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请陆子诛贼!(第2/2页)

“大老爷,这……”

太上瞅了他一眼,缓缓道:

“怎么,吾还不能打喷嚏?”

“可是,可是……”小童嗫嚅。

太上随意的挥了挥手:

“我之一脉,清净无为,顺其自然……吾顺其自然的打个喷嚏,很奇怪吗?”

童儿们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透过道宫大门,怜悯的看了眼底下被轰出两个巨坑,乱成了一团的西天庭,又各自默默的扇起了扇子。

不该问的别问,不该问的别问……

……

洛阳。

天子坐明堂,施以大礼,请道人与秦穆公上座。

“陆子此去,可欲要兵马乎?”周天子目光炯炯,威严声朗朗:“百万猛卒,三千天人,可够?”

说着,他盯着端于大座上,身着恢弘道袍,头顶煌煌道冠的少年,喉结微微鼓动。

这少年便就平静端坐,就可瞧见诸般虚幻异象沉浮于身前,那一袭古朴道袍间流转着混沌气、先天光等,道韵汹汹。

陆煊平静的直视着当前岁月名义上的‘人王’,轻轻摇头,道:

“吾非为灭齐而去,只是欲请回师兄头颅,顺便斩掉倒行逆施的齐桓公,仅此而已。”

“然!”周天子声音忽高了八度:“然,齐军兵强马壮,陆子只身前去,恐怕……”

“臣与陆子一并而行。”秦穆公忽然开口,虽然如今周天子沦落成了一个象征,但他依旧自称为臣。

而陆煊则是轻声道:

“此去路遥遥,天子还是将兵马留于洛阳城吧。”

他隐约能猜到这位周天子的想法,打算借自己的‘势’,让麾下军队走出洛阳,若真随自己打穿了齐地,那天子之令,亦不止局限于洛阳了。

但……

陆煊不打算掺和这些庙堂谋算,他的想法很简单,去临淄,斩齐桓公,迎回张师兄的尸骨,行大葬。

仅此而已。

周天子注视着底下这位当世大德,想起之前能传遍整个天下的宏伟道音,眼中闪过忌惮之色,到嘴的话也咽了回去。

半晌,他轻声叹息,旋即道:

“那便依陆子所言……”

说着,天子抬头,眼中亦浮现出煌煌光华:

“齐桓公所屠百城,皆是予一人(我的意思)之子民,百城人夜夜于予一人梦中冤哭啊……”

他站起身,大袍迎风猎猎作响,似破罐子破摔,将事情摆在了明面上来说:

“周室衰微,吾罚不了齐国,但还请陆子代劳,携我人族大势、大运,亲去临淄,可否?”

道人头顶煌煌道冠,沉思片刻,亦施施然起身,颔首道:

“可。”

“传法令!”周天子声朗朗:“陆子大德,当执我大周赏罚之职权,可论诸侯之功过,为我周之大司寇!”

‘轰隆隆!’

周天子哪怕政令出不了洛阳,但到底还是人族明面上的‘王’,洛阳也还是人族气运汇聚之地,一句敕封,叫此间天变,人道气运汹涌如潮,轰然灌入陆煊的身躯中!

已然开始修行【道生一】的陆煊感悟这汹涌浩瀚人道气运,洞察其中因果牵连,天下人道大势若有万份,此刻,他已担上其中一份。

司寇者,大周之显官,执司法之权,可戮诸侯、大臣,行赏掌罚。

当日。

洛阳城门大开,诸将诸卒诸民列于两旁,当先是周天子所赐之车辇,呈青色,立青旗,道人端居其上,秦穆公随侍于一旁,

有八十一甲得天子所赐之神衣神兵,伴车辇而行,其中又有百骑,高头大马,凶煞威风而至极。

诸将诸卒诸民齐齐高呼:

“请陆子诛贼!”

周天子亦携百官相随于其后,直至城门,旋即天子振臂高呼,情真意切:

“请陆子为我大周诛贼!”

浩浩大音中,万份人道气运大势中,又有一份,落于青色车辇之上,落于威严道人头顶。

史官齐笔,刻于竹简上,曰:

【齐国有贼,行天怒人怨之举,陆子闻之,震怒。】

【天子言,每逢睡梦,但听闻百城之民冤苦,痛心疾首,遂请陆子为大司寇,执司法之权,握赏罚之能。】

【后,陆子乘车辇,赴齐诛贼,万民列于长街,天子相送于后,直至陆子出得洛阳。】

【万民与天子齐声,曰:请陆子诛贼!】

……

车辇上。

道人平静发问:

“此去,需多久?”

秦穆公看着身侧这位面容稚嫩,但威仪汹汹的少年,轻声做答:

“若疾行,三日可至,但未必能胜,若缓行,蓄大威,携大势而至,则需八十一日。”

“当缓缓行。”

陆煊摩挲着两枚守藏史令,轻声道:

“疾行至齐地,三成把握可斩齐桓公,但此去八十一日,若得沿路万民之民意,得人道气运大势,便可得七成把握。”

“大善。”秦穆公道。

陆煊微微颔首,闭上眼,静坐于车辇之上,感悟缭绕在头顶的人道大势,万份大势虽只得两份,但却让他身上多出了几分煌煌威严。

再睁眼时,却已然梦醒,在那琅琊市中,在那床榻之上。

他坐直了身,凝视窗外朝阳,喃喃自语:

“八十一日……”

说话间,陆煊心头微动,抬起头,轻轻一托。

两份人道气运之大势,静静的盘旋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