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3页)

在兵部尚书盘算着这退伍军人事业部该怎么设立的时候,云舒已经对吕将军谈到了水师的问题。

“想来沿海百姓屡遭荒夷侵袭的事,将军也有所耳闻。本王此次来,是希望吕将军可以组建一支水军,一支比窦丞手下还要精锐的水师。”

虽然吕伯年官复原职,但是他原来的手下都已经给了云舒,云舒还将其分到了曹诚的手下,如今这三万人就留在京都,拱卫京都安全,也算是萧谨行走后,能保护云舒在京安全,抵抗各处威胁的最强力量。

吕伯年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去了何处,自然不敢问云舒要人。

更何况,他此前就向承安帝提议过组建一支水师,专门针对沿海安全,却遭到了承安帝的反对,这会儿听到云舒主动要求建水师,如何能不让他惊喜。

他本就熟悉水战,就算水师只有三千人,也比三万陆军对他更有吸引力。

吕伯年看着比自家儿子大不了几岁的殿下,顿时有种得遇知己的喜悦。

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被承安帝罢官并杖责之后,以为这辈子也就如此了,再也无法为朝廷效力。却没想到,与他无甚交情,甚至从未说过话的新太子,居然要重新用他,甚至还让他组建他心心念念的水师。

吕伯年万分感慨,狠狠摸了一下眼角的泪,给与一个军人最郑重的承诺,抱拳道:

“臣定不辱命。”

云舒也将话说到前头,“此番你组建水军后,会调到萧将军的手下。”

萧谨行率军攻打窦丞的消息,吕伯年自然知晓,如今组建水师对付沿海荒夷及窦丞的水师,让他归在萧谨行旗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虽说萧将军比他年轻了二十多岁,但武将看的从来都不是年龄和资历,而是带兵打仗、排兵布阵的能力。

萧将军的这些能力,明显在他之上,他自然没有任何不满,况且能回来继续带兵打仗,他就已经很满足了,如何会去计较职务的高低。

吕将军沉冤得雪,得以再次领兵,最高兴的莫过于吕莘了。

若说之前他是怕云舒责罚他父亲才道歉的话,那他此刻就是真心实意地郑重道歉,为之前自己的莽撞。

云舒这才注意到这个刚满十七的少年。

“这就是吕将军的长子吗,倒是虎父无犬子。”

吕将军谦虚道:“让殿下见笑了,也就在家里学着刀剑拳脚工夫罢了。”

吕莘这次倒是没有呛声,只小声嘀咕道:“我也学了些兵书的。”

怎么说也是将军的儿子,自是不会只享乐,况且以吕伯年的为人来说,也不会让自己儿子过纸醉金迷的日子。

云舒想到如今不管是太学还是国子学都在上课,于是学着日常家长的问题,顺口问道:“是在哪个学院就读?”

这一问倒是让吕莘红了脸,支支吾吾道:“未曾在学院就读。”

吕伯年叹口气,道:“他同我一样学不进书,也就兵书能看进去一点,此前送到国子学两年,最后因课业太差,被劝退了。”

吕莘有些不服,小声道:“当初萧将军也是从国子学退学参军的,我比当初的萧将军还大了一岁多,为何就不能参军?”

他这话一说,吕伯年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给萧芜道歉。

“萧相海涵,犬子口不择言惯了,回头我定好好管教。”

萧芜倒也不尴尬,摆了摆手道:“谨行他当初确实是从国子学退学,还是被本相给扔进军营的,令公子也不算说错。”

萧芜也有些感慨,萧谨行是萧家的异类,萧家几代都是走的文官路线,即便是萧夫人娘家也是文人居多,但就到了萧谨行这,却出了意外。

萧谨行自小就不爱读书,一看书就头疼,在国子学更是各种不服。萧芜最终没有办法,就给他丢到了军营历练,本想着摔打两年就该乖乖回来了,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三年。

云舒突然想到国子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这里面不分文官还是武官,但是武官子弟因受其父影响,多是自小习武,且文武官天然对立,其子弟在学院里也摩擦不断。

当然了,年少时的萧谨行是个异类,他既不受文官子弟待见,因为他学问一塌糊涂,同时也不受武官子弟喜欢,因为他爹是文官之首。

既然武官子弟不爱习文,不爱背四书五经,为何一定要强求呢?

云舒转身对萧芜道:“萧相,本王有个想法,你听下可不可行?”

“如今各军士兵多是各自将领自行训练,各军将领也是依照前人的方法,或是加一些自家家学渊源,例如本王听说吕将军训练的将士,会学吕家枪法。不止是兵士,即便是朝廷的将领,也多是自学兵书,并不像各大学院一般,有专人教授知识。”

萧芜虽是文官,但因为儿子是武将,他在萧谨行从军后,多少还是了解了一下如今大雍的军事体系的。

闻言,他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大雍将领都是在战场上建立军功,能看进兵书,且能运用的,才有机会升到将领。若是大字不识几个,怕是一辈子也只能当个百夫长了。”

取才取士,即便是武官,也不要目不识丁之人。

就云舒知道的,庞农一开始也是大字不识几个,后来还是在萧谨行的指导下,开始认字习兵书,才有机会升到校尉。

云舒每日事多,既然今日想到了,并说到这了,他也就没避着吕将军等人,直接道:

“自学的效率太低,所以本王想着,既然文人可以在学院学习,为何武人不能呢?

国子监下已经有国子学、太学,及各处府学,不如多增加一个军学院,招收所有习武且愿意入军之人。而这些军学生学成之后,便可直接进入各军。

而且他们在学院里学习了各项技能,到时上了战场,也比什么都不会的新兵强上许多。”

军学院?

不止萧芜惊了,就连一旁的兵部尚书和吕将军,甚至是吕将军身后的吕莘都震惊了。

军学院,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吕将军和吕莘自然欣喜,若是军学院办起来,那他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自然都有了好去处。

但萧芜还是从实际出发,他稍一思考后,道:“只是即便是武将,也不见得家中都会愿意孩子将来继续从武参军,若是求安逸,他们会更愿意弃武从文,到时求个一官半职悠闲度日。”

至少他听说很多武将家的父母,更希望孙儿辈可以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是每日里抛头颅洒热血。

“臣担心,即便军学院开设了,也招不到多少学生。”

吕将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他也点头道:“萧相说的没错。”

对此,云舒倒是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