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威名远扬的“死亡兵团”(第3/4页)

听起来有点像巨石城的银行卡。

孙世奇简单地计算了翻了一下货物清单,心中默默算了笔账。

一名奴隶的价格在1000银币左右,一把LD-47只需要200银币,一枚7mm子弹1银币。

也就是说,一名奴隶能换至少五把突击步枪!

而如果是在巨石城,武器虽然也很便宜,一把雄蜂突击步枪只要150枚筹码,但奴隶的价格同样不高,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一个奴隶最多换两把或者三把枪。

矿石也是一样。

自己带着的2吨铜矿和那些大包小包的硫磺、锡矿、镍矿、钨矿、钼矿以及其他稀有矿石,弄到巨石城去最多换个2000~3000枚筹码。

但在这儿能换到至少8000枚银币!

算清楚了这笔账,孙世奇一瞬间屏住了呼吸,眼睛都恨不得变成了银币的颜色……虽然他没见过银币长啥样。

“我这儿有二十个奴隶,还有装满六头牛的货物,你开个价吧。”

交易员笑着问。

“牛也一起卖吗?”

孙世奇连忙说道。

“那个不卖。”

开玩笑。

把牛卖了他靠两条腿把货运回去?

虽然他们开的价格确实挺诱人。

站在摊位前的交易员很快找来了两个贸易站的员工,给他的奴隶量了体温,检查了牙齿、手指和脚趾,并称了体重。

那些货物也是一样,经过仔细检查和称重之后,交易员给了他一张写着报价的清单。

一共是29724枚银币,比孙世奇自己估的价格居然高了一千,而这也是让他好一阵地欣喜。

“我需要一百支步枪和九千发子弹,剩下的用银币结算给我就好……”将平板还给了交易员,孙世奇满眼热切地说道,“多久能看到我要的东西?”

将这批能够武装一支百人队的军火送到红河镇,那儿的奴隶主们一定会将他视作恩人!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跑第二趟了!

“明天傍晚之前,快的话早上就可以。”交易员略微可惜地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双头牛,开口说道,“其实先生,如果你是从红河镇来的,不妨考虑一下我们的‘电骡’。”

孙世奇愣了下问。

“电骡?那是什么?”

交易员微微笑着介绍说:“北郊工业区生产的轻型卡车,额定载重1.8吨,实际上超载个两三倍一点问题都没有,挂上橡胶履带甚至能轻松跨越一米宽的壕沟,售价只要5万银币,物美价廉。虽然开不进市区,但在野外跑跑很轻松,我们自己用的都是这款。”

“五万?!”孙世奇瞪大了眼睛,“我可没那么多钱。”

五十个奴隶换一辆车?

这也能算是物美价廉??

交易员笑盈盈说道。

“现在打九折,如果你愿意把那六只双头牛卖掉的话,肯定是够的。”

红河镇的矿石比奴隶便宜的多,蓝票的面额最低也是1吨起步,成本都在运输上。

如果能用卡车运货,做矿石的买卖可比做奴隶的买卖赚钱多了!

而且还没有暴动的风险……

不过孙世奇还算清醒,自己不可能把所有家当都拿去买交通工具,他到底是一名行商,不是车夫。

更何况,这车大概是耗电的吧?

这儿电费多少不知道,但在红河镇可不便宜。

“下次吧……我得留点钱做买卖。”

交易员略微遗憾,但也没说什么,将七张百元大钞、二十四枚银币递到了他手中。

“这是找您的724枚银币,请查收……关于卡车只是我的一点点建议,选择当然在您。”

可惜了。

利润最高的就是卖卡车了。

一辆电骡的成本听说还不到一万二,钢皮车身和木头货箱很便宜,成本一半都在电池和马达上。

如果能卖出一辆,提成能有她两个月的基本工资。

孙世奇收起了钱正要离开,然而就在这时,交易站的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两伙佣兵发生了争吵。

他们的人数不少,两边都有十来个,骂着难听的话,吵的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人撸起了袖子,眼看着就要干上。

听他们争吵的内容,似乎是因为外面的一些恩怨。

这种事情很常见。

大家各为其主,也许昨天还在一起喝酒吹牛,明天就在废土的哪个角落兵戎相见。

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会在委托结束之后当做无事发生,但也难免会有人为了死掉的手足或者骈头上头。

导火索也许只是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调侃。

这些人还算理智,虽然那咋咋呼呼的样子,大有拳脚相向的架势,但没有人把枪掏出来。

不过很难说,他们能否一直这么理智。

孙世奇带的四名佣兵,自觉地站在了雇主的身前,不是因为他们多有职业操守,而是因为只有将老板平安送回红河镇,他们才能从商行那儿拿到剩下的钱。

“……又要打架了吗,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二起了。”

站在摊位后面的小姑娘似乎并不担心会出事儿,那习以为常的淡定,让孙世奇不由多看了她两眼。

“你们通常会怎么处理?”

交易员淡定地说道。

“如果有人拔枪,那他就倒大霉了,如果只是斗殴,警卫们会把他们送牢房里冷静两天,然后罚一笔钱。”

“如果交不起钱呢?”

“砖厂、水泥厂、甚至是磨坊或者隔壁的农田,这儿有的是工作岗位,总有他们能干的活儿。”

孙世奇忽然觉得这小姑娘挺有意思。

“你叫什么名字?”

“霜河。”

“霜河吗,是个好名字……你什么时候下班?你告诉我这么多事情,我想请你吃顿饭。”

霜河笑盈盈地说道。

“贿赂我们也是会被送进去的哦,听说三年起步。”

孙世奇讪讪一笑。

“那还是算了吧。”

他承认,他有过深入交流的想法,虽然未必能从她这儿弄到优惠,但至少能打听到一些寻常人不知道的信息。

做买卖嘛。

赚的就是信息差。

不过从她的态度来看,明显对自己不感兴趣,而且敏锐的察觉到了他暗藏的企图。

老实说,这份职业操守令人惊讶。

回想起旅店老板的态度,孙世奇心中默默记下了一条线索。

404号避难所的管理者对于这里有着极强的支配力,当地的居民发自内心地尊敬以及感谢他,遵守他制定的法律,并以维护秩序为荣。

如果不出什么大的问题,这种支配力至少会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直到这一代人老去,他们的孩子长大。

老实说,孙世奇对这些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不算太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