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谜语人去死(第2/2页)

严格意义上来说,倭寇之患,终明一朝,都没有彻底根除,前世他在位的时候就不说了,即便是此后嘉靖朝倭寇劫掠,朝廷震怒派兵清剿,也是屡剿屡败,虽然说隆庆开关之后,大多数的假倭都转为了商人,但是,这也并非是朝廷之功。

如今,这份捷报传来,至少可以证明,一段时间内,海疆可以暂时平稳了,这对于之后的下一步举措来说,至关重要……

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怀恩便上前又道。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求见。”

卢忠?

朱祁钰皱了皱眉,一时有些疑惑,这个时候,卢忠过来做什么,要知道,如今锦衣卫最大的差事,就是协查刑部的案件,毕竟,京城当中,但凡是需要抓人的地方,锦衣卫来做都是最合适的。

可问题是,刘益的案子才过去没多久,该羁押的现在都已经羁押了起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大的突破才对,难道说……

朱祁钰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军报上,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之色,旋即道。

“叫他进来。”

于是,没过多久,一脸憨厚的卢忠走了进来,拜倒在地,道。

“臣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拜见陛下。”

“启禀陛下,福建巡抚朱鉴有密奏呈上。”

说着话,卢忠拿出一份火漆封好的奏疏,交给了一旁的内侍。

自从前次进行科道的改革,给予科道和部分京城内外大臣密奏之权以后,这段时间,朱祁钰又对其进行了不断的优化。

总的来说,如今的密奏渠道,分为三条,一条是和普通的奏疏流程基本相同,要经过许多的衙门,一级级的呈递,但是不同的是,加盖钤记为密奏者,送达内阁之前,有司不得开拆,一旦有所破损,便会追责,到内阁之后,由负责票拟的阁臣开拆,票拟后重新封好,呈递到御前。

这道流程,好处是可以缓解压力,毕竟,有了密奏这条路子之后,朝中的许多大臣,上奏的频率也高了许多,并不一定都是说什么具体的事,更多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是奉承之语。

说白了,密奏这个途径,让这些大臣们解开了羞耻心这道封印,反正知道的人屈指可数,拍拍马屁算什么。

当然,缺点就是,无法完全保证密奏的内容不会泄露,毕竟,除了皇帝之外,内阁还是过了一道手的,既然有旁人之外,那么,就会有泄露的风险,哪怕不直接泄露,可是,提前透露一些语焉不详的风声,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为了保证密奏的绝密性,还有第二条途径,那就是由通政司直送御前,这基本属于一些高阶官员的特权,能够得到这种权力的,在京的基本上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在外的都是些巡抚,三品以下的官员,除非特许,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它和前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内阁可以预闻,但是后者,内阁也无权开拆,保密性要更高。

而最后一道途径,就是通过锦衣卫,不错,就是锦衣卫!

按理来说,锦衣卫的本职是掌仪仗侍卫,后来演变为一个特务机关,如今,又承接了呈递密奏这个新的职责,和前两者相比,锦衣卫负责的密奏数量很少,但是,却绝对隐秘。

这种隐秘体现在,朝堂之上,也不会有任何的记录,唯一能够有迹可循的,就是天子的起居注中,能够得到这个待遇的人,少之又少,又或者说,这种待遇并非是给某个人的,而是在遇到某些特殊的差遣的时候,用在事情上的。

毫无疑问,朱鉴此次出京,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粗粗算来,朱鉴到任,也有大半年了,这些日子,朱鉴陆陆续续的通过不同的罪名,拿下了一些官职并不高的官员,同时,在一些关键位置,换上了朝廷派过去的人,营造出一种,新巡抚想要掌控当地官场的假象。

可实际上,他抓的那些人,虽然官职不高,但都是一些知道消息众多的人,从这些人的口中,朱鉴应该审出了不少的东西,该查的,也应该查的差不多了……

而且,如今于谦那边动手开始清理和倭寇勾结的乡绅家族,想必,那些给这些乡绅提供庇护的官场中人,也该有些坐不住了。

拿起面前的奏疏,拆开上头的火漆,朱祁钰凝神看了起来。

应该说,朱鉴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他的这份奏疏当中,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写出了福建诸多官员的不法事,同时连带上了查到的证据,虽然不是原本,但是,整个证据链十分完整,让人基本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来。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能够查到这么多的东西,可谓是一员能吏,不过……

足足看了半炷香的时间,朱祁钰捏了捏眉心,总算是放下了面前的奏疏。

朱鉴此次出京,除了要整饬福建的官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查清楚朝中真正为倭寇提供保护的那个幕后黑手。

事实证明,朱鉴也的确不负所望,查到了一些东西,虽然说,证据还不算是特别详实,但是,也差不多足够了。

好消息是,这个幕后黑手,并不是现在朝堂上的这些中枢大臣,但是坏消息是……

朱祁钰摇了摇头,眼中露出一抹遗憾和失望。

他也没有想到,幕后之人,竟然会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