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生与死都是责任(第2/2页)

对于这道来自三千里之外的军令,二名小兵,皆心悦诚服并未有任何异议。相反,两人还有一种轻松感。他们两人,无人愿意踏着战友的鲜血去领取军功。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俗语,还不适用于两个没想过当将军的小兵。

不过,对于在这次战斗中战死的八十九名骑兵,刘浪不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哀悼,同时还以川军的名义向距离青龙山并不远的老阎同志的兵工厂购买了三十门60毫米迫击炮和一千发炮弹以及三十挺仿捷克造轻机枪十挺马克沁重机枪托华商集团转运至青龙山。

透过这次和日寇骑兵作战,刘浪深切的感觉到邓文部骑兵重武器的不足,如果他们携带足够的迫击炮和机枪以及足够的弹药,完全可以在撤退的途中利用有利地形来一场阻击战,用火炮和子弹逐步消耗追击敌军的有生力量。

就像曾经蒙古轻骑所使用过的“放风筝”战术一样,不用疯狂的冲锋对砍,就吊在外围射箭,你来追我就跑,用远距离攻击武器射击。就是利用这种简单的战术,可怕的蒙古骑兵曾经一口气打到了欧洲多瑙河。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邓文骑兵旅无论在火力上还是在战马的持久力上胜过日寇骑兵。

蒙古马在冲刺能力上虽然不如日寇骑兵装备的东洋马,但持久力却是胜过不少,骑兵的战斗力自然是更不用说了,在黑土地上转战千里数年,那都是极为精锐的骑兵,那刘浪就用更多的轻武器来装备邓文骑兵旅。

用小口径迫击炮来对付日军装备的掷弹筒,用更多的重机枪和轻机枪和日寇的92式重机枪以及垃圾歪把子机枪对射。

果然,大量装备机枪以及迫击炮的邓文骑兵旅在35年和36两年,在和日寇骑兵联队的十数场厮杀中,相同兵力下完全大占上风。在都没有重炮支援的骑兵战中,日军骑兵携带的掷弹筒在更大口径迫击炮的攻击下差点儿没被打成翔。

而这种糟糕的情况迫使关东军司令部向大本营求助调了一大批迫击炮装备自家骑兵联队这才稍有好转。

但那时拥有刘浪支持的邓文骑兵旅已经不光是只有迫击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