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帝子之争!王氏全面介入(第3/4页)

南疆蛮蛊族?

在紫府学宫中学习了六十多年,王珞静的见识早已今非昔比。她自然知道,在大乾周围还是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的,这些部落有的自我封闭,抗拒与大乾交流,有的已经干脆臣服,还有一些,则是早已被毁灭。

毕竟,大乾这么大的领土可不是冲话费送的,被其消灭的蛮族也不是一支两支。

南疆蛮蛊族,便是蛮族中的一支。

大乾的军队曾经几次三番想消灭他们,却因为其地理位置,以及对方的蛊虫非常厉害而宣布失败。

因为这个,南疆蛮蛊族对大乾的人一向都比较敌视。

此去南蛮之地,多少有些危险。

不过,顾念师恩旧情的王珞静还是答应了下来:“师傅,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会替您跑一趟的。”

等到了王珞静的允诺,周长峰的最后一桩心事也算是了了,那股支撑着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那一口气,也终于散了。

强撑着与她再聊了几句后,他便再也吊不住命,气息渐渐陨灭。

王珞静虽伤心,却也还是按照周长峰遗愿,并没有对他进行土葬,而是任由他豢养的万千毒虫,将他和吊脚楼一起吞噬干净。

……

同一时间段。

漠南郡,安北卫。

安北卫位于整个漠南郡的西北方,其南面便是西海郡,北面则是无边无际的达拉大荒漠。整个安北卫面积广袤,人烟却极为稀少,而且,大多数的人口,都集中在比较靠近漠南中心区域的草原上,靠近达拉大荒漠的方向由于实在过于荒芜,基本没有百姓常住,只有一些以采药为生的采药人才会偶尔光顾。

可以说,这里几乎已经是整个大乾最为荒芜的地方了。

然而,就在这片荒芜人烟的广袤土地上,在最靠近达拉大荒漠的边境线附近,却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座城镇。

说是城镇也不太确切。因为这个地方,它甚至都没有城墙,比起城镇更像是一个由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聚居地。

在这片聚居地的中央,则是一片气势雄浑的建筑群,飞阁流丹,雕梁画栋,尽显恢弘气度。

在这片建筑群的正门口,伫立着一座巨大的牌楼,牌楼上雕刻着代表皇室的苍龙徽记。

正门上,则悬挂着一块红底金漆的牌匾,上书“安郡王府”四个大字。

原来,这一座府邸,便是安郡王在安北卫的家。

当年,安郡王选定了安北卫作为自己的封地,并亲自圈定了郡王府的位置,便有了这一座安郡王府。

作为准帝子,安郡王的郡王府乃是由皇室出资建造,一切都是按照规制来,自然是建的气魄雄浑,尽显皇家威仪。

而当时,跟随安郡王一起来安北卫的,还有很多皇室护卫,家将,以及他的追随者,同出一脉的皇室族人等等,成分复杂,人员众多。

为了起居方便,大家便就近选址建造了自己的宅邸。

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一片聚居地。几十年下来,倒也渐渐成了规模。仅有的两条街道上,还开了几家酒楼茶肆,杂货店,胭脂水粉店等等店面,虽然客人稀少,但总算是有了几分有了几分城镇的模样。

这一天,安郡王府那扇鲜少打开的朱漆正门,忽然从里面打开了。

一对对护卫络绎而出,而后便是数量众多的仆役,开始利落地打扫起了安郡王府门前的大街。

要知道,安北卫常年风沙很大,街道上一天不打扫,就会落满细沙。此刻,在众多仆役熟练的打扫下,街道却很快就变得非常干净整洁,像是从来就没有粘上过细沙一样。

就连郡王府门口的蛟龙石雕,都被细致擦拭了一遍。

街对面茶肆里的客人们惊讶之余,忍不住议论纷纷。

这么大的排场,安郡王府莫不是要迎接什么贵客?难道是皇室的某位郡王要来?

正当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一支庞大的车队进入了这片规模不下于城镇的大型聚居地。

这是一支完全由厢型牛车组成的车队,队伍很长,一直从郡王府门口蜿蜒到了聚居地外面,为首的灵牛车车厢上插着钱氏商行的车旗,还挂着代表长宁王氏的徽记。

到了郡王府门外,车队才缓缓停了下来。

不多会儿,安郡王的长子,小郡王吴晟钧就带着几位管事从大门里迎了出来。

吴晟钧是一个气质沉稳的青年,模样俊秀,身姿挺拔,步履间从容不迫,带着股仿佛与生俱来一般的天然贵气。

生在皇家,他从小迎来送往的皆是大人物,待人接物上,自然比寻常人多了几分底气。

而就在吴晟钧迎出来的同时,厢型牛车的门也被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身穿白袍,气度不凡的青年。

这青年,赫然是长宁王氏的少族长,王宗安。

“王氏宗安,见过小郡王。”王宗安朝着吴晟钧一礼,态度谦恭,风度翩翩,“不想竟劳动小郡王亲自迎接,宗安不胜惶恐。”

“宗安少族长不远万里来我安北卫支援父王,一路辛苦,晟钧理当来迎,何来惶恐之说?”吴晟钧当即还礼,同样是风度翩翩,态度真诚。

两人一个是安郡王府的小郡王,一个是长宁王氏的少族长,分别代表了安郡王和长宁王氏,这一次会面,也意味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次会面,堪称是历史性的会面。

在两人寒暄的同时,后面的厢型牛车车门也纷纷打开,其他人也从车厢里走了下来。

王宗安这一次过来,可不是孤身前来的。

后面的车厢里,还装着数量众多的种子,树苗,以及这些年来王氏和长春谷联合开发出的各种仪器,设备等等。

也正是为了护送这些东西,他们才不得不坐厢型灵牛车走陆路过来,一路上走了近半年的时间,否则,从陇左郡到安北卫,坐飞辇最多也就需要七八天。

而与他同行的,还有以锦山师兄为首的长春谷一众长老,弟子,以及数量不少的王氏直脉,旁支的族人,以及家将,家丁。

其中,光直脉的族人就有十几个。

王宗昌的长子,如今已经五十四岁的王室诚,王宗耀的长子,如今已经四十二岁的王室川,王宗才的长子,如今已经三十二岁的王室鸿,他们三人这一次都跟着王宗安一起来了安北卫,作为王宗安麾下的管事,随时听候调遣。

而除了他们之外,同行的还有一批二十来岁的年轻族人。

这些年轻人在从族学毕业之后,都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历练,有了一定的办事经验,能够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了。有他们帮忙跑腿,办事,王宗安在这安北卫内做事情也会更加方便一些,关键时候不至于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