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后记,康熙重生记——什么?常宁成了朕的祖上?(第2/2页)

而成为东罗马帝国摄政和加拉塔大公后的常宁,依旧活跃在欧洲和西亚的战争舞台上,他不仅屡屡击败奥斯曼帝国,逐渐扩大东罗马帝国的地盘,最终将整个色雷斯(包括希腊北部、保加利亚南部和君士坦丁附近巴尔干半岛上的土地)都变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而且他还积极参与罗刹国同波兰、瑞典之间的战争,哪怕在摄政公主索非亚病逝和彼得一世亲政后,他也依旧作为大彼得最倚重的将领活跃于欧洲战场之上,直至大彼得在1725年去世,常宁才不再参与罗刹国的对外战争,返回君士坦丁堡继续担任帝国摄政,并在那里度过余生……享年77岁!

这真是没有天理啊!

常宁这么一个弑兄盗嫂的贼人,他的后半生竟然好像得了上天青睐一般,几乎完美无缺,而且寿终正寝,还子孙满堂,甚至还把东罗马摄政王和君士坦丁堡保护者变成了世袭的职位,到目前为止已经往下传了三代——朱玄业这辈子的阿玛朱曾志就是第四代东罗马帝国摄政和君堡守护者。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朱玄业的兄长朱玄武将会成为第五代摄政和君堡守护者……天理何在啊!康熙不仅投胎成为害死他还让他背锅成为大清末帝的常宁的玄孙,而且还不是家里的长子,没有资格继承这个走了狗屎运的常宁留下的家业!

上辈子有皇位可以继承的康熙,这辈子好像要面对一个“惨淡”的人生,都不知道该怎么奋斗了?

而另一个让康熙陷入沉思的问题——我在哪儿?则相对比较容易回答。

康熙现在在君士坦丁堡的宅邸当中,这是他的私人住宅,位于君士坦丁堡的第四区,靠近圣索菲亚大教堂——那里是常宁的埋骨之地,索非亚公主和福全斯基亲王也安葬在那里,常宁所有的子孙和子孙们的妻子在死后也会安葬在那里……

不过康熙现在还没有心情去思考他自己死后埋哪儿的问题,因为他还需要思考一下他在什么时候的君士坦丁堡?

现在好像是天兄诞生后的1800年……康熙想了想,他上辈子好像是1683年也不知道是1684年驾崩的,也就是说死了100多年了!

100多年……李中山和朱三太子这两个逆贼肯定也已经不在了!

一想到李中山和朱三太子,康熙的脑子里就又多出许多奇奇怪怪的记忆……大明那边现在好事是共和120多年快130了!

当然了,李中山和朱三太子这俩逆贼早就不在了。朱三太子死得比常宁还早几年,虽然当了一辈子傀儡,临了却得了“明圣祖”的庙号!而李中山则是和常宁前后脚没的,谥号“忠”……称“大明英忠王”。

另外,这俩逆贼活着的时候一样没有遭什么报应,全都是寿终正寝的……老天没眼啊!

而共和大明在这对君臣的治理下,也是国力鼎盛,称霸环太平洋地区!不仅本土辽阔,而且还效仿西周,在大明的版图之外大搞封邦建国,前前后后搞出了几十个儿子国、孙子国、曾孙子国……

不过……共和大明在朱三太子、李中山相继离世后,也开始盛极而衰了!

首先是朱三太子的儿子,庙号玄宗的朱和垣不甘心和他老爹一样,一辈子当宰相和议政会的傀儡,开始各种搞事儿。而且由于李中山这一代共和功臣都已经离世,新一代的执政者又大多是复国勋贵的儿子,他们自己的权力也有相当部分来自世袭。而在圣祖朝时候被封出建国的皇子、王子、公子们,大多也在本国执政掌权。

虚君共和,仅仅在大明本土实行!

所以明玄宗对世袭权力的追求,就显得相对合理了!

朱和垣的要求不仅得到了朱明皇室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一部分国士、国人的支持,在议政会中还出现了“尊皇党”和天地会分庭抗礼。

而从玄宗朝开始,大明的相权和皇权之间就一直处于激烈斗争之中……

虽然没有因为相权、皇权之争而引发内讧——斗争还被限制在议政会当中,双方依靠多数票表决和修改《大明约法》的方式,增加或限制君主权力。

但是这种旨在围绕君主权力进行的斗争,还是撕裂了大明的议政会,并且影响到了大明的对外政策——共和派大多是功臣之后,当然希望和他们的父辈一样,通过对外战争积累威望,压制皇权。

而明玄宗则高举和平大旗,反对亲率开战,以争取国人、国士的支持。

结果大明的天地会共和派在议政会中占了上风,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明-金帐汗国战争”……大明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虽然成功灭亡了噶尔丹开创的汗国,但却没能守住遥远的草原,最后金帐汗国的故地都被盘踞河中的大周国所占有。

而大周的吴家皇室又和大明功臣集团之间存在密切的联姻关系……这又极大损害了天地会共和派的威望,使得尊皇党得以在明玄宗的支持下掌握大权。

随着尊皇党的上台,许多对朝政失望的勋贵子弟又迁往各家拥有的藩国,使得共和派、勋贵集团进一步式微……大明就此进入了长达20年的玄宗执政时期。

而明玄宗掌权后,又开始沉迷修道和美色,还开始和阿兹特克共和国发生冲突,甚至发生了一场不必要的战——玄宗想迫使阿兹特克共和国臣服!

而这场战争又因为得不到美西合众王国、南大陆合众王国等大明属国以及功臣集团的支持,而进展缓慢,最后只能以平局收场(其实就是打败了),明玄宗和大明的威望双双受损,而且大明对“儿子国”和藩属国的控制进一步放松。

李中山精心打造的大明藩属体系,开始崩溃!

想到这里,康熙就低声嘟哝道:“大明又走下坡路了……朕的大清,还有机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