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听他这样说, 薛琰就是精神一震。

他这个人,虽然年纪活了一大把,但其实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纨绔子弟, 比起家族当年着力培养的长兄薛珏可是差了太多。

大家族中有大家族的规矩,嫡长子若是没什么意外, 一定会是下一任的家主, 余下的嫡系子孙虽然也会养,但更多的还是在物质上满足, 刻意与长子拉开差距。

这也是为了保护家族的核心权力始终掌握在一人手中, 兄弟们可以成为助力, 但绝对不能不服家主。不然若是不服气的闹起来,很容易造成内讧的局面。

薛琰就是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天资和阅历都比不上兄长薛珏, 原本安心准备做个世家子弟逍遥一生,结果长兄薛珏意外英年早逝,他这个嫡幼子就被推成了焦点。

在这个位置上, 没有野心的人也会被养出野心来,更何况薛琰还有个野心勃勃的儿子。薛义枭是他续弦所生的三子, 自小聪明伶俐, 很是得到父亲薛壁的喜爱。

当然,薛壁更爱长孙薛义栾是, 生前就有把家主之位传给长孙的意思。薛义栾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年少丧父, 却对他这个亲叔父一直不怎么尊敬。薛义栾一直走长辈路线, 事事揣摩祖父的心思,自然大受薛壁的赞赏。

久而久之,把薛琰这个叔父比成了废物, 也成功拱起了二房的火气。

好在他也有个好儿子,薛义枭,脑子灵活做事圆滑,也不必比薛义栾差。

“你想怎么做?”

薛琰问道。

“那小子远在西什么国,身边多半有陆家人的护佑,可是不好下手。”

此话一出,薛义枭就知道自己这次卖刀的事算是过关了。

他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嘿嘿笑了两声,然后贴着他爹的耳根说了句什么。

“嗯?你要动用细作?”

薛琰皱眉,脸上闪过一抹不情愿。

细作和死士都是世家必养的班底,听命于每一代家主,为家族刺探情报,处理一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

薛家这一代的家主是薛壁,薛壁在先帝灵前死得突然,也就没有来得及确定下一代家主。死士和细作,分别有两块令牌,其中一枚就握在薛琰的手中,他可以动用细作班。

而死士部,则是被薛义栾掌握,这让薛琰一直睡不安稳。

尤其上次薛义枭从定安城归来,说自己遭遇了薛义栾派死士追杀,随从三旺都被曝尸荒野,可是把薛琰吓坏了!

死士部,他爹留下来的人马,薛琰比谁都知道厉害。

现在儿子要动用细作班,当爹的心中难免不安。他手里就剩这点能用的人,要是给了三儿子,万一这小子将来反水可怎么办?

薛义枭是人精,难能看不出亲爹再打什么算盘,马上又补充了一句。

“爹我也不用很多,就拨给我五六个得用的就够了。咱们把人安插进定安城,我知道陆家那小子的店面在朱雀大街,时不时他就要过来巡视。”

“等咱们摸清楚他的动向,再择机把人掳走,断了他西海的商路!”

“有这么个王牌在手里握着,不怕陆涛不着急。”

虽然听上去没毛病,但薛琰还是有些犹豫。

“你派细作进定安城,就不怕被封家人发觉?”

“不会的,放心吧爹。”

薛义枭信心满满。

“封家现在忙着祡岭新占下的地盘,哪有时间管那么多闲事?!”

“最近定安城中流行玉膏……豆腐坊,咱们家以前就做这个,现在开个店自然没什么难度。我都想好了,就开在宁村作坊的后街。他那个店里的伙计也是要吃要穿的,一来二去就能混熟,到时候再打探也方便。”

一提到玉膏脂,薛琰的心中就一阵阵地抽痛。

不管他痛,其实薛义枭的心中也痛,薛家全族上下都痛得快要吐血了!

别看龙泉剑坊天下闻名,可薛家第一赚钱的生意却是这玉膏脂。白白嫩嫩的看着高洁,其实成本低廉得可怕,完全是在拎着箱子捡钱!

龙泉剑坊保证薛家在士族中拥有一席之地,玉膏脂则维持全族锦衣华服的豪奢生活。

在玉膏脂的秘密暴露之前,薛家随便一个旁系都过得比普通世家的家主豪奢,说是业朝第一豪富也不为过,朝野上下都知道薛家有钱。

可是现在,这已经是只能停留在美好记忆中的过去了。

自从被爆出用豆子做玉膏脂,薛家的声望就一落千丈。以前来往十分密切的世家大族也都迅速撇清关系,好像和薛家人打个招呼都会折损了身份!

以前他们求刀求剑求玉膏脂的时候可不是这副嘴脸,薛家的女儿可是京城最受瞩目的闺秀,还没及笄就有人上门说和,配得还都是嫡支嫡子。

结果现在,就连在京城久负才名的七娘子都冷清了不少,倒也不是没有人上门说亲,只是讲的都是些二流世家的嫡次子,嫡幼子之类的,摆明是想借着薛家的资源,却又不想打上薛家的印记。

此一时,彼一时。自从薛壁去世,薛家就失掉了顶梁柱,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偏偏还倒霉事不断,损财又落名声!

若不是龙泉剑坊还姓薛,怕是彻底要给人踩进泥土里了。

即便这样,恒寿薛家手头也紧张了不少,不然也不会打起卖雍西关兵刃的盘算。

不过薛琰本来也不是什么杀伐果断的人,被儿子劝了几圈就同意了,将一队细作给了薛义枭支配。

没过多久,定安城朱雀大街后面的牛角巷子,一家豆腐坊悄无声息地开门了。

开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操着忻州口音。

据说是为了逃难才过来的,以前开早点铺子,也算小有家财。最近听说定安城的豆腐很有名,这家人便也想方设法学到了房子,在牛角巷子吝了一家院子,自己开起了豆腐坊。

因为牛角巷子毗邻朱雀大街,日常人流不断,生意倒还算不错。这两夫妇倒也勤勉,日日早期开张做豆腐,两个女儿也跟着帮忙。

“郑二娘,又出来帮你爹买豆子了?”

邻居大婶子笑着和姑娘打招呼。

她就觉得这姓郑的人家好福气,明明夫妻俩都不是什么漂亮人,生下来的闺女一个比一个俊!这郑二娘比她姐姐还白净匀称,爱笑爱说话,性子温和,巷子里的小子一见她出来,那眼睛都是看直了的,眨都不眨。

“哎,王婶娘,我爹眼神不好,上次买回来的豆有不少瘪子,我娘信不着他。”

少女捂嘴笑道,眼神却瞥向斜对面一直锁着门的院子。

“婶子啊,那家是没人么?我咋从没听过里面有动静?”

“噢,有人,那里面住的都是宁村作坊的活计,立春他们都回老家去了,可能要年后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