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变了(第3/3页)

巫仁小声说:“我再去看看粮库,查一查存粮。如果运气差,一直阴天,新收的谷子坏了,还要指望陈粮呢。”

“好。”

赵苏则在宽慰花姐,说:“姑姑别为朝廷担心了,他们精明得很。”

“朝廷大臣们勾心斗角的时候才是最聪明的时候。心眼儿没用对地方,那样的精明也不是什么好事。”周娓小声嘀咕了一句。

赵苏咳嗽了一声。

周娓忙对祝缨说:“您不算……”顿了顿,对赵苏说,“也不是说您……”

“噗——”江舟没忍住。

祝缨也失笑:“小周这话倒也不能算是说错。只不过,也不算聪明用错,想做事,就得有本事自保,勾心斗角的时候是不得不聪明,轻易被人害了,还能做成什么事?以前还好,眼下朝中做事的人,已经没了那股心气儿了。”

花姐有些吃惊,问道:“这么糟糕了么?以前……”

“也不是一天变成这个样子的。”祝缨说。

花姐道:“竟无可挽回了么?上头坏一点儿,下面土里刨食的就要讨饭了。”

“很难!朝中官员、天下士子,看不到希望。

你看,就是别业里这些人,有许多索宁家的奴隶,以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要人鞭打着才肯去上工。也还是这些人,现在每天自己早早爬起来,不用人催,干得比什么时候都多。我说,现在多吃点苦,少吃点饭,他们也能答应,就是因为有盼头。

以前的朝廷,君不能说多么圣明,也是个晓事的人,丞相不能说多么贤德,也不乏公允能干之士。官员只要有心做事,还是有机会践行圣贤之道,堂堂正正做个君子。

现在的官员呢?抬眼就是党争,风气坏了,用心也干不出什么来,反要受气。还那么忧国忧民做什么?不如为自己多捞点儿。

一口气儿提不上来,以往的勇气也没有了,就不愿意动脑子了,也就显得笨了。心思放到私计上,眼界窄了,为人处事也就下作了。

朝上人还是那些人,行事却与早些年大相径庭。能臣变成了庸吏。

除非有人能够一扫颓丧之风,带来希望。

可惜……天不早了,都睡吧。”

众人心里沉沉的,这里的人,没有谁对朝廷有很深的感情,却都知道朝廷坏了对平头百姓的影响。连祝缨都叹气,这……

…………

雨到半夜渐渐停了,次日一早,老天爷赏脸,天晴了!

整个祝县都忙碌了起来!

陈枚休息得不错,日上三竿才爬起来,吃了饭,竟没有找到功夫能够继续请教祝缨。祝文又把他安顿到了客馆,请他安心住下:“县里忙完了秋收,就好好地准备仪式。咱们大人又做刺史了,这可是件大事儿呢!”

陈枚问道:“叔父在忙些什么?”

“一早就带人出城了,先去看看田里,还要看晒谷场、道路……”

陈枚无奈,又等了一天,眼看天一直晴着,县城里忙碌的人群也不那么急切了,又听说祝缨跑去庙里祈祷——谷子晒好前别再下雨。

终于,过了三天,祝缨算是能闲下来了,陈枚径自走到祝府非要见到祝缨不可。

祝缨不信鬼神,但是为了安定人心,还是带头举行了祭祀,第一天她自己来,第二天她就跑路了,把张仙姑请到庙里干老本行。后两天,她带着赵苏等人安排粮仓去了——如果有家中仓房不凑手的,可以允许他们以新鲜稻谷折抵交租。

这样即使接下来天气不好,粮食霉坏,也算交过租子了,损失她来承担。

如此忙了两天,刚回到家,就被陈枚堵了门。祝缨也不恼:“来了,进来说。”

陈枚跟在她的身后进了府:“叔父,您还是先正名吧,一身青衣,我看着也不得劲儿。”

祝缨道:“粮食是最要紧的……”

“大人!”一个粗声粗气的男声打断了她,“大人!路果头人出事了!”

路丹青跳了起来:“什么?什么?”

陈枚听不懂他们的话,只能从两人的表情中推测。

来人是一个百夫长,他说:“路果头人等天晴了上路,半路上遇到了艺甘家的人,打了起来。头人从马上掉了下来,腿骨折了。幸亏遇到了咱们校尉,给救出来了,已经到城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