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26(第2/2页)

张辞水又是一惊,他嘴巴半张,已经分不清他是谁、他在哪。

“崔少卿也知?”宣珩允眯了眯眼,盯着崔司淮。

对上那双冷利眸光,崔司淮感到后背一凉,不敢再懈怠。

他深吸吐气,如预演过一般动作娴熟走上几步跪下,从袖袋中掏出那个小木盒呈上,“陛下恕罪,定远侯府把此物交与微臣,令在下转呈陛下。”

他把得到遗诏的过程说得含糊。

崔司淮聪慧,不敢把他深夜送昭阳郡主出京一事也和盘托出。身为陛下心腹,又是外臣,却偷偷帮人家媳妇跑路,光是想一想,小崔大人就觉怕是过不上十九岁生辰咯。

“是微臣见陛下近日身体抱恙,故未及时转呈,微臣有罪。”崔司淮认错态度诚恳,理由充足。

“盒子里装的是?”宣珩允并未深究,他接过那个小木盒在掌中翻转一圈。

“微臣不知。”崔司淮被方才警告意味十足的眼神震慑到,小心谨慎回禀,“定远侯府的人只说这是娘娘走前留下的,说是陛下一看便知。”

“哦?”宣珩允勾唇漫不经心冷笑一声。

崔司淮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依旧跪着,故作轻松悄悄抬眼向上看去。

宣珩允凝视着手中盒子,拇指轻轻一拨,盖子弹开,盒子里,静静躺着叠放整齐的明黄色绣金龙纹帛锦。

这是一封诏书,绣金龙纹是奉化帝时期的皇诏礼制。宣珩允登基后,改成了同色暗纹。

他静静注视着盒中遗诏,却没有打开的动作,过了几息,他忽儿低低笑一声,合上盖子。

“想来是父皇留给她的护身符。”宣珩允好像在自言自语,“父皇总是疼她。”

木盒被丢在棋盘上,走了一半的棋局被打乱。

崔司淮悬起的一颗心暗自放下。

宣珩允站起来,撇了眼崔司淮,“起来。”他又看向刚理出头绪正作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状的张辞水,朗声道:“速去集合黑衣骑,即刻动身。”

“啊?”张辞水脱口惊呼,又慌张垂首领命,“是!”

一旁的崔司淮刚把膝盖从地上拉起来,闻言头皮一麻,搜肠刮肚找词:“陛下,此举不妥!陛下冒然离京,师出无名,恐惹民心动荡,局势不稳。”

“朕乔装出行,无人知大明河宫已空,崔少卿照旧每日送奏折过来便是。”宣珩允态度笃定。

崔司淮眼见拦不住陛下,眸光一转,再劝:“陛下再等几日,三月二十二,依祖制是春巡,介时陛下离京名正言顺。”

宣珩允眉心拧起,冷冷盯着崔司淮。

“陛下为娘娘罢朝一举,百姓称赞,若此时被人知晓陛下不在宫中,定会惹来非议,世人恐会质疑陛下对娘娘的一腔情谊。春巡是为祖制,陛下依祖制南下,亲临娘娘封地追念往日,于情于理都更能说服民心。”

崔司淮语速极快,鼻尖渗出一层细汗,他感觉自己逐渐被帝王的威压笼罩,迫得他深弯脊骨。

“陛下此时离宫是为娘娘,若是传出去,民间怕是又要胡言娘娘误君,陛下纵使不在乎自己的声名,也当为娘娘着想一二。”崔司淮一咬牙根,一口气倒完。

浓郁的瑞脑香弥漫在这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崔司淮话落,深深吸一口气,再不敢有半分倦意。

宣珩允负手而立,缄默不语,他沉沉注视着崔司淮,是上位者的审视和斟量。

仿佛过了许久,宣珩允肃起的面容逐渐舒展,是崔司淮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

他说的没错,不能再因为他,让阿玥凭遭骂名。

再等几日又何妨。

宣珩允微微侧头,眼尾扫过崔司淮,淡淡开口:“遗诏一事,罚崔少卿俸禄降两级,以示警训。”

崔司淮跪地叩首,“谢陛下宽惩。”

走出大明河宫,裹挟着雪气的风一吹,崔司淮打了个寒颤,这才惊觉贴着身子的里衣已被冷汗浸透。

陛下未有斥责他,但那双旷沉如渊的眸子撩动间,于无形中散出的锋利冷光,让这个青稚的天之骄子第一次感受到触碰皇权逆鳞的危险。

这种直叩灵魂深处的压迫感,直到在宦海沉浮二十载后的崔阁老,每每忆起,都会指尖打颤。

三月二十八。

元启帝受天命出行,巡狩大宛国土。

絮雪簌簌,浓云簇拥。留京无幸随行的文武群臣相送至洛京城外,祈福坛上,旌旗当空,于风中拂动,皇家仪仗威严赫赫,鼓乐声于纷纷素雪里冲天而起,又沉沉落下。

宣珩允着祭天皇袍,立于祈福坛正央,祭酒倾杯敬天灌地,融化一层漫漫薄雪,乐歌轻吟传颂数十里,酒香馥郁消弭于天地。

宣珩允肃穆听钦天司念罢祷词,躬身行长礼于四方。

仪式毕,象征着皇家威仪的车队启程,浩浩荡荡朝南而去。

只不过,被身着飞鱼服的禁卫层层把守的宽敞龙辇内,正酣睡着一只通体雪白的肥猫,猫殿下睡得舒服,转个身翻出了毛茸茸的肚皮。

而崔旺守在轿辇外,抱着猫殿下的肉干,寸步不离。那是皇后娘娘养的猫,可不敢怠慢。

而在元启帝离京春巡数日后,洛京的雪,停了,天空湛蓝如洗,春光正好。

茶坊里的看客们议论,雪停了,天晴了。

有人灿若骄阳,有人痴缠霞光,却终成不足为道的一片浮云。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上夹,没敢看评论区,怕被喷个狗血淋头~~,24点还会更新一章,不要熬夜等更新,早睡对皮肤好,睡醒再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