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雷法(第3/5页)

“当……”

“当当……”

“接上令,自今日起执行宵禁……”

“发生了什么?”

方正走出屋门,刺目的眼光让他下意识抬手,遮住光晕,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浑身恶臭,不知多少时日未曾梳洗,面上的胡须更是凌乱无序的生长,犹如一个野人。

……

“文兄不知道?”

令狐安一愣诧异看来。

“确实不知。”方正扮做奔雷手文泰来的模样,来到令狐家打听情况,闻言轻轻摇头:

“文某这段时间深居简出,对外面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原来如此!”令狐安了然,也没多问,道:

“说起来,此事还与陈家有关。”

“陈家?”方正挑眉:

“陈家之事,不是已经了结了吗?”

现如今。

万宝阁钱家一家独大,陈家老太爷身死、数房子弟几乎杀绝,只有九娘等寥寥数人逃脱。

逃走的那些人短时间内也难成气候。

“陈家是完了,但……”令狐安耸肩,道:

“据衙门的人说,这些年陈家一直与反贼叛军暗中有着勾结,对他们资助了不少物资。”

“尤其是前段时间,更是发了疯似的把许多军械、粮食送给了反贼,结果就成了现今的局面。”

方正轻轻摇头。

陈家打开门做生意,大都不问对方的身份、来历,此前与反贼叛军有联系其实很正常。

把军械送给反贼……

怕是真的起了鱼死网破的打算!

“哎!”

令狐安轻叹一声,继续道:

“出身徐州的王芝本是富家子弟,后遭遇当地官吏欺压,不得不离家逃亡,其后不知怎么练就了一身不凡武艺,直接杀官造反,一路逃到兆南府附近。”

“此人的一身武艺在无漏武师中也属顶尖,更是聚拢数万反贼,气血一聚就是武道宗师也要退避三舍。”

“他身边还有白莲教大法师,千余精锐,自号转轮王,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连破数城,直逼兆南府而来。”

“封城在所难免!”

“令狐兄。”方正身躯一正:

“固安县那边怎么样?”

“固安县?”令狐安摇头:

“那里水患未除,方圆百里都是饿肚子的灾民,就算是叛军也不会对这种地方感兴趣。”

那就好!

方正暗自松了口气。

“现今大军压境,情况未明,还不知接下来局势会如何发展。”令狐安再次叹了口气:

“若是局势紧张,怕是会征召百姓抵抗反贼,文兄孤身一人还能躲躲,令狐家却是避无可避。”

“还不知有多少死伤!”

“征召?”方正眉头微皱:

“令狐兄,你这边可有出城的门路?”

“文兄想走?”令狐安侧首看来,摇头道:

“我劝你想清楚,兆南府墙高城固,待在城里总能保无恙,出去后漫山遍野都是反贼。”

“可未必安全。”

方正眼神闪烁,看似陷入沉思,实则已经消耗法力借助天机罗盘推算接下来的运势。

出城的话,会如何?

转瞬,

天机罗盘就给出答案。

小凶!

会有危险?

方正摸了摸下巴,他现在的实力已然不弱,如此还能遇到凶险,怕是会遭遇无漏武师。

那就不出城?

念头一动,他再次往天机罗盘中输送了一股法力。

不出城的话,又会如何?

转瞬。

天机罗盘再次给出答案。

小凶!

搞什么?

方正面泛无语。

出不出城都是小凶,难不成坐以待毙?

不过转瞬他就醒悟了过来,现今叛军围城,本就是进退两难,出不出城都会有危险。

‘命数难定,因缘而变!’

每个人的命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卜算之法只能当做参考,并不能彻底免去灾祸。

若不然,

九元子如此人物,也不会夭折。

念头一定,方正反到坦然,继续与令狐安聊了几句,眼见时候不早,起身告辞离开。

随即去了黑市。

花钱在千机阁买了份最新的情报。

‘原来千机阁的前身是朝廷的情报组织,难怪入手的消息那么及时,现今怕也与地方衙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呵……’

‘九元子还从千机阁买到过假消息。’

‘看来,千机阁的消息,也不能全信。’

在九元子留下的记载里,有着关于千机阁的情报,真人、武宗接触到的东西自与常人不同。

千机阁的来历、万宝阁内部的争斗,都能略知一二。

“哗啦啦……”

翻了翻书卷,方正目露沉思:

“看样子,征召城中百姓抵抗反贼已成定局,不过现今还未执行,当是怕引起城中百姓暴动。”

“待到反贼日益逼近,形势紧张,自然而然就会开始征召。”

“唔……”

“此时情况还未太过严峻,若是出城的话还有门路可想,再晚一段时间怕是就难了。”

“出城……”

方正轻敲桌案,脑海急速转念。

令狐安、千机阁都有出城的门路,但他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他人的安排上。

方瓷!

“我在兆南府,也是有门路的!”

……

……

……

反贼大军压境,兆南府夜间执行宵禁,白日里也不能随意出门,每一坊每日只能有十个外出名额。

这十人,主要负责采买物资。

官兵时刻巡逻,一旦发现有人无故外出,立马抓紧大牢,一时间满城俱静,唯有南市稍显热闹。

坊市,

人流涌动、呼喊不绝。

“七坊要三百斤大米、十斤细盐、五十斤腊肉、两匹布……”

“快点!”

“马车跟上!”

“已丑坊要八百家大米……”

“要那么多粮食干什么?”一位登记的吏员抬起头,眉头皱起:

“大人有令,每坊米粮皆有限额,不得囤积,最多三百斤,多了的话我这边不能批。”

“这位大人。”一人靠近,悄悄塞过去一块碎银,拱手笑道:

“大人有所不知,我们那坊住着两户大家族,养着不少奴婢护院,三百斤委实不够。”

“还望包涵一二。”

“唔……”吏员眼神微动,暗自捏了捏碎银,随即面无表情点了点头:

“既然有难处,也不是不可以。”

“去吧!”

“多谢,多谢!”

来人连连道谢,拿着批条进入市场收购粮食,即使已经有官府压价,粮价依旧暴涨。

比往日翻了一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