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东宫夫妇

魏乔刚从丞相府出来时,就看到自家随从蹲在巷口左顾右盼,生怕放走什么人似的。

他自觉放轻步子,打量两眼对面不算矮的墙头,寻摸着一会儿翻过去能不能甩掉自家随从。要是这样还甩不掉,那就去东流馆歇歇,反正他也有一段时日没去见见罗十二娘,听说她最近又谱了段好曲儿。

“郎君!二郎!二郎——”

随从风风火火跑过来,魏乔手脚并用,一下翻上了墙头。

“二郎,今日可不行!今日必须回家去!”随从哭丧着脸,手里那截渥丹色衣袍被他紧紧攥着不放。

魏乔“啧”了一声。一手扶着墙头,一手扯住衣袍,“放手。”

“不不不行!”

“你放不放?”

随从几欲哭出来,一个劲儿摇头:“不能放。”

墙头上的郎君叹口气,“那好吧。”

随从面色一喜,正待再说些好话把人哄下来,忽觉眼前银光一闪,再一抬头,面容温雅的郎君朝他微微一笑,手中那把锋利匕首却毫不留情划开衣袍。

“呲啦——”

手里布料松松垮垮坠下来,随从目瞪口呆,“二、二郎。”

魏乔转了转匕首,心情颇好地哄他:“好了,你快回去吧。老头子那儿我晓得应付,你放心,他们不会为难你的。”

“可、可是……”

“嘘。”

郎君竖起一根手指头,抵在唇边,眼里却没多少笑意。

那把灵活翻转的匕首也停在掌中,他摸出刀鞘,轻轻一扣,“我在丞相府累死累活忙了三四天,好不容易闲下来,老头子一点都不体谅我。找我回去无非是耳提命面说些不着调的话,这些话也用不着次次都听吧。”

他笑眯眯别好匕首,伸了个懒腰:“唔,时间也不早了。你可不要打扰我哦。我的辛劳苦楚除了十二娘谁能体会的到呢。”

东流馆馆主罗十二娘,曾为教坊司乐姬,只因那年庆贺女皇登基,罗十二抱琴独抚柏梁台,高超琴艺自此名动长安城。后来,女皇开恩着令教坊司抹去了她的奴籍,罗十二便在长安开了一家歌舞坊。几年下来,京都名流谁不知馆主罗十二娘。就连东流馆之名也来历不凡,听说曾是与她有过一碗酒交情的过客所题: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如此玲珑人儿,长安城中又有何人不为之倾倒。可挑来挑去,罗十二只看上了魏家二郎。那位年纪轻轻就任领丞相府西曹掾的郎君,足足比罗十二小了五岁,却在热烈追捧的众人里被她一眼相中,牵入帷幕之中。

自此,魏乔风流名声不胫而走,魏老三折断了十几根荆条,也没成功摘去儿子花名在外,反而变本加厉,什么花样的谣言都传了出来。

随从明白这会儿最好什么话也不说,就这么乖乖松手放他家二郎离去。可今时不同往日,要是让老太爷知道……

他脖子一冷,眼见魏乔要翻身走了,急急忙忙喊道:“可是今日确有要事,是大郎君回来了……”

“哪里来的贼人如此猖狂!”

叱咤声猛地从墙后遥遥传来。

随从停住话,眼睛里略有迷茫,视线中他家二郎总算不顾着跑了,也不知被他的话还是那声吓着了。

墙头上的郎君身形一顿,继而慢吞吞偏过头。微薄的夕阳透过树隙,轻飘飘落在他密而纤长的睫毛上。

不远处厅廊下,小娘子抱紧怀里卷帙,鼻头上还沾着一点灰,胸前那朵绀碧色绢花正垂在象牙玉牌上。

可怜兮兮的。

魏乔漫不经心想着,垂落下去的长腿却慢慢收了回来。

临阵脱逃不是魏曹掾的风格。他撑着墙瓦,笑着点头问:“太常府什么时候招小娃娃了?”

这里是司政地界,丞相府周围自然也是三公九卿机构。赶巧他今天挑的这面墙不是别处,正是太常府的后院。

小娘子却不吃他这套。她瞪起眼睛,又娇喝道:“贼人,休要转移视线!你姓甚名谁,缘何攀登太常府墙头,还不如实招来!否则,否则……”

“否则你要拿我怎么样?”

“否则我这就喊人过来!”

她有一双明亮杏眼,这会儿恶狠狠瞪着人时,眼睑微鼓,乌黑饱满的眼珠也被掩了几分弧度,“我喊一嗓子,府卫就过来了!你这贼人休想再逃!”

魏乔被她逗笑了,他摇摇头,目光落在远处奔来的府卫,轻笑道:“别。你可别喊了。就你这细嗓子,刚刚嚎一句就已经招来人了。听说赵掌故是出了名的淑慎文雅,谁知她家小娘子却未曾承得这番风仪。”

这府里上至太常卿下至太常掾,能有这么一适龄姑娘的并不算多。再加上今日休沐几人,眼前人是谁家亲眷一想便知。太常府掌故赵大人,去年新上任的登科进士,算是本朝头一位以女子之身中举任官的人。

赵六娘脸一红,是被气的。

那方施施然背过身去的郎君拍拍手,跳下去之前还不忘盖棺定论。

“恕我直言,太常府司掌诸多礼仪规制,繁文缛节之地,着实不太适合你。”

……

长孙蛮同魏山扶回来的时候,朝中正举行百官纠察。

万俟葵病了好些时日,手中一应事物都交给文曦处理。可惜才新婚的文大人沐假都没休满,就赶忙回了长安,连轴转了小半月。

长孙蛮刚到洛阳时,萧望舒就收到了消息。要不是长孙无妄拉住她,只怕当夜女皇的车马就会驾临东都。长孙蛮是他们膝下独女,从小就没离开过他们视线,如今将近三年未见,作为母亲如何不会倍加思念。

长孙蛮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

这三年魏山扶陪她走遍天南地北,春去秋来,从交趾之南到漠北之深,她接触了太多与长安不一样的人和事。也看到新律施下,地方郡守对此褒贬不一的态度。

有的官员权压百姓,有的官员阳奉阴违,他们私自调高粮税,嘴里却说朝廷有令不得不从;有的一身抱负而不得志,却仍旧心系百姓,开私库救济贫苦难民。还有的以身作则,亲上河道,带领征役而来的众人挖通水渠,以解来年决堤河患。

这些人长孙蛮都一一记录在册,随着书信传递回了长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长孙蛮用她的方式帮她爹娘挑出蛀虫。萧望舒感慨万分之余,也不免动怒他州郡守执法猖獗。

对此,长孙无妄一纸新官制,彻底瓦解了十三州奉行百年的州刺史。

当然,这些都是长孙蛮成婚以后的后话了。

朝阳公主成婚,是长安城里谁也夺不去风头的大喜事。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朝阳公主的婚约者——那位世所皆知郎艳独绝的晋陵君魏胥。

要知道作为魏家嫡长孙,这位晋陵君出走长安三年,回来时却丝毫不逊于他堂弟魏乔,现如今正任廷尉府左平,掌诏狱刑罚判处。新官上任三把火,经他手上的刑案无一例外不是棘手难缠至极,可偏偏魏山扶都有条不紊地处理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