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2页)

而且,在要不要开发四川的问题上,现在大周内部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这又是大周所面临的另一个麻烦了!在大周国的发展方向上,大周内部现在存在不同意见,一派是“西周派”,主张将西域河中之地当成大周国的重心,未来将朝廷也迁移过去;还有一派则是“东周派”,主张维持大周在中原的地盘,努力保持三分天下。

而吴应麒则在两派之间摇摆,一会儿把大量的府兵户往西域送,一会儿又说要修成都城作为大周的南都,似乎中原守不住就要遁巴蜀。

总之,谁也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可是大清亡了,大周还能持久吗?”吴应麒望着自己昔日的好兄弟,沉着声发问。

“能啊!”吴国贵道,“二哥,退路只有一条……大清、大周都要挤进去是不现实的!将来之天下,要么是西周东明,要么是西清东明!您好好想想,是西周好,还是西清好?”

吴应麒哼了一声:“会不会有赤壁之战?”

吴国贵摇摇头:“难……当年孙刘可以抱团,是因为他们二者都没有退路,都被曹操逼到墙角了,不得不拼死一搏。但大周和大清共有一条退路啊!”

这条退路就是河中之地,包括吴周控制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和花剌子模绿洲,以及大清控制的塔什干、太平谷。

这块地盘要塞两个国进去,其实有点拥挤,如此只有一个国,还是挺宽敞的。

而且大清、大周两国都往河中移了民,两国的移民加一块儿,已经有好几万户了……如果能合一块儿,再加上一场大搬家,五年之后,那边有个十几二十万户神洲之人,都是有可能的。

二十万户,百余万口,如何不是一份基业?

如果再算上钦察草原上的蒙古人,人口可能还要翻倍!

吴国贵又娓娓而道:“二哥,我久在明营,自然是知道大明之强的。大明的强不仅在于军事,而是从下到上,从里到外,全都比大周、大清要强!而且大明还有越来越强的趋势,而大周似乎有越来越弱的苗头……二哥,你一定要早做打算,万万不能孤注一掷!”

吴应麒沉默了,久久无言……

……

北京,乾清宫。

“皇帝陛下,皇后娘娘,一场决定全世界命运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欧洲,凶狠残暴的法王路易十四已经重新点燃了战火!荷兰、英格兰、德意志、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所有这些热爱正义和尊重公理的国家已经团结起来,组成了不可战胜的反法大同盟,他们必将给予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路易十四以致命一击!

在东方,路易十四的盟友大明大将军李中山也在积极准备战争……在南京、宝山、厦门、广州,到处都在兴建造船厂、兵工厂,战舰、火炮、火枪、火药的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另外,李中山还丧心病狂地签署了‘义务教育法’,要逐步安排大明境内所有的适龄儿童去学校念书!”

正在控诉大明和法兰西这两个世界大战“策源地”的罪恶的,就是即将离职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总督斯皮尔曼。

他的话被南怀仁翻译成了汉语,一句句的念给康熙、杨皇后听。

虽然杨小弥干了许多擅权乱政的事儿,但是康熙并没有一回来就剥夺她的权力,而是继续和她来个“二圣临朝”——这个杨贵妃有变成武则天的苗头啊!

不过康熙这么干也有他的理由,大战在即,内部必须保持团结,可万万不能再内讧了。

而且康熙现在是蒙古大汗……在北元垮台后,那些继任的蒙古大汗不都靠老婆帮忙掌权?那个噶尔丹的老婆阿努可敦还是他的“禁军统领”呢!那是晚上当老婆用,白天当鳌拜用,既好用,又放心。

杨小弥的模样当鳌拜是没什么指望了,但是当个温柔版武则天还是可以的。

“让所有的孩童去学校念书怎么就丧心病狂了?”杨小弥也习惯临朝了,南怀仁刚刚翻译完毕,她就提出问题了。

“皇后娘娘,您是不知道大明小学堂、中学堂的课程。他们的学堂当中公然传授军事课程,有燧发枪兵的队列和掷弹兵的掷弹技巧,中学堂毕业后,男校的学生们还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军训!这些学生完全是按照精兵的标准在练啊!如果这个义务教育法完全执行到位了,那么以后大明就将有数十万精兵从中学毕业……”

“数十万?”

“这也太多了吧?”

康熙和杨皇后都被吓一跳。

然后杨皇后就对康熙道:“皇上,要不咱们也和李中山学一学?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啊!”

其实小学、中学、大学什么的,杨小弥早就在办了。不过她可没想过把教育普及——那成本太高了,大清朝要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但是现在听斯皮尔曼一说,马上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了。

如果大明的教育系统将来每年可以输送几十万……不,能输送几万优秀士兵,那大清铁定要完!

康熙却摇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实他压根就不想搞义务教育……大明是国人共和!大清的八旗和绿营合众,两国的根基不一样。如果普及教育,那么汉人的力量将会更强,大清搞不好就会变成北周了!

现在杨皇后和隋国公好像都有了,不得不防啊!

康熙想到这里又说:“李中山搞得那一套,非十年不能见初效,非三五十年不能见奇效……眼下这一战,是无论如何都用不上的。”

他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义务教育是个长期投资,真要办好了,回报是极高的!但这项投资的见效比较慢,不可能立竿见影。大明已经搞了好几年,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才刚刚开始铺摊子,全部铺完估计就得十年了。

小学铺完还得普中学、大学、职业教育……都铺完了,还得逐渐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等全民受教育水平都上去了,三五十年也差不多了。

到了那时,真的就是奇效了。

但是眼下这场关系大清存亡的战争,大明的义务教育根本不是个决定性的因素。

康熙接着又道:“斯总督,朕决心以下,将会加入反法、反明大同盟,并且督促大周也一并加盟!我十一国列强一体同心,一起讨伐法贼明逆,一定可以稳操胜券。不过我大清加上大周的人口仅仅只有大明的半数,想要一鼓而胜是不太容易的,而比拼持久,优势也不在我。不知道斯总督有什么可以破敌的良谋?”

斯皮尔曼早就在等康熙的问题了,他马上对康熙道:“皇帝陛下,外臣有一个设想……陛下也许可以诱敌北上,让大明的军队远离他们的本土,然后再由东印度公司和大清自己的船只运送精锐南下攻击宝山县,打下长江口,威胁大明最富庶的江南平原,迫使大明退兵,您的大军再进行追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