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帝王无情

朱厚照从来都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至少他自己认为不是。他有现代人对生命起码的尊重,所以他限制锦衣卫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

其实《皇明宝训》里有明言:元以宽仁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这里的宽,不是指对百姓宽,而是对官员宽。

但朱厚照限制锦衣卫,说起来也可以讲是违背祖训。这怎么就没人说道呢?

除了酷刑,像前些年和他作对的吴宽、程敏政这些人,他也没有说直接杀掉的。近些年刘大夏也是关在牢里、刘健还当着官……

什么意思?

后世人都说大明文官毁了天下。这话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的。其实站在文官的角度看一下,大明皇帝也没几个正常的。

人们只喜欢那种一点私心都没有,全心全意只为了国家的忠臣,这样的人当然需要赞颂,但是作为皇帝如果以这种心态去要求臣子,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异常痛苦。

因为一个人最大的私心,就是让其他人无私。

基本上,朱厚照还是一定程度上认同大臣的,而且明朝在弘治正德年间,还没有出现后期东林党的那些破事。

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他今天他下旨杀人。

弘治十七年他也下旨杀人。

因为他要‘做事情’,事情一旦开始做,就不能停。要么就不做。

这是朱厚照的理性。

从感性上来说,推动开海到这个程度,他作为皇帝不断的展示决心,但还是不断的有反抗,甚至于他已经当着重臣之面明言:再有阻挠者,朕必杀之。

结果还真有人跳出来。这属于和他杠上了。

他就是脾气再好,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情绪。

既然如此,那就杀掉好了。

宫里的太监拉他去午门的时候,一众官员都心中发寒,这是新君第一次当庭诛杀大臣。

朱厚照从奉天门回到乾清宫之后,其实也带着一些火气,他掐着腰来回走动,少了点坐下来的定力。

“陛下,户部侍郎顾佐求见。”

朱厚照本想说不见,但顾佐不是外人,还是宣进来看他怎么说。

顾侍郎进来之后,也没有往日面见皇帝的轻松,迈着小碎步低头走路,到了近处便跪在地上。

“微臣叩见陛下。”

“见朕何事?”皇帝的语气明显生硬。

“微臣斗胆,恳求陛下能暂息怒火,降下恩旨,赦免杨归儒之死罪。”

朱厚照眉头一跳,“皇帝说过的话,是可以不算数的吗?”

“陛下金口即开,自然不可改易!”顾佐后背开始流汗,说这个话他也是担着天大的干系,但文人总归是要有些骨气,该说的话他一定要说,“只是杨归儒在户部任事颇为勤勉和用心,臣不愿看着朝廷的栋梁之才即刻身死,也不愿看到陛下将来后悔!”

朱厚照沉默了半响。

当皇帝,总归会遇到这样的状况,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都是善恶分明,难道所有的坏人都是反对你的,所有的好人都是支持你的?

错。

更多的时候这话只能反过来说,即所有反对我的都是坏人,所有支持我的都是好人。

“顾爱卿,朕愿意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

顾佐内心感动,皇帝在盛怒之下还能听进去他的话,这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陛下圣明之君,臣愧对陛下!”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想了一想,缓缓出声问:“可你觉得……开海重要,还是留下一个有能力的大臣重要?”

顾佐神情一怔。

帝王无情,但怪不了帝王。

“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朱厚照捂了捂脑袋。

顾佐说的话应当不是假的,杨归儒这个人在户部大概率是干得比较好的,不然顾佐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过来求情。

所以他相信。

但皇帝有时候为了国家连自己的亲人都杀,更何况一个潜力型官员?

朱厚照不喜欢杀人,但是他从不在关键的时候做一些妇人之仁的事情。

话到这里,顾佐也明白了。而且一向意气风发的皇帝在他的面前竟然流露出悲伤的神色,这是以往非常少见的。

“请陛下,宽慰,保重龙体要紧。”

皇帝拨了拨手。

顾佐则有些惊魂不定的离开了。

李东阳、谢迁、韩文和杨廷和等一众大臣也没有走远。他们原本以为顾佐今天要是进去,都不一定能好好出来,没想到倒也安然无言。

韩文上前,倒没说什么话。就只见顾佐摇了摇头。

“看来陛下真的是动了盛怒。”

盛怒吗?

顾佐原本也这么以为,但他现在倒有些不太确定了,“陛下,是想得清楚的。大司徒,杨归儒的身后事,交予下官来办吧。”

韩文担心,“这样,会不会惹得陛下不快?”

“不会。下官是替陛下办的。”

这话说的很有内涵。李、谢、韩、杨四人都差点没听懂。

当然到最后也是一声叹息,帝王之路也不是好走的。

十一月,午门外,南方小雨,北方晴天,阳光照耀的大刀刺眼,一刀劈下之后,画面定格。

皇帝动刀杀人,几乎将这件事情定了性。

没有谁能够真正反对皇帝,浙江的士子想集体这么做,所以他们集体失去了功名。

今日的京师也一样肃杀,

顾佐亲自督人收殓了杨归儒的遗体,这些动作他可以做。

但朝廷不可能给杨归儒任何的死后之名。不管他生前是非功过。如果要说错,就是他不该在这个时候去试探皇权的硬度。

各路官员将自己的看法放在肚子里,如果要表达,也仅仅是追忆一下杨归儒,其余的还是照着皇帝的意志在旋转。

如此大事,转送圣旨的人不敢耽搁片刻,震惊天下的消息像是一阵风一样快速刮向南方。

先前还有些声响的南直隶地区沉默了下来,浙江更是一片死寂,

对于很多人来说,死其实没可怕到那个程度,但革掉功名则是诛心,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家里的长辈教导,要读书考科举,将来做官以后光宗耀祖。

现在这条路被断绝了,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生命的追求,哪怕还喘气,但痛苦万分。

圣旨中还提到,不需要把黄思过、李旻这些人带去京城,理由很简单,朕不想见。

浙江的官府接到旨意以后,一时间也有些傻眼,他们这些人别说自己做了,就是见都没见过要拿掉这么多人的功名。

谷大用倒是还凑近了说:“中丞,司礼监传来的消息说,陛下还在想,浙江这么多士子失去了士绅的身份,这样浙江的钱粮明年要比往年有不少增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