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宰辅外放贴告示(第2/3页)

李世民身体底子比李玄霸好,李玄霸仍旧躺在床上躺尸时,李世民已经回宫里继续当勤政明君。

他回宫后,发现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和缓许多,甚至有点讨好的意味了。

李世民问过母亲后,得知父亲可能在后悔。

他一笑置之。

在听到母亲说父亲后悔前,李世民常常在梦里质问父亲是否后悔。

他仍旧对父亲有感情,不能接受每当有选择,他和阿玄都会被父亲放弃。

这种痛苦,就像是虫蚁啃噬着他的心,常常让他在夜深人静时惊醒。

还好有阿玄和小五在,他知道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才一直被亲人放弃。

母亲的爱护,阿玄的陪伴,小五的尊敬,让李世民能从痛苦中醒来,不被过去的阴霾一直笼罩。

几年过去了,李世民终于等到了父亲承认以前错了的时候。

他却没有如自己从梦中惊醒时所想的那样快意。

“原来我已经快放下了。”李世民伸了个懒腰,“原来……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会这么脆弱。”

不只是父亲对他,还有他对父亲。原来父子亲情不是经历了什么事都会一直存在。

不过李世民还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玄霸。

不管怎么说,既然父亲已经认错,就是他们大获全胜,该庆功了!

来,阿玄,再喝一杯!

李玄霸拉起被子遮住头:“庆功?我看你是想让我死。小五,快去向母亲告状!”

“好嘞!”李智云拔腿就跑。

李世民一把揪住李智云,开始例行欺负弟弟。

李玄霸把被子从脑袋上拉下去,叹了口气。

父亲认错了?不是很重要的事,继续休息。

我的病什么时候好啊,喝药喝得吃肉都是苦的,我恨喝药汤!

李玄霸决定,以后他不仅是太宗黑,还要当个中医黑!

等李玄霸终于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李世民都要开科举了。

李玄霸把后世科举的演变史一股脑丢给了二哥和友人,然后就咬死“我什么都不懂,你们自己看着办”,没有插手此事。

李玄霸生病,首相肯定当不了了。房乔不仅官复原职,还很快升职。

李世民犹豫了很久,才不情不愿地让魏徵补了剩下一个宰相位置的缺。

他很想让长孙无忌当宰相,但长孙无忌出塞了;

他试图召唤裴行俨回来,在南诏附近屯兵的裴行俨回信说南诏正准备投降,给大唐当小弟,此事没办完,自己绝不回来;

他又问薛收要不要当宰相,薛收力推魏徵当宰相。

“房玄龄和杜克明都对你太纵容,三位宰相,总要有个人持不同意见。以前那个人是阿玄,现在除了魏玄成,谁还敢指着你鼻子骂?”薛收道,“我虽然敢,但我有点不好意思,不如魏玄成放得开。”

李世民无语。

他就是不想被人指着鼻子骂,才不让魏徵当宰相。难道他不知道魏徵有宰相之才吗?

但想了好几个人都不肯当宰相,换其他人,李世民更不肯,只能捏着鼻子让魏徵升官了。

魏徵刚一升官,就被房乔和杜如晦砸了一头“科举演化史”资料。

房乔仍旧与魏徵不对付,不过公事公办,他只是语气差了点,该袒露的信息不会含糊:“这是当宰相才能知道的事,现在你一起来。”

魏徵揉着眉头道:“三郎君呢……唉,对了,他生病了。”

房乔道:“他没生病时也不帮忙。”

魏徵不理解:“为什么你不弹劾他?”

房乔道:“弹劾了他,他难道就能来干活了?既然知道没有意义,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像你一样沽名钓誉吗?我和你不一样,只想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有用的事上。”

于是魏徵宰相当值的第一天,房乔和魏徵就对骂起来。

杜如晦长吁短叹,时不时用眼神向上首处的皇帝求助。

李世民假装没看见。

房玄龄和魏玄成吵起来,魏玄成就不会找自己的茬了。阿玄说得对,他应该坐山观虎斗。

打得好!再来一下!

杜如晦:“……”

他想起了小时候看着别人打架会拍手鼓掌,模样超级可爱的孩童陛下。

但是陛下,你已经长大了,已经是皇帝了,能不能成长一点!

没办法,杜如晦只能自己劝架。

劝着劝着,他火气也上来了,把两人劈头劈脸一顿骂。

杜如晦也加入战局。

李世民从御案下的小抽屉里摸出一碟切得很细小的肉干,一边悄悄窸窸窣窣地吃零食,一边继续看宰辅骂架。

不过魏徵、房乔和杜如晦三人虽一直在吵架,但吵架也不会减轻他们工作的效率。

大概厉害的人都能一心几用,他们能在自己骂人的话中无缝加入工作交流意见,虽然吵得李世民耳朵疼,但每日该做的事都不会拖沓。

李世民每次召集三人宰辅开小会,都会在耳朵里塞点丝团,减弱噪音刺激。

上朝时,他也会在群臣吵架时把丝团塞入耳朵,等群臣吵累了再训斥他们不合礼仪。

后世的科举经验不能直接挪用,现在大唐的升官途径仍旧以荫官为主,没有太多官职给科举的官吏。

而且他们也很担心,考试厉害的人不一定做官厉害。

把“翰林院”改成科举士子学习为官知识、经验的地方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但这样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他们没打算在一开始就招许多科举士子。

这几年他们先积攒科举取士的经验。等隋朝旧贵老逝,凭借勋贵荫庇当官的人已经是无根浮萍,不能再依靠旧贵的影响力阻碍朝堂的政令。其余臣子不是跟着陛下打天下的人,就是科举入仕的人。他们的经验也已经积累足够,才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

不过科举取士的框架一开始就要搭建好,如今大唐地方上只是郡县两级,人口也不多,所以可以把童生考试取消,直接“郡试”接“京试”,“京试”后再进行殿试。

他们现在急需人才,就不隔年考试,明年先集中考一次。

为了迅速推广新的科举制度,三位宰辅都离开了京城,分别去重要的郡县直接安排工作。

历史中的唐太宗时期,遇到灾荒或者民乱时,唐太宗也是直接把宰辅和尚书们派去当钦差。这个时空,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也有这个习惯。

三位宰辅都离开了京城,李世民就一个人多做几份工作,也能撑得住。

不过李玄霸病好了,李世民可不会自己忙碌,让弟弟悠闲。

李玄霸刚下病榻就住进了宫中,模仿他哥的字迹帮忙批文书。

李智云和李昭一样,也领了京城的防卫,本来就有事干。但当他休沐的时候,就被兄长们叫进宫加班,还没有加班费,甚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