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长孙父子的来信(第2/2页)

他所能做的,就是让罗马、波斯和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的国王,无法阻止本国商人大批量将粮食运送到大唐西域。

为此,这三个国家都必须存在。

谁也不能强大,谁也不能衰落。

大唐会提供出兵以外的一切帮助,维持他们三足鼎立的关系。

正如长孙晟之前让突厥维持稳定一样。

现在长孙晟的脑海里只有粗浅的计划。他要继续出使,他将接触李玄霸口中那位阿拉伯的圣人,他还想完成汉朝使臣未完成的罗马之行。

长孙无忌会继续跟随在他的父亲身边,将大唐的节杖和……父亲的棺木送回大唐。

现在长孙晟还活着,但无论是长孙父子还是李世民与他的兄弟们,还有大唐知道此事的所有人,都知道长孙晟不可能完成这漫长的出使。

回到大唐的,只可能是长孙晟的节杖和棺木。

这一路,长孙晟和长孙无忌共同描绘了沿路地形地貌,记载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民情和军事情况。

他们不仅是使臣,也是出色的情报收集者。

这些资料在他们进入波斯的时候,就命人匆匆送来,以给李世民和高颎的出兵做参谋。

李世民确实可以明日再和高颎一起研究,但他睡不着。

他怎么睡得着?

李世民再次研究起长孙晟和长孙无忌送来的资料。

李智云见劝不住,便做到二兄身边,绞尽脑汁给二兄出谋划策,查缺补漏。

他的见解比起李世民要粗浅许多,但李世民并未嘲笑李智云,而是耐心地听李智云的意见,教导李智云的不足之处。

一如他以前教导李小五一样。

高颎路过了一次亮着灯火的书房,但没有打扰兄弟二人,很平静的转身离去。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留住精力帮助李世民统筹此次西突厥之战。

资料可以明天看,甚至可以后天看。与李世民一同表演君臣和睦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李渊也半夜起床来看了一眼。

当他看到李世民和李智云丝毫没有疲倦的谈论声之后,眉头紧皱又松开,最终揉了揉眉角,嘴边带着苦笑离去。

他相信自己如果现在去书房,二郎一定也会毫不在意地让自己加入讨论。

但他精神很疲倦,身体很疲惫,做不到陪儿子们熬夜。

所以这大唐,还是让年轻的皇帝来带领吧。

这一刻,李渊终于完全释然了。

“怪不得高昭玄老骂我。他和长孙季晟年纪比我大这么多还能咬牙支撑,我却连晚睡都做不到。”

不过在白天精力充沛的时候,自己还是能保持百射百中。

李渊迅速入睡,再无挂念。

第二日,将士们有条不紊地执行命令。

军队调遣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好像一开始就定下了所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