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虞祭之乱

“母亲, 您来了,我在外面打湿了鞋袜,正准备清洗一下。”

姜玉竹冲殷氏眨了眨眼, 又声音拔高了道:“母亲, 您还不快给殿下见礼。”

殷氏这才如梦初醒,瞧见太子和女儿并未逾越雷池,她高高悬起的心终于放下,转怒为笑道:

“太子身为大燕储君,怎能在臣子宅中做下人的差事, 墨竹,你的圣贤书都白读了,这般不是乱了君臣礼数!”

殷氏转过身从侍女手中接过装着茶点的托盘,款步走上前, 同时暗暗打量起太子。

姜慎官职太低, 未曾有机会携妻子儿女入宫赴宴, 故而殷氏从未见过太子真容, 只在闲暇打马吊时, 偶然听起几位夫人嚼舌根, 议论着京城里又有那几位贵女在宫宴上因太子争风吃醋, 闹出了洋相。

其中一位年纪颇大的夫人感慨万千:“淑文先皇后本就是个绝色美人, 名动京城,当年各路王公贵戚为求其欢心, 不惜明争暗斗,大打出手。太子承袭先皇后的容貌,更是人中龙凤, 即便背负煞星恶名,归京之后, 依旧俘获不少贵女芳心。”

殷氏当时听到众位夫人们议论,只浅笑附和,未把太子的容貌之论放在心上。

今日一见,方觉惊为天人。

眼前的男子身姿挺拔,一袭玄色锦袍,腰饰和田玉玦,繁复的银线游龙绣纹在日光下折射出熠熠华光,眉眼深邃,挺鼻薄唇,只静静立在哪里,便是光彩夺目。

“姜少傅曾对孤有过救命之恩,孤对其照拂一二,算不上有违君臣之礼。”

詹灼邺看向桌案上的茶点,挑拣出小少傅爱吃的茶点递过去,他低头浅尝了一口无忧糕,赞赏道:

“姜少傅总是在孤面前提起夫人所做的无忧糕味道一绝,今日尝过后,确实与宫里的糕点不一样,味道更好些。”

恰如姜玉竹所言,太子容貌俊美,若是收敛起身上的煞气,便是一位风度翩翩,儒雅俊美的储君。

殷氏听得心花怒放,面上也笑得如同一朵花,欢喜道:“殿下若是爱吃,我日后便多做一些,让墨竹带去太子府。”

“那就有劳姜夫人了。”

姜玉竹瞪圆了眼,她看着母亲在太子面前笑得花枝乱颤,而太子一改平日里清冷桀骜的态度,眉眼温和,温言赞赏殷氏开明无私,贤良堪比孟母,为大燕培育出姜少傅这般优异的栋梁之才。

若非手腕上的啮痕还在隐隐作痛,提醒着男子在她身上留下的霸道气息,她险些和母亲一样,要被太子谦卑有礼的模样蒙骗了去。

“孤今日冒然来访,多有叨扰,既然姜少傅已无碍,孤就告辞了。”

殷氏得知女儿和萧世子出去游玩时差点掉进湖中,多亏太子及时赶到救下二人,心中感激不尽,听闻太子要走,脱口而出让太子留在府中用晚膳。

瞧见女儿蹙眉递来的眼色,殷氏神色一僵,方觉自己此言不妥。

姜慎正在赶来的路上,他们一家四口还未来得及串通口供,若是在饭桌上说漏了嘴,岂不是前功尽弃。

还好太子并没有留下用膳的意思,婉转回绝了殷氏的提议。

姜玉竹顺水推舟,起身穿好鞋袜恭送太子。

殷氏站在门廊下,远远瞧见女儿把太子送上马车。

原本放下的绛紫垂帘突然又被掀开,太子似是在车内说了什么,只见女儿踮起脚尖,上半身探进垂帘。

“殿下,您...还有什么事要同臣交代?”

姜玉竹这一日过得可谓是精彩纷呈,光是在姜宅的一会功夫,眼皮子都快眨抽筋了,眼瞅着就要送走太子这尊大佛,终于可以卸下伪装喘口气,却又被太子唤住,只好微微一笑,耐心询问。

詹灼邺盯着小少傅清润乌眸,少年唇角弧度无可挑剔,可笑意却少了几份真诚。

真是个念完经就打和尚的小骗子。

“孤给了少傅体面,少傅准备如何答谢孤?”

姜玉竹鼻孔差点哼出声,她身为太子少傅,督促太子在人前做到谦恭仁厚,为了帮太子隐瞒断袖之癖,不惜舍身饲虎。

如此呕心沥血,到头来,反倒成了她亏欠太子。

她撇了撇嘴,语气略显敷衍:“臣下次回到太子府时,会给殿下带无忧糕。”

羊入虎口,哪有不留下一块肉的道理。

姜玉竹还未从车内抽回身,后脑就被对方伸手扣住,她被迫扬起头,唇上迎来了温润的触感。

目光触及男子黑如点漆点眸子,眸底流淌的光亮犹若黑暗里幽静绽放的昙花,转瞬即逝,却又刻骨铭心。

浅浅一个吻,并不窒息,可猝不及防,足以让人心跳漏上一拍。

一道绛紫色蔷薇纹垂帘相隔,车外是克制慎行的君臣,车内是意乱情迷的男女。

姜玉竹目送太子的马车离去,她在原地站了许久,直到滚烫的面颊被微风拂去温度,才转身回府。

“好玉儿,明日我真的能拿到印信和路牌吗?”

府内,姜墨竹仍感到不可置信,瞧见妹妹归来后,他迫不及待迎上前问道。

姜玉竹低头看向手中的赤金刻雕龙纹令牌,扯唇笑了笑:“当然。”

太子金口玉言,对她的每一个承诺都做到了,可她回报给太子的恩情,好似只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谎言。

今日,她为了圆谎把一家人都拉下水,待真相暴露那日,那太子的雷霆怒火会不会落到她家人身上?

———

元鼎五十二年,酉月初十,是淑文先皇后十九年忌辰。

耀灵帝为追念先皇后,特令礼部在长信殿举行为期一月的大祭。

祭祀期间,寺庙和道观每日要鸣钟三次,高僧诵经祈福,城内禁屠杀,设素馔,着素服。

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平明百姓,皆为耀灵帝对先皇后的一往深情感到动容,纵然帝后二人天人永隔十九载,可皇上对先皇后的绵绵相思从未断过。

“要说咱们大燕当朝皇上,才是话本里的痴情好男儿,先皇后逝世后,任凭朝中百官如何上谏,皇上始终恪守永不立后的誓言,真乃是重情重义!”

听到苓英的感慨,伏案撰写文书的姜玉竹抬头看向窗外郁郁葱葱的竹林,勾唇清浅一笑。

重情重义,未必见得。

若她没有涉足朝堂,只是闺阁中的一个小女子,恐怕会像苓英一样,被耀灵帝对先皇后忠贞不渝的深情打动。

身在明堂,姜玉竹看得比常人更远一些。

倘若耀灵帝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又怎会放任朝中新贵蚕食先皇后的母族。

日渐式微,不足为惧的卓家,才是一个帝王真正想要的亲家。

可卓家的凋零,同时意味着新权贵的崛起。

皇贵妃母凭子贵,极尽荣宠,靖西侯手握半壁兵权,可以说是第二个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