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后宫争夺战(第2/2页)

还是明天再送过来吧。

但是,明明发现了莼菜只剩一小撮,陈归女却完全不在意,而且,大家看她手法熟练的开始制作,却也发现,她似乎并没有为每一位宴会客人都制作一碗……

这又是个什么意思?

随着陈娘娘进入了烹饪的状态,身边围拢的一众厨师厨娘也就渐渐的散开了。

看热闹这件事,当然是人人喜爱,但是呢,这里毕竟是干活的地方,各位大师傅也不是清闲着的。

现在,就连陈娘娘都加入了做饭的大军,他们这些正经做饭的人,又岂能不努力?

还敢继续看热闹?

于是,陈归女也就获得了难得的清净时刻,她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她想做什么,没有人敢阻拦,至少,只要她不在王贞英的身边晃悠,这个后宫里,就没有人敢管她。

她也算是终于体会了一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痛快。

不过呢,她终究不似王贞英,有学识,有见识,可以对以往的不快轻轻放下,一个劲的向前看。

陈归女也想向前看,而她的未来又在哪里?

没错!

说的就是司马德宗!

儿子是她的,是她十月怀胎历尽艰辛才生下来的!现在虽然是当了皇帝,成了这个建康城里最为尊贵的人,可是呢,他却被王贞英控制了!

孩子还那么小,还没断奶呢!

可是,太后娘娘却并不允许她时常去探望他,时间越长,陈归女就越是看穿了王贞英这个女人的歹毒心肠。

看起来,她总是那么的体面,那么的端庄,你仿佛无法从她的身上找到任何的不妥之处。

她办事总是那么的妥帖,她的态度也总是温温和和,但是,一旦陈归女提出,想要和儿子多相处一段时间,或者是,可以由她自己抚养的时候,只要是小小的试探,王贞英总是会断然拒绝,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陈归女也入宫多年了,她是从最底层混上来的,很多规矩她不是不懂,她也很清楚,虽然司马德宗是做了皇帝,但是他能安安稳稳的坐上这个位置,也是和王贞英的支持分不开的。

没有她的支持,事情不会进展的这么顺利,况且,为了儿子的身份着想,也还是让他作为皇后的养子更为体面。

她也知道,王贞英能够让她每天都去看望司马德宗,并且不限时间,想来就来,已经是额外的恩典了。

很多太后还做不到这样宽容大度,甚至,对于她这个碍事的天子生母,还会找个理由除掉。

也算是免除自己的顾虑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贞英确实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非常宽厚的太后了。

可是,即便如此,陈归女的内心还是无法平静。

如何能够平静呢?

那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却不能理所当然的将他拥在怀中,不能抚养他,也不能天天和他在一起。

这一切,原本都是她的权力,就在司马曜还活着的那一段时间,虽然陈归女有孕在身,但是,司马曜也并没有给她多少优待。

当然了,相比以前,她的处境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那个时候,司马曜的心也完全没在她的身上,他钟情的仍然是那个爱闹又会撒娇的张贵人。

所以,虽然是怀了龙种,陈归女的日子过得也不是很舒心,孩子降生之后,倒是可以由她自己带着。

不必多心,不是说司马曜有多么的顾及母子亲情,实在是他就没有在这件事上浪费一丝一毫的精神。

既然孩子是你生的,那你就负责养大好了。

大晋朝在这个方面还算是可以的,没有后世北魏那种杀母留子的残忍习俗。

那个时候,在北魏境内,虽然是贵为后妃,女孩子们的日子也是过的战战兢兢。

是既怕君主不宠爱自己,又怕君主太过宠爱自己。

一旦有孕,那可就是人生的一大难关,姑娘们纷纷摆在佛像前,她们虔诚祈祷。

然而,无比虔诚的念词,却和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

一举得男?

当上太子?

哈哈哈哈!

哪有的事?

后妃们纷纷祈祷,不是最好生个女孩,要么就是生男孩也不要排第一,不要当上太子。

为什么北魏宫廷的后妃爱好都这样奇特?

难道是她们终于摆脱了后宫争夺后继者的粗俗爱好?

不不!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明明是一旦自己的儿子被选为后继者,他们的母亲,不管曾经是多么的受宠爱,也没有鸟用,统统都会被赐死。

一脖子吊死是常态。

这就是杀母留子的习俗,不管小皇帝再怎么哭天抢地,他们的生母都会被赐死,在北魏前中期,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没有人能够撼动。

后来,有生母可以存活,那也是因为北魏入主中原日久,开始渐渐的受到了中原汉文化的侵染,开始也有了一定尊老的思想。

于是,后宫的争夺有的时候就是那么的浅显,比方说现在的陈归女吧,即使是王贞英对她已经很不错,但是,她还是无法摒弃内心的那份不平。

于是,她还是很希望能够让王贞英靠边站。

然而,她是堂堂太后,地位尊崇,在后宫势力强大,而在前朝,现在有了琅琊王的支持,地位也就彻底稳固了。

回头看看她陈归女,她有什么?

哦!

对了!

她还有儿子!

可是,那又怎样?

这个唯一的儿子,还不是被扣在别人的手中,做一个提线傀儡?

虽然,陈归女一无所有,但是,这似乎也成为了她的优势。

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嘛!

一无所有,也就没有什么好失去,反正,儿子现在也无法抚养,她在后宫的待遇也无法提升。

在前朝,更是没有一个大臣承认她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