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是他们的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更为关键的显然是姜雍说的第二点,也就是铸币权的出让。

实际上,因为古代中国商业的被抑制,作为商业社会的配套制度之一——货币,一直都是比较混乱的。

一方面,中央政府从未对货币进行真正的统一,这里主要指币值、成色、样式等等。

另外一方面,社会的运行确实又需要一种货币,以此来进行交易,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这就导致铜钱与白银虽然能够流通全国,但民间制作的私钱太多。

15到16世纪,甚至可以称为私钱时代。

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随便铸造一种新的货币就能够解决的。

因为要说统一货币,老祖宗朱元璋就已经干过了。

他强制发行了大明宝钞,可在实际应用中,大明宝钞在洪武年间就已经贬值10倍以上,到了永乐年间大量发行已经贬值几十倍,到正统元年,大明宝钞贬值了一千倍以上。

如果朝廷一定要规定使用金银交易违法,那民间就会自发诞生出另外一种货币。

再往深了追溯,君权制之下,如果政府拥有了铸币权,那么就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相当于开动印钞机就能获得财富,

这样方便的敛财手段,即使到了现代,君权制度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人类,这个自诩聪明的物种忍住了吗?

所以铸币权到了手中,一定要进行某种约束。

否则就是春药,吃一口爽一下,然后等待死神召唤。

而约束,恰恰是最难的部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货币,这些东西在西方社会变得完善是必然事件,

因为这些配套政策的背后一定是法治制度。

相当于你规定了一个‘东西’具有价值,你提供这个东西,我接受了,但是你不能和我玩赖,至少不能随意玩赖。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力量命令官府,但我要知道官府底线在哪里,我不能确定你能干什么,但是我至少要知道你不能干什么。

甚至于商业发达的背后也一定是法治,因为商人交往,相互之间根本不认识,天南海北的,我凭什么把钱交给一个陌生人?

这就需要一套共同的法律约束。

这个过程不会一下子变得完满,但总是震荡前行,出现一个人钻了法律漏洞骗取钱财,吸取了教训之后再把这个漏洞补上,这并没有问题,商业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你千万千万不能没有法律。

可这个问题在中国就很难,

君权神授之下,法律就是个屁。

就算颁布了什么大明律、大清律,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还不是皇帝一句话?下面的官员也没有人把法律当回事。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在处理司法案件时也有极大的自由权。

从反面来说,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把国王砍了头,根本上就是国王的权力凌驾法律,总是侵犯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此才诞生了那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其实也是商业、货币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

当然了,人类社会一直在变革过程中,这句话对不对也他娘的成问题了。

朱厚照用心良苦,不断的给这帮人普及‘经济规律’四个字,就是想告诉他们,金融货币问题的重要性。

但光告诉还没用。

还是需要一定的约束。

姜雍的话大概是有些惊到了他们,继王琼之后,张璁也表示赞同,“若真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微臣也以为应当想办法,由朝廷控制白银的数量。”

“不错。”顾人仪点头,“是不是可以由朝廷统一公布一种钱币,这种钱币的多与少就在朝廷手中,外人不能插手。”

朱厚照就在这里等着他们呢,“当年的大明宝钞不就是如此么?可后来也很快被民间弃用。若是咱们现在发行新钱,老百姓不认,只当是另一种钞,这要怎么办?”

众人都不好讲话。

大明宝钞是朱元璋发行的,宝钞的贬值是由于滥发,这个原因他们还是能想得明白的,当年永乐皇帝就没少发,可这些都是这二老做的,你叫后世人怎么说?

朱厚照可以随意一些,他们却不能。

大明宝钞也真是个令人无语的东西,这是朝廷发的钱啊。

可是却有很多根本讲不通的规定。

比如朝廷规定,金银可以兑换宝钞,但是你手里的宝钞却不能够换回金银。

朝廷用宝钞给官员发俸禄,给士兵发军饷,但是老百姓给朝廷交税,却不能够用宝钞抵钱,或者只给你少量的比例。

这是干什么?

自己发的钱,自己不承认?

实际上,明朝初年因为铜钱铸造的成本太高,发行纸币本来是个不错的办法,也在一段时间起了作用,

但到了洪武八年,

老百姓就发现不对劲了,与此同时朝廷则发现他们尝到了甜头。

所以明朝整体上的货币,

是一开始用宝钞,并宣布其他货币非法。

到了正统年间,宝钞实在搞不下去了,又不得不放开了铜钱和金银。

这个时期铜钱是主流,白银是辅助货币。

嘉靖以后,尤其张居正规定用白银纳税以后,白银就成为主流,铜钱成为辅助。

这个过程就是一直讲的货币白银化。

从世界历史来说,白银作为货币也没有风光太久,很快就因为银矿太多,白银不再稀缺,导致银价大降,所以促使西方各国纷纷进入金本位制。

当然,这是两三百年后的事了。

在16世纪的现在,白银时代刚刚登场。

在这个时期,日本因为手握丰富的银矿,所以在货币制度上应对的较为成功,而大明恰好相反,在卷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所用的货币的主导能力。

所以这个时期,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来说,货币改革都最为恰当。

臣子们想不出办法,朱厚照便也不同他们客气了,直接把自己思考了许久的想法全部倒了出来,“这是一个严丝合缝的逻辑顺序,要想取得百信对朝廷发行的钱币的信任,就要订立严格的律法,使得他们手中的钱币可以随时换回白银。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大明要成立一个专门用于货币发行和管理的中央银行。

但是即便是中央银行,也不能无限量的印发制钱,这个约束就是让发行的制钱数量锚定中央银行本身的自有资金。”

朱厚照尽量说得慢,以便他们可以理解,同时还不时停顿,“比如中央银行发行了十万两银子的钱币,那么当老百姓拿着钱币进行兑换时,银行要拿得出这部分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