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3页)

竹鸢单纯,不疑有他。

只是余光看到阿姒和晏书珩时,总觉得两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古怪。

女郎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郎君也是,神色从容,看向女郎的眼神一如既往地温柔。只是神情有些恍惚,亦时不时盯向自己掌心。

小丫头一头雾水。

几经折腾下来,阿姒虽未出半分力,却像是被抽筋去骨般。她躺在换上新被褥的榻上,很快便睡去了。

晏书珩拉上纱帐,嘱咐竹鸢郑婶:“我要回趟主宅,多陪着她在园中走走,但别出园子。但切记,言多必失。”

他说罢走出小园,来到主院。

和小院的简朴雅致不同,主院很是宽敞,连廊下的红漆廊柱亦透着一派贵气,一迈入这院中,青年周身温润亲和的气度便被这峻宇雕墙削弱几分。

人也透着不可靠近的疏离。

早有一位年迈的仆妇候在院中欣然道:“长公子从魏兴回来了!”

晏书珩含笑点头,温声问:“数月过去,方妪风湿可有见好?”

方妪是已故的晏老夫人拨来照顾长孙的,自晏书珩几岁起便在旁照料,主仆二人关系甚好,见小主子还记得自己的风湿,双眼笑得眯成一条缝:“长公子走前替老奴寻来的那药方甚妙!这几个月里,每逢下雨,奴这老腰不曾痛过!”

她提起下雨,晏书珩倏然想到阿姒说过她腰上伤口每逢雨日便会痒。

他微微愣了下,破雾从外面近来:“长公子,马车已备好。”

方妪很快反应过来:“老奴服侍长公子更衣。”给晏书珩系上冠带时,老妇忍不住像往常一样唠叨,“长公子再有半年便已二十有二,老夫人在世时,总说老太爷这一支人丁稀少,两位爷又早早去了,咱们这一房实在冷清,该添些人了。”

晏书珩嘴角噙着笑:“快了。”

方妪知道他带回一个女郎,还藏着掖着,此刻见他笑得如沐春风,身上还散着淡淡的清香,猜测他对那女郎是有些喜欢的:“长公子安置在院里的人,老奴会替您瞒着,但按晏氏规矩,您得先娶正妻才能纳妾,女儿家耽误不得,得早做打算,给人姑娘家一个名分……”

如今他和阿姒的关系还差一些火候,她失忆背后的缘由复杂,不便细说。晏书珩只温和地打断:“方妪放心,我知道孰轻孰重,那位女郎亦非寻常女子。”

方妪便专心替晏书珩换衣。随后晏书珩登上回晏府的马车,穿云和破雾骑着马在前头开路,少年窃窃私语:“不在建康时,我还敢唤一声‘郎君’。但一回京,长公子和在外面时判若两人,通身的威严和贵气,我都不敢没大没小了。”

破雾不理会他,兀自看着前方。

马车驶入铜陵街。

建康本没有铜陵街,南渡的世家为了怀念旧日辉煌便照着洛阳复刻了这条街巷,这一带住户虽不多,但手中却握着大半个南周的权柄。

下了马车,守在门前的众仆从纷纷恭谨地行礼:“长公子。”

青年一贯有礼,纵使对下人亦微微一颔首以示回应。

但他却未立即进门。

众仆从忍不住偷偷抬头,只见长公子立在高大的朱门前,正抬头凝着晏府的烫金牌匾,不知在想什么。

入了府,晏老太爷身边心腹上前,恭敬道:“长公子,老太爷在等您。”

晏书珩随他到了书房。

矮几前坐着两老者,其中身穿墨袍、虽年近花甲但依旧气势逼人的那位,便是如今晏氏族长,晏老太爷。

晏书珩走到几案前,不疾不徐地行了礼:“孙儿见过祖父、见过叔祖。”

晏老太爷掀起眼皮,老人虽上了年纪但目光清明有神:“回了?”

不似已故祖母那般慈祥可亲,晏老太爷性情冷峻,祖孙二人关系更像是上下级。落座后,祖孙一时无话,在旁的另一老者呵呵笑道:“孙子还是别家的好!年轻有为不说,还如此恭敬孝顺,瞧这一套礼节!不像我家那些个咋咋呼呼的!”

晏老太爷声音低沉:“面是背非罢了,年轻人翅膀硬了,如何不想着高飞?光是这一趟前去魏兴守城,途中就不知瞒着老头子我做了多少荒唐风流事。”

“年轻人荒唐些,那叫‘风流快活’!老了再荒唐,那就是‘为老不尊’喽!”

那老者笑呵呵道。

晏书珩亦是温文一笑,祖父从不干涉晚辈的私事,这话其实是在借着说他风流荒唐,暗指他阳奉阴违,在外瞒着家族私下所筹谋的那些事。

但晏书珩并不放在心上,端坐一旁,面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

谁让他的确是阳奉阴违。

过问几句后,晏老爷子挥了挥手:“回吧,记得去拜见你母亲。”

晏书珩恭谨应是:“孙儿知道。”

祖父的书房中燃着炭火,他出来时,身上带着残存热气。

但没走几步,便被冷风吹散。

行走在长长廊道上,两侧廊柱高大华丽,气势压人。青年心想:如今的晏氏一族和书房里那盆烧得通红的炭火并无不同。看似炙手可热,实则炭块已燃过了极盛之时,过不了多久表面就会覆上一层灰,随即慢慢黯淡,烧成灰烬。若想延续红火之势,唯有不断往炉中添上新炭,他在上庸所谋之事,目的便是如此。

晏宅占地颇广,分为东西两处,以一座幽深的园子隔开。

思忖间,已到大房。

晏氏嫡系两房划分并非按照晏书珩父辈的排序,而是再往上一辈。

晏老太爷有个兄长,本是晏氏上一任的族长,英年早逝后族长之位交由晏老太爷接任。晏老太爷兄长那一脉,便是晏氏大房,老太爷这脉则是二房。

大房几位堂叔膝下子嗣众多,除去晏二郎晏少沅,其余都资质平平。

而晏老太爷膝下倒出了几个资质颇佳的,晏书珩的父亲晏安生前曾官居二品,而叔父晏时更是年少成名,后来还因和殷犁以少胜多赶走入侵雍州的胡人而名声大振,可惜却在那一战后病逝。

晏书珩依次拜见过几位叔伯,众人虽心思各异,面上却都和和气气的。

出来时遇到几位族妹,其中便有数月前才与陈九郎定亲的晏七娘。

陈氏九郎。

是那个险些和阿姒定亲的少年郎。

晏书珩目光稍深,唇角轻勾。

他朝七娘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