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举家迁移

北方的旱灾加上这个冬天的寒冷让日子变得分外难熬,虽说一场雨夹雪让大地润了润嗓子,但地里的庄稼旱死了,没了收成,大部分靠种地的普通老百姓在这个冬天都成了灾民。

而且从前几个月开始,他们就几乎将能卖的东西全卖了以此来换一些吃的,等到大雪纷飞直接傻眼了,好些人就是单衣挤成一团又一团,

在县城城墙的角落,在城外的破庙里,在几无人气的破落村庄……

王廷相身为阁老,也是本次救灾的总指挥,他到各地查看了灾荒之后心里边沉甸甸的。

由此他也改变了原来对于朝廷出钱、贩运人口的看法。

在河南洛阳,巡抚王宪陪着王廷相暗中探访当地设粥棚的实际情况。

“朝廷虽然下拨了赈灾粮款,但架不住人多,冰雪解冻以后,道路泥泞不堪,一旦赈灾粮输送不及,情形势必更加糟糕。”

说起来王宪还真是忧愁。

一般而言,灾害都会聚集在一个府或是一个府内的几个县,但正德二十年的这次旱灾确实比较严重。

白雪纷飞,入目所及之处,都已成了白色。

衣衫不整的灾民在风雪中排队领粥,一片一片的枯瘦百姓像蚂蚁一样聚集。

这都是要喂饱的一张张嘴啊。

“好在有维纲(王宪字)施行善政,否则只怕要多出无数的人间惨剧。”王廷相迈步向前,粥棚之外堆着的便是粮食和红薯。

红薯会多一些。

这样米粥伴着红薯粥,至少不让粥饭过稀,喝下肚子像水一样。

王廷相又转身说:“往台吕两地运送人口的事,最晚过完元宵内阁就会正式下令。若是顺利,或许还会更早些。中原地区人口稠密,老天爷一旦不赏脸就是百万灾民。与此同时,那两个地方却还有大量荒地。”

王宪起了兴致,“朝廷当真已经下了决心了?”

“嗯。你要先和知府、知县打好招呼,以免事情来时措手不及。”

正德二十年十二月,大移民的第一个招牌先在京师通州地区首先升了起来。

赚钱的机会么,最先是官僚集团先闻到味道,几个官家子弟到少府企业司先设一个运输公司,再通过关系拿到资格认证。

而且他们的资本也是有的,通关系、哪怕借钱,先弄了5条船再说。

因为朝廷在推这件事,所以一路绿灯。

他们再找几个狗腿子到灾民中间宣传,给米、给肉,甚至他们还能弄出移民所去的地方的画像。

这玩意儿可比钱和船难搞得多,至少得在那边认识人才行。

否则这么短的时间是做不到的。

毕竟从提出到现在也就是2个月而已。

其实从现代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不是很好,因为人被明码标价了。台、吕两地的总督府收到的圣旨肯定是按照人头、年龄、健康程度来进行付款。

不管怎么说肯定是健康的青壮劳力价格最贵。

稍微带点疾病的,那就难了,

一来运输的过程,容易抗不过去,就算抗过去了,价格也低。

从利润的角度考虑,运输商在‘收人’的时候就会进行筛选。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多少钱,一定会被量化。否则生意做不下去。

但现在这个年头,买卖人口则是普遍存在的,卖儿卖女的情况也不是传说中才有的事情。

其实更加彻底的利益计算,应该是抓捕、强运,把人当做牲口、奴隶一样弄过去。因为正常的运送人口实在太贵了,路上的消耗、船只以及人员的费用,没有个20两,生意人估计没得赚。

但20两可是一匹高等战马的价格,足够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口粮的。

要运送30万人,这就是五六百万两白银,这要放在二十年前,做完这个事,朝廷得有另外好几样事停下来动不了。

但这次朱厚照并未选择更加省钱的办法,那样后遗症太多,不仅如此,他还给出了一家人整体迁移的‘套餐价’

因为这些人过去是要他们垦荒种地的,这玩意儿可是技术活。随便找个年轻人那是不行的。

有句老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种地要懂得看天时,什么季节干什么事情都有讲究,这些东西是年长一些的人凭借经验来确定的。要不说是宝呢?

另外,一家人在一个地方也更加稳定,可别朝廷花了大价钱弄人过去,结果自己赚了点钱又回来了。

这些都是细节上的东西。

在整体上,饿着肚子的人只要给他饭吃,他几乎不太可能拒绝。

饥饿的感觉朱厚照不知道,但灾民会去啃树皮、会去吃观音土,会去把自己的女儿卖了,再极端会易子而食。

都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让他离开家乡到另外一个地方,会是多难以接受?

实际上,灾民本身就会逃难,这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吗?

所以说在通州的招牌刚打出来,其火热的程度甚至超越当事人本身的预料。

几名发起的年轻人听闻以后自然开心,他们的父亲都在朝中有一官半职,消息来源于朝堂,自然不会有假。

他们甚至都知道朝廷已经将一部分官银装船运往台湾和吕宋了。

“走走走,咱们瞧瞧去!”为首的乃是当朝户部侍郎张池的儿子,张煜。

他身后的三个好友也是大约相同的身份。

朝廷其实限制官员子弟经商,这件事却放了口子出来,赚钱的机会本就不多,自然是要抓紧。

等他们躲着大雪到通州城门口搭得简易棚子边时,报名、筛选工作已经开始了,而且有县衙的人在维持秩序。

标语没有,老百姓不识字看不懂。

但是有个小厮一直拿着图画宣传,高声喊着,“各位父老乡亲,咱大明在吕宋那儿有打了胜仗,占了老大一片地!日子过不下去就跟着朝廷走,皇上已经下旨在那里准备种子、农具,支持咱百姓垦荒。”

二十年来,天子多行正义。

所以皇帝在民间的口碑很好,即便是个小孩也从小被教育说正德天子是爱护他的子民的。

毕竟红薯、丈地、免除徭役等等各种事情一波接一波,就算没有刻意宣传,老百姓也能自己体会得到,

更不要提,在通州地区,朱厚照还强力推行取消民牧,使得老百姓从养马的苦劳之中解放了出来。

“都来都来啊!给吃的,保管送到地方!”

一户户的灾民饿得两眼都放空也不知道听没听懂,反正排到他时问什么就答什么。

张煜是在边上听着的。

“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几口人?”

中年男子答,“小人吕全弟,家中四口人,是通州漷县吕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