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人合(第2/2页)

“天人相合,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蛇神再次提出一个关键点,道:“而且,作为善恶之神的我,似乎更贴合于人,于天方面并不多,不契合你的这个理论,同时老爷子的状态则是更贴合于天,于人涉及的也不多。”

“善恶如何不是天之所示?你对应的善恶概念是普通人定义的善恶概念吗?”

弥罗反问:“对于强大神力而言,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神职对应概念的定义权,例如正义,对于此方宇宙绝大多数的天宇而言,正义不在于众人的认知,而是源自正义之神的定义,正义之神认为正义是什么样子,正义就该是什么样子。同理,在你们构建九大阵营体系之后,善恶早就不是单纯的行为判定,而是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之一,如何担不起天之所示的称呼。”

“并且,我先前也说了,我希望您作为宇宙最后的闸门,若是众生恶念堆积,请您动手掀翻旧宇宙,开辟新未来。若是众生都能够长时间保持向善,那么按照我的判断,宇宙便可以长长久久地存续下去。”

此话一出,宇宙本源震动,对于宇宙而言,延续自身也是一种可能,这一次,命运泥板受到感召,秩序女神受到牵引,蛇神善恶之力和弥罗的五德体系、三才三元体系、九品位格体系都是受到感召。

众人都有能力拒绝,但都没有拒绝。

在宇宙本源的主持下,蛇神等人看到了弥罗设定的未来。

在这个未来之中,诸神立在天和人之间,其中倾向于天的部分神祇象征着自然现象的概念,或者说这部分神祇本身就是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具现化和人格化,这些神祇就是自然,是海洋、大地、太阳、暗夜、森林、风暴、亮等等自然存在的化身,所以他们的力量与生灵的信仰相关不大,信仰愿力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作为稳定自身人格和人性的锚点,其力量核心在于自然现象对应的力量,因此这些神祇位格通常偏高,除非是进行人为的切割,否则起码是中等神力。

对于这些神祇,蛇神表示同如今的诸神没有太大区别。

其次倾向于人的部分,执掌的神职大多是源自智慧生灵的社会活动或者经验积累构建,例如商业、战争、婚姻、家庭、艺术、知识、音乐、复仇、谋杀等。这部分神祇的力量同信仰关系极大,需要从对应的社会现象和众生信仰中获取力量,但社会现象的相对抽象,以及人性的复杂,因此这部分神祇非常容易被信仰带着走,并且位格大多不高,绝大多数只能保持在微弱神力到弱等神力之间。

“你似乎有意压制了这部分神祇进步的可能,并且还将香火有毒的那套理论代入了其中。”

玛特看向弥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秩序女神,她掌握的概念之中就有社会秩序,清楚这等未来出现,对于其帮助有多大,但同样因为其掌握着秩序的公正概念,她不会为了自己而不顾其他神祇。

面对女神的询问,弥罗并没有回答,只是继续看着未来的演化。

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神祇都明白了弥罗先前要求在封神设置门槛的原因。

因为弥罗从一开始就给诸神下了限制,因此那些真正封神的偏向于人的神祇都有着自己的核心概念,例如复仇这个神职,在弥罗设定的未来之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报复行为。

在未来的复仇之神的概念中,这个神职的核心概念也是在不断的扩张,最初的时候可以是智慧生命最原始、最强烈、最自然的冲动,是生命的核心和动力之一,属于个体对个体的一种情感宣泄。

但随着发展,复仇可以是智慧生命对自己意志和力量的表达和释放,在情感宣泄之外,也可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个时候复仇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也可以是集体的行为,外在体现也不再是个体对个体的情感宣泄,而是社会当中一切矛盾冲突的一种解决方式,其性质也不再单单是人性之中负面的表现,可以包容一定积极的向上力量。

也正是这种概念的升华,让复仇之神不会受到愿力的包裹,反倒是类似于定海神针一样,确定某些概念的存在,并且确定某些概念的合法性。

明白这一点的老者,看着手中的泥板,突然笑道:“原来如此,神祇不单单是天人之间的过渡,也是,嗯,用你的话来讲是人道内部的润滑剂。这么推算下来,农业、死亡、创造这类概念神祇,天生就在天人之间交织的产物,想来他们的概念也不单单是我等现在看到的吧……”

话语间,未来自动演化,显露出农业、死亡、创造这类概念神祇的安排。

正如老者先前所言,农业、死亡、创造这类概念虽然更接近于自然现象,但其本身就包含了社会活动的智慧生命行为,在这些概念中,天人二者是相互混淆甚至相互融合,并无泾渭分明的说法。

这类神祇,在此方宇宙的过去也是有类似的存在,例如橡树之父就在探索这条道路,试图在文明和自然之间找到共存的点,甚至提出了【一体至衡】的理论。

但很可惜,这位自然之神最后更倾向于大自然本身,以至于其理念未曾在智慧生命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