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抠门小侯爷11

江家有自己的书铺,自家侯爷的书,当然是第一时间门刻印出版,就是彩画得费不少时间门。

上色的匠人一边上颜色一边暗暗吞咽口水,被馋得不行,觉得小侯爷可真厉害,这些烤鸡烤鸭画得也太逼真了,仿佛隔着纸都能闻到它的香味。

匠人们干劲十足,小侯爷说了,若是提前完成会有奖赏,这奖赏足够他们买上几只烤鸡烤鸭。

老王烤鸭是吧,等他们今天回家,不管顺不顺路都要去买一只。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美食插画很快就提前完成,自家小侯爷难得出书,书铺里的掌柜都不用人吩咐,直接在店铺门口打了广告。

门口放着一幅半人高的巨画,只见那画里,栩栩如生的烤炉中、外焦里嫩的烤鸭散发着热气跟油香……

这是一幅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的画,从未见过给食物画画的人都惊呆了。

有好奇的人过来翻了两页,然后这脚不动了,从门外经过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禁停下脚步。

这一看,无论是会画的还是不会的都呆住。

不会画画的人被上面的烤鸭勾得口水直流,下意识摸钱袋打算今天就吃买上一只。

会画画的人被如此写实的画吸引,随即痛心疾首,如此前无古人的画技,居然浪费在食物上?真是暴殄天物!

画是高雅的,寄情于山水、自然人情才是它的意义,结果居然用在画烤鸭上。

有人翻着话本,“美食美味,一本关于京城美食的书?”这是喜欢画、想看画师怎么糟蹋自己的才能在食物上的人。

“我要一本。”这是喜欢食物、想看这些食物有多么诱人的人。

“我也要一本。”这是想按图索骥,准备去寻找美食的人。

也有买不起话本的,好在书铺掌柜不知为何,并不介意他们在这里翻看。

一个穷书生挣扎良久,毅然放下手里的书,不是科举的书没必要买,但记性一流的他已经记住大部分吃食所在的地址。

吊炉烤鸭虽然买不起,但粽子烧饼还买得起的,今儿就买上一个回家和妻儿分着吃。

掌柜见涌进书铺的客人,自得不已。

他当然不会禁止那些穷书生偷看,看到写书的人的名字了吗?他家小侯爷又写又画,多么辛苦啊,当然要让他扬名全京城。

若不是小侯爷坚持,他都想免费送一两本出去,要知道一本书想要卖得好,就要出名,出名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将书赠送给有名望之人,只需他们嘴里提上一两句,这书就能飞块地在圈子扬名。

小侯爷不肯白送,掌柜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帮小侯爷扬名了。

民以食为天,他敢肯定小侯爷的书很快就会出名。

那些兜里不差钱的书生,以及想买话本的闺秀都是眼睛眨也不眨地将这本京城美食大全买下来。

这作者谁啊?真是太会描写了,这书中的文字配着精美的插图,看了就让人肠胃蠕动,口舌生津。

十天后,书商拦住青葱,求见小侯爷。

“小侯爷,这书实在太好卖了,都已经加印第三次,您看要不要再写一本?”胖胖的商掌柜擦擦额头的汗,诉苦道,“这几日,每天都有各大吃食铺子的人上门,要求将他们铺子也写进去……”

商掌柜苦着脸,“他们甚至在我家门口守着,我进出家门都困难。”

也难怪那些吃食铺子的老板想请他们小侯爷将铺子卖的食物写进话本里,实在是只要出现在话本里的店,生意都兴隆得每天排长队,收益翻了一倍都不止。

这生意大好的贩商家也懂得回报,他们书铺都被各大商家送过来的食物堆满了。

商掌柜那是痛并快乐着,那么多的食物堆在书铺里,人家还以为他改行卖杂货。

精明的商掌柜索性来了个买书赠食物,终于将那一大堆食物大礼品消耗完,没有放坏。

但这样一来,书就不够卖了,现在都得加印。

小侯爷的名声也发生改变,现在只要提起他,已经不再是他多么纨绔、赌术多么好,而是“非常会吃的江小侯爷”。

小侯爷嘴角抽了抽,依稀仿佛间门,又看到杨世子和知书催更的情形。

他拍拍手站起,含糊道:“有空再说,有空再写。”

心里却是拒绝三连,他才不要再写,这么辛苦地画了这么多图,又被逼着讲了那么久破案的故事,他现在要躺平一段时间门。

**

御书房里,难得歇息的皇帝见外面的阳光明媚,不禁画兴大起,让人研墨,挥豪画了一幅夏景图。

他叫外甥过来陪他,顺便让外甥欣赏自己的大作。

“思源,你袖子里的是什么?一本书?”皇帝有些疑惑地问。

因为妹妹荣平长公主和妹夫都极为宠爱这孩子,总说孩子还小,让他多玩几年。对此皇帝是不敢苟同的,他的儿子们,十五六岁就开府,十七八岁都在六部做事历练。

外甥这脸是长得嫩没错,但已经十七岁,还成日游手好闲像什么话?

是以皇帝这段时间门经常叫外甥进宫伴驾,也是想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好好学些东西。

皇帝并不知道自己此举让他的那些儿子们一个个嫉妒得不行,不知情的还以为杨思源才是他亲生的呢。

不过就算知道,皇帝也没放在心上。

杨清泉已经习惯那群皇子表哥们的嫉恨,同样没当回事,就是被拘在皇帝舅舅身边有点无聊,是以他才会偷渡好友的书进宫看。

被皇帝舅舅发现了,他只能如实说:“舅舅,这是江子宽出的书,非常受欢迎,听说已经加印三回了,还是供不应求。”

最近江子宽给皇帝的印象非常深刻,托江小侯爷的福,他从商人那儿募捐到一大笔钱财,都送到江南,他还派了一位皇子去赈灾。

正因为最近赈灾形势大好,他今儿才有心情放松一下。

皇帝是个多疑的,忍不住想,这个大才是不是想给自己造势呢?有什么法子比写书更好积累名声?等他的名望够了,肯定就会进朝廷……

这种套路,皇帝看多了。

不管心里怎么想,皇帝面上皆不动声色,“不是说他在书院的表现平平,文不成武不就吗?他出的书有这么多人看?”

就算肚子里有点墨水的都不敢轻易出书,怕被找茬,批判得一文不值,江子宽别的不说,这脸皮是有的,都敢出书了。

杨清泉很是不满,“皇帝舅舅,臣都和您说过,子宽是大才!而且,谁规定一定要文成武就才能出书的?”他为好友辩解,“就臣看,功成名就的人出的书还没子宽的书受欢迎呢。”

皇帝微微挑眉,名人的书都没他受欢迎?这是什么书?

杨清泉就像推荐宝贝似的,将那本《京城美食》的书奉上,殷切地说:“舅舅,您多看看这本书吧,听说能治苦暑吃不下饭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