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王阳明

梅可甲在城外回望了一下杭州,从弘治十一年到这里,八年时间眨眼而过。

这些年他亲近浙江各种官员、培植自己的力量、把生意做到海外,说起来光是给他卖命的人早就上了千,但他自己也一样是卖命的。

家人都在京师,浙江还总有一个紫禁城里那位最亲信的太监。

其实这种日子过多了会觉得没有奔头、没有意义。

“梅老爷是杭州城里有数的富家人,这一路回京,却是连个像样的马车都舍不得买?”

说话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豆蔻年华,穿着鹅黄色的裙子,一双小嘴儿弯得极为好看,几缕柔软的细发梳在额前,大大的眼睛睁着,倒是有几分灵动。

至于她说的梅可甲的马车,确实寒酸了些,掉了漆不说,里头坐的地方都磨得发黑,一点儿也不气派。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卖肉的儿郎啃骨头。我挣的那些银子,没几个子儿是自己的。”

“总不能一点儿也不给老爷留吧?”

“当然会留一点。但自那人而下,谁不想见者有份呢?”

“若是觉得累,也可以不必做了。”

“……好。”

梅可甲离开了杭州,

杨一清也在差不多的时候离开了京师,杨尚义、周尚文、张永等也都跟着一并走了。

不过周尚文手下的那几个兄弟,于子初、谭闻义、常大成被留下下来,他们已接上谕分别前往浙江、福建和江西,担任都指挥使一职。

至于他们各自带的几个兄弟,朝廷没有去细究,只要报上来的名单,全部照准。

周尚文一人一马,并剩余的四个兄弟,孙希烈、柳江杰、史大淮和徐镇安前往大同。他有圣旨和兵部的印信,除此之外大概就只能矫情的说剩下勇气了。

接下来他要去担任那只大明骑兵的指挥使。

与他这四个兄弟的兴奋相比,周尚文其实是谨慎的。

像史大淮、徐镇安一路上骑着马都得意忘形,他们是觉得老大哥周尚文不是一般人,以往‘平台’不好,现在手握两万骑兵,那还不是广阔的天地任意遨游?

倒是孙希烈一路上会陪着周尚文讲两句,他一开始也不明白。

直到周尚文说出‘兵者,诡道也。’这八个字,他才懂,其实当事人怕是觉得担子像山一样重。战争这种事,什么时候有个准数了。

京里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你会输、这种仗最难打了。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军学院的书堂里,十来岁的韩十二郎和满脸络腮胡子的许冠一起读书,两人块头差得太多……其实有些搞笑。

教他们的是一位老将军,以前跟着王越的。因为书院要有个教书先生,当时也是王越安排他进来,算是给一个老部下一点照顾。

王越这个人不讲究,当兵部尚书的时候‘以权谋私’的事,的确干过那么几件。

但好在人家毕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又在王越身边耳濡目染,所以教点东西还是可以的。

老先生更爱许冠一些,虽然他看起来五大三粗、书读得不好,但许冠是极厉害的战将,这个年头对这种人没有读书要求,也就是皇帝有奇怪的想法。

这搞得韩十二郎很不服气,明明他读得更好、背得更熟,但是老先生总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

就刚刚这一句,他一点儿都不巴结,但许冠呢,跟榆木脑袋似的,‘兵者,诡道也’之后就开始要回忆。

结果老先生还安慰,说:“许将军到底是成年了。这读书啊,还是从孩童时期最好。像十二郎的年纪,一篇文章,看个三五遍都该背的出才是。”

许冠挠了挠脑袋,又偷偷瞄了一眼紧抿嘴唇、脸如寒霜的韩十二郎。他也不想的呀……

到一天结束,他去找十二郎回家,结果十二郎躲在书院的藏书室不愿走。

“我背得好,是因为我年纪小。你功夫好,是因为你身体强。这老先生,就是瞧不起我!”

许冠蹲下来说道:“人家没那个意思,你不要多想了。”

“我看就有。”十二郎塞了一口馒头进嘴巴,“你走吧。我要看这本《西北战事志》,我是不如你块头大,但是爹说过,打仗要用这里。”

他的手指还指了指脑袋。

“这些破书看得这么起劲……”许冠是真的佩服,他看一会儿脑袋都大,要不是圣旨,这鬼地方他一天都不想待。

尤其今天好些个人又到边疆去了。

许冠心里头有些腻味……他也想去,这里,实在没啥意思。

韩十二郎似也有所感觉,他望着许冠的背影喊:“喂,要不,我陪你练几下去吧?”

他本是好意。

结果没想到许冠嫌弃的说:“不是棋逢对手的话,差距太大会打着没意思。”

“你!”

十二郎使劲的嚼着馒头,要不是打不过,他都想动手了!

……

……

朱厚照在看着杨一清临走时留下的奏疏。

关于浙闽总督的人选,只要有意见都可以提。所以这倒没什么。

“梁叔厚早些年和他一同署理官牧马场,相互之间应当算是熟悉了,此外,他是吏部侍郎,与内阁的关系也不错,对他而言,两不得罪,确实是个最好的人选。”

这其中的关键,朱厚照还是可以想的明白的。

刘瑾应声说:“是了。不过奴婢听陛下说过,梁侍郎持身很正,浙闽之事所算的可都是银钱二字。”

“你那个脑子,也是懂朕的心思的。关于浙闽总督,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

“奴婢谢陛下赞誉。要说也不敢说好。奴婢就做一提醒好了,陛下有没有想过……从当地提一人?”

“王德华(王琼字)?”朱厚照蹙起眉来,他啧了一下嘴,心中倒是真的开始思考起来。

如果说梁叔厚正派,那么王琼就是奇得没边儿,什么法子管用用什么。用他也不是不行……

“朕考虑考虑。”

过了一会儿,王鏊和韩文递了牌子到侍从室,随后入宫觐见皇帝。

他们这一开口,又是推荐起了杨廷和。

这让朱厚照敏锐的感觉到有一丝党争的味道,除了杨一清,他是大差不离的扔了个建议过来,其实是想混。其他人还真是各有各的心思。

哪怕就是刘瑾,他干嘛提到王琼?这种太监还能平白无故给人做好事不成。

“……浙闽的局势,往后一定纷乱复杂,朝廷务必要派一个处事条理分明的能臣,介夫入军机处以来处事干练,往往能快速抓住事务的要点,况且,他是潜邸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