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刘春芳告诉自己,熊孩子不好教,还是听老头子的,鼓励引导她自己上进才是正道。

这才把火气压了下去,平静道,“红梅妈说了,只要你愿意帮忙,自然不会白做工,该有的报酬都有。”

听到“报酬”两个字,苏怀瑾搞钱的DNA蠢蠢欲动,毫不犹豫把刚才的拒绝吞回肚子里,换上积极营业的笑容,“好的呀,难得红梅姐结婚用得上我,我肯定要出一份力的。”

刘春芳嘴角抽了两下,她对小闺女的反应有些预料,但也没想到她能如此迅速丝滑的变脸,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老头子说得一点没错,这丫头真是聪明得紧,只是她的机灵劲儿从来不用在正道上,否则学习成绩就算比不上她二哥,身为双胞胎,也不会差得像现在这样远!

不过,自从接受了“小美是聪明孩子”的设定,刘春芳对她的很多骚操作都接受良好,包括这无师自通的变脸绝技。

老妈能淡定接受,苏大哥却淡定不了,当时就吐槽出声了,“不是,小美,你刚刚还语气坚定的说丑拒来着。”

他还想问问他妹为什么老爱用这两个字。他们已经知道她说丑拒就是不要的意思,但他表示好奇,拒绝就拒绝,不要就不要,为什么非要带个丑字,难不成她还觉得自己长得丑?

就他妹这长相,不是他吹,已经不仅仅是十里八村找不出比她标致的,他去城里好几回,都没看到跟她妹这样浑身好像发着光、让人一注意就再也移不开视线的女孩子。

这样还嫌自己丑,那其他人还要不要活了?

苏怀瑾的心理素质是打小练出来的,被大哥当众吐槽依然面不改色,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对呀,不是都说善变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苏大哥:?

这么狗屁不通的话,小美是从哪里听说的?

苏大哥百思不得其解,苏怀瑾已经按捺不住赚钱的热切,眨着闪亮的大眼睛问刘女士,“所以红梅姐他们准备给多少钱?”

刘春芳:……

顶着小闺女充满了期待的视线,刘春芳义正言辞:“一个村子里的人,又沾亲带故的,哪有你这样整天把钱挂在嘴边的?”

苏怀瑾简直满头雾水,不是她自己说有报酬的吗?不过下一秒,又听见刘女士缓和了语气表示,“报酬自然是人家看着给了。不过你红梅姐她妈跟其他人不一样,不是爱占便宜的,总不会让你吃亏了去。”

“嗯嗯好的。”虽然这不是苏怀瑾最想听的答案,但老妈说不会让她吃亏,她倒也放心很多,便原谅了刘女士刚才的言行不一。

然后,放心的苏怀瑾就陷入了对未来的美妙畅想中。

她还记得大哥说过,城里裁缝店给人做衣服的工费是两三块,那她给同村小姐姐做结婚的衣服,收个两块钱辛苦费不过分吧?

这两块钱单看毫不起眼,但主打的就是一个积少成多,苏怀瑾聪明的小脑瓜,已经想到了利用这位红梅姐的婚礼打开成衣定制市场。

就像大嫂说的,年前家家户户赶着做新衣服过年,全村有且只有这一套缝纫机,她是唯一会踩缝纫机的,物以稀为贵,只要把招牌打出去,她的市场竞争力杠杠的。

做一套两块钱,十套就是二十块钱,这不比教大嫂学缝纫机的那十五块来得轻松?

说不定未来她可以靠这门技术白手起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呢。

越想越振奋、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的苏怀瑾,终于注意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过妈,我只会踩缝纫机,好像不会剪裁,这怎么给红梅姐做衣服啊?”

苏大嫂实在忍不住了,“自信点,把好像去掉。”

小姑子何止不会剪裁?她连最基础的缝扣子都不会——这事还是丈夫看她最近学缝纫机屡试屡败,偷偷告诉她的,希望她能抗住压力,只要学会了缝纫机,她从此轻轻松松甩小姑子几条街。

她男人说,小姑子的针线活,也就比他强那么一丁点,连公公和小叔子的手艺都比不上。

得知此事的苏大嫂立刻感觉她又可以了。

毕竟按照丈夫的说法,小姑子压根就是啥也不会啊。

而她只是踩不好缝纫机,缝补剪裁还是没得挑,她结婚的衣裳,就是带着小姐妹们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见过的都夸她手艺好呢!

苏怀瑾一向从善如流,很自信的点头,“好的!”

苏家众人:……

刘春芳觉得头又开始疼了,捏了捏眉心道,“放心吧,赶明儿红梅她妈把料子送过来,直接就是裁好了的,也会详细跟你说要求,你只需要按照她们说的做,千万不要自己想一出是一出。”

都在村里看着她长大的,又不是不知道她什么性子,谁敢把那样的好料子交给她瞎折腾?

就算红梅她妈不担心,她还怕闺女又突发奇想,毕竟上一次她自由发挥的成果,还挂在厨房门后头呢。

苏怀瑾不知道刘女士的真实想法,颇为惊喜的问:“真的吗,直接就是剪裁好的料子,我只用缝纫?”

“是。”

苏怀瑾这下彻底放心了,“可以的,就包在我身上了。”

万万没想到搞事业这么容易,看来穿越女也不是白当的,别人创业千难万难,而她头顶光环,全世界都会为她的梦想让路。

苏怀瑾已经由此联想到发家致富靠自己做豪门的未来了,算盘打得太响,彻底忘了世上还有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苏怀瑾正经把这个当事业来经营,当客户小姐姐和她妈妈上门,她便立刻摆出对待上帝的营业笑容,“红梅姐,金花婶,随便坐,我给你们倒点茶。”

红梅姐比苏小美大了三四岁,从小没在一块玩过,但因为彼此的妈妈算是闺中密友,她们的父辈也有着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两家来往还算频繁,红梅姐也比人云亦云的村民们,更清楚这个全村风云人物的真实性格,还是头一回受到这样的热情款待,她特别受宠若惊,“小美不用了,别这么客气,我们坐坐就走。”

金花婶不愧是当妈的,比起坐立不安的女儿,她就特别稳得住,同样是头一回接到苏小美亲手倒的热开水,她颇为受用的接到手中,笑容更真切了几分,转头就刘春芳夸起来,“芳嫂子瞧瞧,你们小美真是越来越机灵能干了,还给我们倒茶呢,可真是太讲究了。”

刘春芳也觉得小闺女这待人接物的本事突飞猛进,特别给她长脸,嘴角的幅度怎么都压不下去,却还要强行谦虚,“没有没有,她也就会点表面功夫,绣花枕头一个,哪比得上你们红梅?红梅才是家里家外一把抓的好姑娘,这么早说亲,真是便宜齐家那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