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5页)

她小声问周氏:“他们怎么了?”

周氏习以为常地道:“打了个架。”

姜舒窈也没觉得此事多严重,虽然二人已经到了科举的年纪,但本质来说还是心性不成熟的少年,打打闹闹的太正常了。

但徐氏显然不这么认为,她厉声说了些什么,谢晔谢晧惊讶地抬头,然后不甘心地垂头生着闷气。

中国式四大宽容定律有言:“来都来了”、“都不容易”、“大过节的”、“还是孩子”。

所以姜舒窈自然是要劝一劝的,她放下手里的事走过去:“二嫂,大过节的,何苦生气?”虽然明日才是中秋,但也勉强算过节了。

徐氏心里也苦闷着呢:“谁想和他们置气呀,可他们……”

姜舒窈朝谢晔谢晧身上看去,离得近了,这才看清楚他们的伤,惊道:“怎么伤成这样?”一个眼睛乌青,一个嘴角撕裂,灰头土脸的,一看就是还没有上药。

她忘了问缘由了,连忙对谢珣喊道:“伯渊,你去把房里的药箱取来,就在床尾的柜子上。”然后转头对徐氏道,“二嫂,他俩伤成这样,先上药再说吧。还有这身衣裳,又脏又破的,赶紧先换了再说。”

徐氏只是道:“受了伤才能长记性。”

姜舒窈知道徐氏是个外表温婉其实内里很强硬的人,便也不劝了,自顾自地把谢晔谢晧往东厢房带:“走吧,先把脸上的伤处理了。身上没受伤吧?”

谢晔和谢晧本来还拧着股劲儿,伤口疼也不吭声,听姜舒窈这么一问,突然就酸了鼻子:“没有,最多是些淤青。”

姜舒窈开玩笑道:“打人不打脸,他们下手可真狠呐。”

谢晔和谢晧有些惊讶于姜舒窈的态度,本来憋着气和徐氏争辩,并未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处,但姜舒窈这么不问缘由,先是关心他们伤口,又是开玩笑的口气谈起这件事,他们莫名其妙地就歇了劲儿,开始反思自己的错处了。

谢晔嘟囔道:“他们也没讨着好……不过谁知道他们下手这么狠,说是河边约架,我和朋友们都以为他们闹着玩儿的,结果一去却是下了狠手打。”所以他们才没忍住打了回去,而且赢了还非要把这口气讨回来不可。

谢珣把药箱找到了,看到他们脸上的伤同样十分惊讶,一边开药箱拿药,一边问:“怎么回事?”

谢晔和谢晧很怕谢珣,不敢像在徐氏面前那样拧着劲儿,乖顺地低头把事情复述了一遍。

说完以后,偷偷瞟了一眼谢珣,见他面沉如水,立刻战战兢兢的,比徐氏发火时还要害怕。

谢珣在他们对面坐下,冷声开口:“你们的功夫怎么这么差?”

谢晔和谢晧都准备挨批了,却没成想听到这样的话,瞪大眼抬头看谢珣。

谢珣蹙眉,神色愈发冷了:“怎么,不服?就算大哥没有让你们拜师学武,也不至于一点儿功夫也不学,被人打成这样吧。”

他们哑然,震惊到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姜舒窈打了盆水过来,一见这场景就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估计又是两个被谢珣冷脸迷惑的人。她憋着笑,拧干帕子:“先把脸上的灰擦擦。”

谢晔和谢晧连忙接过,胡乱在脸上一抹,疼得龇牙咧嘴。

徐氏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见状也生不起气来了,无奈地叹了口气。

姜舒窈知道这个时候可以劝了,走过去道:“大嫂,他们虽有错,但也太正常不过了,不至于受罚吧。”

徐氏没说话。

姜舒窈便把谢晔说的那些零零碎碎的话复述给徐氏听:“这个年纪的人,哪能受的住这些气。再说了,也就这几年能这样了,你呀就忍忍吧,再过几年……”她用下巴点点换了个位置冷脸给谢晔上药的谢珣,“喏,就会变成那个模样了。”

话音落,没轻没重的谢珣把谢晔弄得倒抽气,但有苦不敢言,叫嚷到了喉咙咬唇忍住了。

徐氏被姜舒窈的话逗笑了,哭笑不得:“哪有人这么说自己夫君的?”

“我可什么都没说。”姜舒窈笑道,“我只是觉得,他们这样正是这个年纪会做的事,大嫂不要要求太严格啦。”

徐氏摇摇头,气彻底没了:“罢了。”

姜舒窈见状连忙另起了个话题:“大嫂留下包月饼吧,有很多甜口的。”

徐氏揉揉额角:“不了,今日阿昭阿曜还未背功课给我听,我……”说到这儿,被姜舒窈盯得说不下去了。

“大嫂,不说别的日子,至少今日就别严压着孩子们了。”

徐氏苦笑道:“我也是望他们成材。”

“我知道。”姜舒窈拍拍徐氏的手,“不过还是要注意度嘛。”

她带着徐氏往院里走,双胞胎已经跟着周氏做起了月饼。

他们个子矮,得站在板凳上才能够着桌案。

周氏手里托着嫩黄色的面团,按压成饼状,将豆沙馅儿放在中央,然后缓慢地将饼皮裹起,慢慢地将豆沙馅包好。

双胞胎聚精会神地盯着,眼睛张大,圆圆亮亮的,看着乖巧极了。

“看懂了吗?”周氏把做好的团揉成光滑的球,托到手心上给双胞胎看。

双胞胎点点头:“看懂了。”

周氏解说道:“接下来就是上模了。”

双胞胎站在板凳上,眨着眼,听得十分认真。

徐氏见到这一幕,忽然有些心软,或许她真的对孩子太严了些,是该松松了。

姜舒窈将装着模具的盆拿过来放到桌上:“选花纹吧。有花的,草的,写字的,每个都不一样。”她一边拿一边道,“哦,对了,还有这个,我让匠人刻了兔子和老虎,本来觉得会很可爱,没想到看着有些吓人。”

他们叽叽喳喳地商量起了用什么模具,徐氏在旁边看着,嘴角不自觉地挂起了笑。

谢理悄悄靠过来:“夫人不气了?”

徐氏道:“你也嫌我对孩子太严了吗?”

“哪儿会。”谢理握住她的手,温言道,“爱之深责之切,夫人将四个孩子教养的很好。”

这时姜舒窈从盆里拿了个很大的模具,扬起声音道:“这个是你们三叔写的字,我觉得好看,便让人拓下来做成了模具。做个大月饼印这个,一定很好看。”

谢珣刚好给谢晔谢晧上完药从厢房出来,听到姜舒窈的话,带着点羞恼:“都说了不要用那张了,写得不算好。”

“我觉得很好啊。”她笑道,“探花郎的字诶,怎么会不好?”

虽然她在调侃,但谢珣还是很受用,抿着嘴压下笑意以防被小辈看见,走过来道:“那自己印了就行,不要印了月饼送给别人。”

姜舒窈道:“我还想明日拿到小吃街去呢,拓别人的字印到月饼上不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