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京口危急!(第2/2页)

又或者是,推举司马道子当皇帝,借由司马道子这个大傻蛋,孙泰还有崛起的可能。

刘裕将这些天在刘穆之那里获得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给王谧听,他这里掌握的虽然都是一些二手消息,但是他依然很用心的在和王谧汇报。

听了这些消息,王谧彻底沉默了。

看来,局势比他想的要复杂的多,也凶险的多。

刘牢之怎么会这样糊涂?

竟然和孙泰他们勾结到一起!

虽然历史上的他,智商也不算高,心眼子也小,但是,总不至于为了防止刘裕、王谧等人踩到他的头上,就跑去投奔狗头将军孙泰吧!

那不止不能成功,还一定会把刘牢之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又能怨得了谁?

况且,王谧他们也当真是无能为力,他们本就属于两个阵营,促使刘牢之一定要投靠孙泰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王谧。

甚至连刘裕都是次要的,毕竟刘裕现在在北府中的名望还是在他刘牢之之下的。

刘牢之不能容忍的,是王谧这个空降兵!

“稚远,我们该怎么办?”

这才是刘裕关注的重点,这次他专门从营帐里跑出来原本就是为了派人去给王谧他们送个消息的。

目的地正是建康城。

谁知,王谧他们竟然亲自送上了门,那还等什么?

当然是赶紧就在刘牢之他们关注不到的地方,把事情定下来了!

“寄奴,你先别急。”

“我这边的坏消息,你还没听呢!”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刘裕急的要上房,他却好整以暇,说话还慢悠悠的。

“谢将军无法返回京口了!”

什么?

刘裕懵了!

晴天霹雳啊!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边司马曜刚刚暴崩,那边厢,没过一天,谢玄竟然一病不起,成了个废人。

此刻,刘裕也明白了,为什么王谧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实在是变故太多,人都麻木了。

“寄奴,这次我来建康,正是应了谢公的差遣,他希望由我来暂代谢将军的职务。”

原本一切也不会那么顺利,王谧从来也没有执掌一支大军的经验,又是世家子弟,代表着朝廷里一支强劲的实力,能不能把北府交到他的手中,这都是需要广泛讨论的。

可是,司马曜这么一死,很多事情可就不同了,不必请示其他人,北府出了这样的紧急情况,当然需要找人临时顶替。

皇帝陛下死了,朝堂上人心浮动,很多事情也顾不上,自然是谢安说让谁去就让谁去了。

“稚远,现在刘牢之蠢蠢欲动,孙泰的人就在北府里,你现在若是出现在他的面前,必定会让他狗急跳墙。”

“如果他再知道了谢将军的事情,那北府的态势就会立刻发生巨变,到时候,我们就不好办了。”

刘裕所说,何尝不是王谧担心的。

首先得到这两个消息的正是他自己,这一路上,他设想了很多场景,却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方案。

原因无他,刘牢之绝对不是轻易可以说服的,而他也很清楚,他王谧出现在北府,绝对不是刘牢之愿意看到的事情。

说不定,他要是不来,刘牢之还可以忍耐一段时间,而看到他,刘牢之必定会迅速炸毛。

事情果然也要朝着他想象的方向发展,而且,这其中又增加了一个变量。

便是孙泰。

王谧万万没想到,这个老狐狸竟然会先一步和刘牢之勾连到一起,这一下,原本在军事一项上处于弱势的孙泰,瞬间就支棱起来了!

他手中掌控的力量,再也不是蟹兵蟹将乌合之众,而是响当当的战斗力一级的北府兵!

这不就等于是如虎添翼了吗?

“不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先一步把北府控制在手里!”

“绝对不能让刘牢之抢到先机!”

“一旦让他知道不只是陛下薨逝,就连谢将军也无法掌控北府,我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要是北府里只有刘牢之一个人,说不定,事情还有的缓,可惜,孙恩就在他的身边。

有这个阴谋作祟的人天天在刘牢之的身边撺掇,牢之是不反也得反!

“穆之有个主意,但是我觉得太危险,成功的可能也不大,所以一直不敢说。”刘裕犹豫了一刻,最后还是开了口。

要不是谢玄也出了问题,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动这个心思的,但是,现在局势摆在了这里,十万火急,他也是没有办法了!

王谧抬起眼皮等待着他的答案,刘裕定了定心神,便道:“先行发难,杀了刘牢之!”

“太好了!”

“没想到,刘穆之居然和我想到一起去了!”

“事不宜迟,我们快些出发!”

什么就想到一起去了?

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呢,这就要出发了?

刘裕拉住王谧,忧心忡忡道:“虽然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是,稚远,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刘牢之在北府势力广布,颇有威望,我们根本就无从下手。”

从刘裕的角度来考虑,他不怕顶上杀害一军主将的骂名,他实在是害怕干不成。

要是不能把刘牢之一举干掉,让他有个喘息的机会的话,到时候,死的就是他们了!

“寄奴,不必担心这些事。”

“待会我们回到北府,你联系穆之,先去把各营大军控制住,我相信,既然主意是穆之给你出的,他肯定早就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杀刘牢之的事情,就交给我!”王谧斩钉截铁的说道,要是他还是历史上那个文弱书生的话,他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

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让刘裕冲在前面,保护他这个尊贵的世家子弟。

但是,现在的王谧早就已经经过了战火的洗礼,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人,杀人,对于他来说,早就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当然了,即便是天生的战士,当他走下战场,再去拿起屠刀,心中的想法总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的。

就好像,李世民纵横天下的时候,砍砍杀杀绝对不眨眼睛,可是,当他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亲兄弟的时候,他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负罪感。

可见,脱离了战场的情境,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王谧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