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风起上京!守哲死定了(第3/4页)

可想而知,等三品陈氏的人得知此事之后,少不得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此事暂且不提。

……

同一时间段。

长宁安江官渡。

如今的长宁安江官渡,早已经承包给了王氏,由王氏负责修缮、维护、以及经营。除了三成收入当做承包费外,其余部分王氏自负盈亏。

但是在王氏的经营下,安江官渡日渐繁忙,港口也是越扩越大,逐渐成了安江下游第一港口。很多从水路在陇左郡流转流出的货物,都逐渐在安江官渡聚集。

商业的繁忙,也促进了更多行脚商前来淘金。他们多半都是散修,或是九品以下不入流的玄武家族,或是一些家族的旁系等等出身。

他们或独行,或三五成群,或多人抱团,靠着少量马车来运货,赚取时而微薄时而丰厚的利润。

别小瞧行脚商行业,单论运输规模和资金,他们远远比不上正规的商行。

可正因为他们整日里在底层摸爬滚打,直面社会的最基础根基,无时不刻都在与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人接触,手里总有些隐秘的消息渠道,嗅觉也往往十分敏锐。

一些厉害的行脚商,纯以嗅觉而言,并不比一些正规商行的掌柜差。

以整个陇左郡而言,长宁卫无疑是赚钱机会最多的地方,而长宁卫最富的当然要数平安镇、新安镇等地。

王氏的大宗货品采购,来源于极善于陆路物流的钱氏商行。而小宗昂贵货品的采购,则都是通过守达商行来运作。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无数的行脚商嗅到了商机。

王氏在各种种子、金属、优质木料、稀奇古怪的矿石、油料、以及其他优质原材料上的胃口,几乎到了深不见底的地步。

钱氏商行和守达商行虽然包揽了绝大多数需求,但终究没办法把盆底舔得太干净。而行脚商又擅长深入下沉市场,挖掘出底层细碎的交易。

他们在社会的底层四处搜罗着王氏需求的资源,然后运输到平安镇获取高额的利益回报。再凭此“交情”,再从王氏购买一些王氏特色产品,继续去走他们的下沉琐碎市场。不少行脚商倒是发了财,越做规模越大~

而王氏也有意无意间,扶持一些优秀的行脚商,填补对原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缺口。千千万万的行脚商,就像勤劳的蚂蚁一般,四处搜刮资源,然后一点一滴地运输到王氏来。

每次的量不大,但是加起来的总资源量却非常庞大。

来来往往的行脚商中,有一老一少两个行脚商。他们虽然是新来的行脚商,却对王氏的需求很了解。

他们有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王氏最想要的粗铁锭,以及部分可以满足王氏辖下居民所需的优质布料、麝香、精碳等等,都是在王氏地盘上紧俏的货物。

货品合适的情况下,他们申报货品,并查验了身份之后,很快就顺利通过了王氏设立的关卡,并拿到了平安镇、新安镇两地的临时通行证。

之后,两人便和其他行脚商一样,搭渡轮到了平安镇。

破旧的马车缓缓行驶在平安镇宽阔而平顺的路面上,脱离了那一个个眼神锐利,看人的眼神仿佛在审犯人一样的王氏家将的视线,一大一小两个行脚商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边驾着马车边东张西望,仿佛在欣赏着平安镇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新奇景致。

其中一个年轻些的行脚商按捺住地问道:“师父,我听说王氏如今在陇左郡一手遮天,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连通行证都是特立独行。咱们就这么来暗访,会不会很危险?”

“我听说,以前就有下去暗访的税务官在地方上莫名死亡的先例。”

“放心,平安镇每日里来来往往的行脚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先不说他们不可能盘问清楚所有人的来历,何况咱们伪装的身份都是真实可靠的,安全性很高。”

“再说了,世家逃税漏税的手段,无非就是那些。你老师我当了那么多年税务官,这些事情都是门清,保准一查一个准。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功成身退了。”

一听这话,年轻人立刻来了精神,马上缠着老师问起了世家逃税漏税的手段都有哪些。

老税务官被缠得没办法,只得跟他解释了一番。

“一是‘藏地于亩’。”打扮成老行脚商的税务官解释道,“这法子说来也简单。只需在丈量田亩的时候手头略放松那么几尺,便能将一亩一分的地登记成一亩,其中的一分地便被‘藏’了起来。如此一千亩,一万亩,被藏起来的土地便相当可观了,这便是‘藏地于亩’。而这部分被藏起来的土地,因没有算入丈量的土地之中,自然也就不用缴税。”

在开荒初期,地方世家在当地的威望都是极高,地方官府也往往会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那就是重新丈量土地。这一次,我带了工程司最新推出的‘便携式地尺’,可以对田亩进行精准的测量。到了地方,咱们悄悄测上一测,就知道王氏有没有玩‘藏地于亩’的花活了。到时候咱们往上面一报,三司联查彻底清点丈量一番,绝对能让王氏把藏起来的地都吐出来。”

“其二,是‘迟耕法’。”老税务官显然是真的经历得多了,说起这些事情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这法子也简单。就是在开荒的时候,谎报时间。”

“譬如说一块地方,其实五年时间就开得差不多,能种地了,但世家却不往上报,而是拖上个二十几年,再上报进行土地登记。再加上土地登记之后,还有五十年的免税期,就相当于多出来了二十年的免税时间。”

王氏这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开荒,想用这个法子,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种情况,查起来就相对麻烦一点了,需要进行细致的走访调查。还要对土地的成熟度做鉴定。不过,只要做了就一定会有破绽,只要走访得足够仔细,总能找到证据的。”

“其三,便是最难查的灵田税了。这也是世家偷税的大头。”老税务官提起灵田税来也是有些头大,“世家开辟的灵田往往带有极多的秘密,不是开在极隐秘的地方,便是布置有阵法禁制,并且绝不会允许外人进去,极为难查。不过,硬是要查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但凡种植灵材灵药,便不可能做到毫无痕迹。譬如紫叶何首乌,便每月都需要用蕴含乙木灵气的灵泉灌溉,其他种种灵药灵材,种植时也有颇多要求,且多半都需要从外面运入灵田,咱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反推灵田内种植的灵植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