(方光琛侄子)是吴世璠的使臣,常宁、明珠则是康熙的使臣。

而这两拨使臣都有一个不大体面的名号,就是“称臣使”,他们是来大明这边称臣认老大的!

当然了,他们称臣的对象不是李中山,而是朱慈炯。只不过当小弟的条件得先和李中山谈,谈好了才能去南京认朱慈炯当老大。

“什么?你们要借钱去……征西域搞殖民?”

当李中山听见汪士荣提出的大周皇帝吴世璠的条件(其实是吴应麒的条件),差一点就给惊呆了。

这是什么状况?大周也要借钱搞殖民了?他们这个进步是不是太快了?

“大将军放心,老吴家最讲信用了,是有债必偿的!”吴国贵拍着胸脯担保。

还有债必偿……李中山心说:你家有金矿?

看到李中山一脸的狐疑,那个恭亲王常宁笑着说:“大将军,这个征西域是一准会赚钱的,不可能打败仗!因为这一仗是大周、大清加上卫拉特的准噶尔部,以蒙古大汗和察合台汗国的名义,一起发兵!这怎么可能打败?”

哦,合着你们要cos蒙古西征啊!

李中山有点哭笑不得,“又是蒙古大汗,又是察合台汗国的,你们这是想要干嘛?要长子西征?这都什么年代了?西边还有人认蒙古人的法统吗?”

“大将军有所不知,”看上去文质彬彬,似乎挺有学问的方英说,“西域的天山西麓、葱岭以西那一带,现在就被称为蒙兀儿之地。那蒙兀儿之地的北部是钦察草原,乃是金帐汗国的地盘,现在统治那里的哈萨克汗国就是金帐汗国的后裔。而蒙兀儿南部的河中之地,则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虽然如今被金帐汗的子孙抢走了,但是察合台的子孙才是那里名正言顺的主人……而西域叶儿羌汗国,其实就是东迁的察合台汗国。我们现在控制了叶儿羌汗国,就等于控制了察合台汗国。

如果我们以察合台汗国的名义西进,就会得到蒙兀儿南部地区心向察合台汗国的蒙古勇士的支持!”

“是吗?”李中山压根不信,而且也没什么兴趣。

这个方英是吴世琮的军师,一直跟着他平叶儿羌汗国,所以知道许多叶儿羌汗国的事情,为了这次能拉到“风投”,也做足了功课,他看见李中山好像兴趣寥寥的样子,又接着忽悠道:“大将军,这个别的蒙兀儿地区汗国如何,下官没有把握,但是印度的帖木儿朝是一定会支持察合台汗国的!”

“你说什么?”李中山一惊,“印度?”

印度有钱啊!

现在印度可崛起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十七世纪的头号发达国家就是印度!

“对!”方英道,“大将军有所不知,这个察合台汗国曾经一度灭亡,后来又在叶儿羌复国,而这个察合台的复国之主赛义德和率领帖木儿汗国迁入印度的中兴之主巴布尔可是至交亲友,当年曾经一起在蒙兀儿并肩作战。而帖木儿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在历史上也曾经长期互相扶持,两个汗族还互相联姻,关系密切。如果帖木儿汗国的可汗知道察合台汗国又打回蒙兀儿了,一定会出兵支援的。”

这可是个机会啊!

李中山兴趣马上就来了。

他对于中亚、印度的那些事儿是不大了解的,也不知道叶儿羌和印度莫卧儿帝国有这样的渊源……不过他很清楚,就凭吴周、北清、噶尔丹三家的力量,铲平蒙兀儿的各路汗国那是轻而易举的。有没有莫卧儿帝国出兵都一样!

但是察合台汗国和莫卧儿帝国如果真能拉上关系,那倒是可以为大明开辟……不,是帮助印度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提供方便。

英国人……毕竟是洋夷鬼畜,非“莫”族类,其心必异!而察合台汗国还有蒙古大汗和印度莫卧儿帝国,那可是蒙古兄弟……血浓于水啊!

如果英国人得不到印度,那么英国的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可就没那么容易来了……光是为了这个,就值得一试!

想到这里,李中山终于点头了:“既然察合台汗国和印度的帖木儿汗国关系非同寻常,那倒是可以投一点银子!”

为了搅和英国的印度殖民事业,就算亏个几百万也是值得的!

“投一点银子?”方英问了句,“大将军您的意思是……借?”

“先不说借,”李中山说,“你们有谁听说过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有人知道吗?”

“知道!”常宁点点头,“大将军,我知道……您当年给皇上上奏弹劾罗马教宗的时候说过这个。这就是个把抢钱当成买卖来做的商行!”

“咱们也合伙搞一个!”李中山说,“有个东印度公司去搞印度的买卖才名正言顺嘛!”

“大将军,您要搞一个大明东印度公司?”常宁问。

“不,不……”李中山摇摇头,“大明东印度公司人家帖木儿汗国的人不认啊!不如咱搞一个蒙古东印度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