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墨宗这一夜过得十分不平静。

按照宁矩子的安排, 牛婶带着她的厨房组在新食间的灶上做了第一顿晚饭,她本来想做些麻烦菜色好延长烧火时间,却被宁非及时制止。

“不用特地做什么。”

清秀的少年摇了摇头。

“现在就是要测试土炕的性能。你该怎么烧还怎么烧, 这样鱼老他们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数据。这一次的结果很可能要作为土炕建造标准的依据,食间总不能天天都给做丸子吧?”

“那倒是。”

牛婶子搓了搓手。

“矩子你吃丸子不, 我留了一块肥油给你炸丸子, 可香哩!”

宁非:……

宁非现在一听“油”就脑袋疼。

自从上次他去厨房打劫了一块板油,可把牛大婶心疼坏了, 直言本来那是准备留给他补身体的。

这话念叨了好久, 直到暮野兄的弟弟上门。宁非为了堵住牛大婶的嘴, 把一块更大的板油给了她,告诉她还债完毕,不要再聊。

然而也不知道大婶怎么理解的, 反正第二天,他就收到了一大碗炸丸子。

还是牛婶子亲自送上门的,说里面都是板油混着草药炸的, 她老家祖传的大补之物,对体虚的人最好用。

好意推拒不得, 宁非只得闭眼啃了一颗。

一入口, 满嘴的油花爆开,混着奇怪的药味, 又黏又腻,嚼起来还吱吱嘎嘎的, 口感极度猎奇。

“好吃吗?”

一旁的牛婶子还特别期待地问他。

“好……好吃!”

宁锯子咬牙。

“好吃就好。”

牛婶子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就是好板油少见, 不然牛婶天天做给你吃,保证把你养得比张二柱还壮!”

“那钜子你忙着,我这就回食间去了啊, 丸子记得趁热吃,不然冷了就变味了。”

宁锯子眼含热泪,不敢张嘴,挥手送别食间话事人。

他怕一说话,嘴里白腻腻的油沫就要吐出来,毕竟是牛婶的一番心意,不能不给面子。

呵呵呵,但宁锯子不能白遭这罪。迟早有一天他得让牛婶这黑暗料理席卷墨宗,人人都啃得上板油丸子!

他觉得这一天也不远,只要暮野兄承诺的猪到位,墨宗的副食就能宽裕不少。只是这一冬天,养猪的饲料也是笔开销,还是要想些办法存粮。

别的暂时指望不上,那个洗化大礼包还是可以琢磨一下的。

用第一桶猪,换来翻倍的流动资金,再换成物资。这个时代已经已经有了大豆之类的油料作物,没有系统出品的加持,普通种子不太可能在牛背山这种贫地上生长,但他可以先换一批成品,榨油剩下的豆饼可以混了草料喂猪,而肚子多了油水的人会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只要这个循环只要能建立起来,他就有把握让食间天天炸丸子。

系统给他的任务是让墨宗活过冬天,可现在的宁非,已经不能满足于让墨宗全员平安过冬,他是真心希望大家能吃得更好一些,身体更强壮,日子更有奔头。

墨宗的存在,在系统看来也许只是一个推动时代技术进步的工具,可宁非看到的,却是和他朝夕相处、生机勃勃的人群。他们不是只知道干活的机器人,他们也有需要也有期待。只不过对知识的向往超越了其他所有的欲望,暂时让他们忘记了饥饿寒冷,并能直面死亡。

但,为什么一个火炕就能让大家这样高兴?

因为火炕真正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可以活得更舒适。

岳万峰当年从系统中兑换了很多发明,绝大部分都惊艳绝俗、影响深远,和那些比火炕简直不配一提。

可那些东西真的改变墨宗弟子的命运了么?并没有。改变命运的,是墨宗对所有弟子开放知识,这也是岳万峰唯一的得分点,除此以外,缺德圣人和墨宗弟子就像是两个世界,一个功成名就尽享荣华,一个依旧在乱世中挣扎求存。

他不想做岳万峰,他是宁非,他想为这些“同行”谋些福祉,想让大家真正体会到知识和技术改变生活的力量,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这一夜,墨宗坞堡里的很多人都一夜无眠。

鱼山团队自然是不睡的,他们要全程跟踪土炕的保温情况,整理完毕作为以后盘炕的参考。

盘炕队被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各个房间的温度跟踪。没有温度计,他们就用手感做记录,虽然精确度差了许多,但应付火炕是足够了。

在食间干活的女人也有好几个留了下来,都是年纪大的婶子,也没那多男女之防,集中在一个房间和牛婶子聊天。

炕头和炕尾还是有温度差异的,为了防止受热不匀,土木组在设计的时候把房间夹再灶台之间,不过这样一来,食间的人做饭就不像以前那样方便。

“也没啥。”

牛婶子一挥手。

“不就是分开几个灶嘛,就大家伙先在中间那个大屋把东西都做好,需要烧火的时候分开蒸煮,以后咱们也分个小组,各干各的还不耽误事!”

被宁锯子打得那针鸡血还在上头,牛婶子现在说话非常有底气。她都想好了,以后要把食间办成一个别人都离不了的地方!就算大家以后能回家自己做饭,那也得时不时来食间换点儿菜食回去打牙祭,食间必须牢牢掌握住墨宗弟子的肚子!

上次她给矩子送了白肉丸子,矩子不久很喜欢嘛,隔天还偷偷塞了一张桦树皮给她,说是有好物让她帮忙研究。

牛婶子不识字,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上面写了啥。她也不好意思去问矩子,干脆就找上了木东来,求老木帮她看看矩子到底想让她做什么。

“这是……”

木东来眯了眯眼。

“像是一种酱啊……”

酱?

牛婶子略有些失望。

酱她会做啊!坞堡里的酱都是她下的,矩子这是不喜欢她做酱的口味么?

“等等,好像也不是。”

木东来的脸几乎要贴到桦树皮上。

“不要酱,要里面的油……”

气得牛婶子拍了木东来一巴掌。

“你个老头子,说话还带大喘气的!”

“你快些给我念一遍,我自己听听上面写的是啥?”

于是木东来就老老实实,给牛婶子念了一遍。

宁矩子写的是种叫做“酱油”的东西。

“用大豆三斗,水煮糜,以面二十四斤,拌罨成黄。每十斤,入盐八斤,井水四十斤,搅晒成油收取之。”

这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豆油法”。这里面的“豆油”不是指黄豆植物油,而是大豆做成的酱油。

宁非本人不下厨,自然也不会做酱油。可架不住信息爆炸的时代,有调味料生产商天天宣称是古法酿造,还把制作过程做成广告在电视里滚动播出,想不记住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