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退兵、报捷!

鞑靼兵马过大同以后,常大成就已经派出十路人马向北寻找总兵周尚文一部。

一共三十人,一组三人,都是军中最为精锐的夜不收。虽说草原危险,但这个时候显然是大局为重。

十路人马呈扇形向北散去,就是要确保找得到人。

而这个时候的周尚文正在被马荣“煎熬着”。

“当今天子是什么帝王气象?说句大不敬的话,英宗皇帝如何能与之相比?达延汗哪怕是领兵二十万,京师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危险的是我们!”

马荣最初的最初就与他的父亲说过这样的观点,

“我们日夜奔袭,若真的遇上了鞑靼小王子,如何能战?只要歼灭了我们这一路兵马,陛下数年心血白费,且大明丧失了能够进军草原的力量,鞑靼人还能如以往一样驰骋,这才是他们的活路,也是他们的目的!”

周尚文听得是很有道理,但是他真的煎熬,“本将承认,你说的或有几分在理,但回到朝堂之上怎么解释?鞑靼小王子突入长城之内,而我们并不全力回援?!这难道不是死路?”

马荣知道,略显无力的说,“这就是鞑靼小王子的阳谋。”

“不必说了,全军稍做修整之后继续全速前进,务必用最短的时间返回大同!”

末了,周尚文说:“我们不仅在跟敌人鏖战,也在跟自己鏖战。这是死里求生。但身穿戎装,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即便都是死路,本将也宁愿死在马上,而不是死在牢里!”

“报!!”

帐外传来铿锵有力的声音。

“进来!”

哗啦一下,帘帐被掀开,随后是两个疲惫不堪的士兵。

一看军服与他们略有差别,周尚文和马荣马上脸色一变。

周尚文急急问道:“你是大同来的,说,现在情形如何?”

两名士兵,大口喘着气说:“启禀……启禀周总兵,大同……大同遇袭!”

“结果如何?!快说!”周尚文急死了。

马荣相劝:“周总兵,这两名夜不收必定是不惜体力全力赶路,但总归是人到了,左右不急这一时,便先让他们稍稍回口气。”

几息过后,两个夜不收状态稍好一些。

“鞑靼小王子领兵有八万,首先攻打阳和,柳将军不幸殒命。随后又三次攻打大同,战况激烈,幸得常将军和众将士拼死守城,鞑虏始终没能攻破城墙,不过守城将士多有牺牲。属下们来的时候,小王子见大同攻克不下,便领兵往紫荆关方向去了!

而后,常将军便立即令我们出长城寻找周总兵,请周总兵务必率军回援,否则紫荆关危矣!京师危矣!”

“常大成呢?!他没有追敌阻挠?就这么让小王子过去吗!”

这就属于气昏了头了。

马荣解释说:“周总兵,小王子有八万兵马,常将军据城坚守还能一战,若要追击,反而不利,一旦有失,连大同都会不保。”

“哼!”

周尚文只是生气,而且他听到柳江杰的死讯,心中更加愤恨。

他如今面对死局,就是因着这达延汗!

“吾在此立誓,必为陛下诛杀虏酋!”

……

……

紫荆关的战事还在继续。

达延汗用的是难以破解的阳谋,本来对于明军守将来说,出城与不出城都是死棋。结果唯一的活路还真叫给找到了。

这条活路就是拼死血战。

此战,明军一万五千人马,鞑靼一万精骑。

半日过后,战场之上遍地都是破碎的尸体和横卧的军马,其惨状令颇有定力的达延汗在增兵和撤军之间都选择了后者。

这也惹得营中大将格鲁太和库台等激烈反对,

“明军已战了一阵,此时撤军则前功尽弃,若是能增兵,必能将这一部明军消灭于此!大汉,怎么会想到要退兵?!”

达延汗也是几十年领兵的人了,他本人亦颇具威严,“你们两人难到敢违抗本汗的命令?”

“臣和库台都不敢,只是不理解!”格鲁太低着头有些倔的说。

达延汗按下胸口的怒气,皱眉说道:“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和明军血战,此战,我蒙古勇士至少已损失三千,虽然明军同样损耗不小,但要想消灭这样一支强军,不以一万勇士的生命为代价做得到吗?!到那时,我们此行的目的还能达成吗?那些都是本汗栽培的勇士,你们舍得,本汗舍不得!”

这是他们真正的软肋,就是不能打消耗战。

就像当年也先在攻打大都一样,只要战事陷入焦灼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战局不利。于是也先就会急忙下令撤军,然后换个城门打。

因为他们是劳师远征,主要是来抢掠的,不是来到这里和明军对子的。

明军后备兵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他今日在这里耗了三千,明日在那里又耗了三千,这和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而且他们的作战,因为是以抢掠为目的,攻坚之战许多士兵本身也不能坚持。

鞑靼人再勇猛,他达延汗黄金家族的血脉之力再强大,但到底不是当年铁木真的光景了。

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无论是也先、还是他,都承受不住重大的牺牲。

三千,这已经足够让他心疼了。

战场上,巴尔斯听到撤兵的命令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在身边亲兵拉着他边打边退时,他才意识到或许是真的。

对于石奉来说,可惜的就是鞑靼战力确实也强横,在撤退之时军容整齐,丝毫不乱,所以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可乘之机。

但尽管如此,能看到鞑靼撤退,对明军来说还是一次值得庆贺的胜利。

石奉适时高呼,“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响彻山谷的呼喊也让关楼上的袁闯分外动容,

“我们打退了鞑靼!该向陛下报捷!”

……

砰!

巴尔斯浑身带血,到了汗帐之内扑通一声跪下,“父汗!孩儿还未败,不消两个时辰,孩儿必能割下明军之将的头颅!”

“本汗相信,但这两个时辰我们得丢下多少勇士的生命?”

汗帐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大汗,不消灭这一部明军,这紫荆关我们又该拿它怎么办?”

这是个问题。

达延汗当然知道,但他此时只是冷着声道:“今日先休兵,明日再说!”

现在这个局面对他来说的确是有些困难了,他之所以过大同而不取,就是觉得代价太大,若紫荆关同样如此,那这仗得还有何意义?

那么,不过紫荆关吗?

这怕是也不行。

紫荆关过不去,影响士气不说,还威胁不了明廷,周尚文部也不会疲于行军。甚至会看到他们在这里进不得、退不得而慢慢围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