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锄头挥得好!墙根自然倒(第3/6页)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才让那原本仿佛空中楼阁,仿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成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施行,就必定能够完成的系统工程。

这些世家老祖都是有见识的,虚无缥缈的宏伟蓝图骗不到他们,一个工程究竟有没有完成的可能,他们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比起告诉他们这个工程有多浩大,对大乾又有多少好处,对未来能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不如用实打实的数据告诉他们,这门生意稳赚不赔,能赚大钱来得实在。

擂台下。

安郡王府麾下的一群官吏,早已在现场摆好了办公桌,认购契约等等。

不同于一般官府官吏多少有些踩低捧高的姿态,安郡王的这些官吏虽然名声都不是很显赫,却都十分的热情,而且十分的年轻。

他们都是站着办公,有条有理地与那些前来咨询的世家成员介绍着“达拉开荒联合司”的股份计划,应尽义务,以及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每一项目条款,都写得无比清晰,没有玩弄任何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而各项风险,也都在条款注意事项中阐述得一清二楚。

官吏们甚至会仔细解释其中的风险,并要求认购者再三考虑。

也正是他们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本就已经颇为心动的六七品世家们最终打定了主意,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认购了一份份的散股。

这些面向五、六、七品世家的散股,大约占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共分成了两千股,其中每股占总股份的比例是万分之一。

但哪怕只是其中的一股,对七品世家而言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每年要拿出两千乾金,并持续投资两百年,总投资额将达到四十万乾金。

除此之外,每认购一股,还得出十个炼气境和一名灵台境修士加入开荒队伍。

对普通七品世家而言,要一下子拿出四十万乾金会比较吃力,但是倘若是分两百年拿出,压力就小了很多。比较麻烦的是要出修士加入到联合司,但是细细想来,每十年轮换一次,也未必不行。

没办法,七品世家在归龙城内的地位太低了。

在这遍地高门的归龙城,七品世家想要独立生存下去太难了,不想被挤压生存空间的话,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依附高品世家,结果就是,归龙城内几乎有大半的七品世家都是高门世家的附庸,好一点的也是半附庸,平日里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而且,归龙城内的七品世家要想晋升品级,其难度比起地方豪强来还要高得多。

不过归龙城中的七品世家也不是没有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稳定,安全感十足。只要他们牢牢抱紧主家的大腿,不作死,不搞事,通常都能一千年两千年这般延续下去,甚至还有传承了四五千年的神奇存在。

不像那些地方豪强,常常隔个几百年就会有一波势力更替,只有极少数七品世家能坚持住千年不倒,而坚持下来的,多半也已经成了六品世家。

如今,有这么一个打破阶级固化的机会就放在眼前,风险又不是很大,纵然归龙城内的这些七品世家都已经安逸久了,也愿意为了子孙后代搏上一搏。

何况,人家安郡王也说了,这不涉及到帝子之争的站队,纯粹是商业行为,就算他在此次帝子之争之中失败了,也不耽误赚钱。

既然后续利益有保障,愿意投资的世家自然也多了。有不少强七品世家,在举家商量之后,都决定要卖掉一些固定资产,认购两股或三股。

“城西区七品世家李氏,认购一股。”

“城西区七品世家王氏,认购两股。”

“城北区七品世家……”

“城东区六品世家公孙氏,认购十二股。”

“城南区六品世家陈氏,认购十股。”

“归龙五品世家徐氏,认购一百股。”

“归龙五品世家万氏,认购一百一十股……”

根据认购契约,六品世家认购,须得十股起购,且必须出一个天人境强者进行阶段性服役。否则,人家联合司不带你玩儿。

五品世家则是一百股起购,除了需要出数名天人境修士之外,还得出一名紫府老祖,只是不必常年服役,只需要出四成时间即可。

每一个世家认购,都会有专人唱喏,广而告之。

归龙城中五六七品世家数量众多,所有财力统合到一起,其实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量,区区两千股,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胃口。

随着第一个认购者出现,不少世家立刻就意识到,若不进行抢购,恐怕就会错失机会了。

僧多肉少的情况下,这区区两千散股在短短十天时间内便宣告售罄。这让很多还来不及筹措资金,或是还在犹豫的家族们懊悔不已。

与此同时,归龙城八大四品世家也相继沦陷,随着四品世家中较强的上官氏率先站出来,认购了其中百分之三的股份,剩下七个四品便也坐不住了,很快便有四个认购了百分之二的股份。

再加上一早就已经表态的衡郡王的百分之二股份,如今认购出去的总股份已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三。

……

与此同时。

皇城内,“拙政阁”中。

垂垂老朽的隆昌大帝,罕见的有些恼怒。

他面前的书桌上已经摞了厚厚的一沓奏章,全都是弹劾安郡王的,且都是内阁审阅过后送来的。

“荒唐,太荒唐了。”隆昌帝恼火地骂骂咧咧道,“他吴明远好歹也是仅有的两位准帝子之一,竟然赤膊上阵和那什么王宗安一起,那个,那个……老姚,他们那个自称叫什么来着?”

宦官老姚低着头低声提醒道:“安郡王说,那叫‘路演’,为的是寻求有卓绝眼光的‘天使投资人’。”

“对,‘路演’,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名字。明远他平日里不这样的,定是那神神叨叨的王氏在暗中撺掇。”隆昌帝冷哼道,“丢人,皇家的脸面都给他丢尽了。瞅瞅这些弹劾奏章,都堆了快一书桌了。不就是搞个大项目么,就不能在大朝会上提议,由群臣群策群议一番?”

“那个,陛下……”老姚嘴角一抽,略带尴尬地弱弱提醒道,“数十年前,安郡王曾在大朝会上提过大荒漠开荒项目,结果被群臣群而攻之。这其中,骂的最凶的……”

说到这里,他张了张嘴,愣是没敢说下去。

隆昌大帝脸色一尴,也是回想起了当初的事情。当初骂得最凶的,可不就是他自己么?

可那也不能怪他啊,当时的情况,一来,他是觉得吴明远太过异想天开,之前那么多世家都开荒失败了,吴明远的计划希望十分渺茫,二来,也是因为他年事已高,开拓之心早已经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