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君士坦丁东罗马正鹰旗来了!(第2/3页)

说实话,索菲娅对突袭君士坦丁堡的事情并没有多大把握。

当时福全和观音保跟他提出这个计划时,她还信心满满的。

但随着执行这个冒险计划的日期越来越近,索菲亚越来越觉得心里没底。

这可是一场倾国之赌啊!

如果赌输了……那罗刹国就会平添奥斯曼帝国这个死敌!

而花费了巨资打造出来的“罗刹辫子军”,也会全军覆没!因为跨海偷袭这种事情根本就没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就是全军覆没!

到时候苏丹的怒火说不定会让罗刹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罗刹人不喜欢失败者……

现在索菲娅和福全斯基凭借这35000“辫子军”牢牢把持着罗刹国的实权,大小沙皇都只是索菲亚手中的傀儡。

罗刹国的大小贵族们要么投靠到索菲娅公主门下,要么就躲在一旁,敢怒不敢言。

可是他俩要是输了……那报应可就要来了!

“嫂子,”常宁一脸严肃,好像真的很会打仗的样子,侃侃而道:“突袭君士坦丁堡的成功可能是很大的……而且也势在必行!”

他手指着那道《凡尔赛宫谕令》,“西欧的两位皇帝、一位教宗和一个西班牙宰相都想让罗刹出手捅奥斯曼帝国一刀。

而且他们也开出了罗刹人想要的价钱。路易皇帝还给了罗刹国足够的扶持……嫂子,您认为罗刹国能收了那么大的好处,又不办事吗?”

索菲亚摇摇头……

教宗和利奥波德皇帝,罗刹国还可以无视,但法兰西的路易皇帝可真心惹不起!

“既然不能……”常宁说,“那罗刹就必须要捅奥斯曼帝国一刀。这一刀既然必须得捅,就得狠狠的往奥斯曼帝国的心脏上捅……所以偷袭君士坦丁堡是最正确的!不成功,则成仁!”

常宁说这话的时候,一张留起了大胡子,看上去有点凶的面孔上已经是杀气密布了!

他现在可是背后捅刀子的高手,康熙就是被他一刀捅死的!

看见他的一脸杀气,索菲娅公主就完全相信这人的军事才能了!

就这一脸杀气,怎么看都得是杜伦尼和大孔代这个级别的!

这次背后捅苏丹一刀的事儿,就交给他去办了,应该错不了。

想到这里,她就过扭头,用俄语对福全说:“亲爱的,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位可以指挥君士坦丁堡突袭战的将领了!”

“你说常宁?”

“对!”

福全头瞅了瞅自己的兄弟,的确杀气腾腾的!看来这几年在东边没少杀人。而且他这次也不是轻车简从而来的,而是带来了包括巴海在内的好几百个手下,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大明、吴周苦战多年的军官,论起打仗的经验,可不比路易派来的教官差多少。

而且常宁终究是他的亲兄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这个亲兄弟肯定是靠得住的!

福全点了点头:“亲爱的,我也觉得他在东方战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足以让他率领我的35000大军为我们夺下君士坦丁堡!”

“常宁兄弟,”索菲娅“虎视眈眈”地望着常宁,“你愿意成为罗刹国陆军元帅,指挥对君士坦丁堡的突袭吗?”

常宁赶忙一个抱拳:“常宁愿为哥哥、嫂嫂效命!”

……

西历1685年2月20日,黑海,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

一支由150艘桨帆船组成的庞大的“运粮船队”,正缓慢地靠近狭窄的海峡入口。

而在为首的一艘大型桨帆船上,爱新觉罗·朱·常宁正身着一袭白色的丝绸长袍,头戴一顶白色的瓜皮小帽,背着手立于船头,眺望着距离他越来越近的海峡入口。

他在几个月前就以“东方军事专家”和大清国元帅亲王的身份,接管了福全一手打造的军队。

随后,他又花了一些时间,对这支以欧洲标准来看,已经相当不错的陆军又进行了一番改进和提升。

完全取消了长枪兵的编制,又为所有的火枪配上了套筒刺刀和射程更远的空腔弹——这种子弹已经出现在了欧洲,但还没有太普及,甚至连燧发枪都没有普及到奥斯曼军队里,当然没有这类子弹。

常宁还让搞来了一批线膛枪,配属给了枪法最好的士兵,老工匠打造了一批“木塞弹”发给那些士兵,并且专门成立了一个精锐“线膛枪营”,负责在君士坦丁堡突袭战中打头阵!

另外,常宁还命人打造了一批铁锹发给“罗刹辫子军”,并且让随行的大清老兵教这些罗刹挖掘战壕,修建胸墙。

最后,常宁还把木柄手榴弹也带到了“罗刹辫子军”中。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这支本来就相当不错的罗刹新军的实力又稳稳上一个台阶。差不多达到了欧洲一流标准!

不过一流二流的,光看装备和训练还不够,还得战场上见真章!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当然是布了防的,左右各有一座堡垒,堡垒上架设了大炮,封锁了仅有3里宽的海峡。凡是进入海峡的商船,都需要在海峡入口处停留,然后接受检查,缴纳税款。

当然了,堡垒的守备不算严密,毕竟现在的黑海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内海,黑海沿岸都姓“奥”,罗刹国才扩张到伊久姆,距离黑海还远着呢!

虽然第聂伯河上有罗刹人的码头和造船厂,但是罗刹人建造的桨帆船都是皮薄馅大速度慢的运粮船,根本不可能用来打海战。

罗刹人如果想用这种薄皮商船强攻博斯普鲁斯海峡,那简直就是送死!

而且,就算侥幸冲到了君士坦丁堡跟前,又能怎么样?

靠罗刹国的那点军力,难不成还能攻克固若金汤的君堡?

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现在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已经率领的郡堡城内大部分的战士去了维也纳,留守的万余人也足够保卫这座城市了,直到苏丹增派的援兵赶来。

不过常宁率领的150艘桨帆船组成的船队的规模,看上去还是有点大了。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维也纳前线供应紧张,苏丹和大维齐尔隔三差五就派人回君士坦丁堡催粮。

负责守卫海峡路口的奥斯曼官员也许还会起疑。

但是现在……前线战事不利,维也纳久攻不下,再加上大军补给困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下都已经知道,这一次维也纳之战,搞不好又要无功而返。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得小心谨慎,绝对不能犯下对前线不利的错误。要不然很容易会被当成只替罪羊,去背维也纳战败的黑锅。

所以守备海峡路口的官员看到常宁、巴海、观音保这三个“蒙古商人”运来的100多船的粮食,还不得赶紧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