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巴巴罗萨[126](第4/7页)

有一位苏联人非常了解当时的形势,而且意志坚决,头脑冷静,他就是斯大林的“救火队员”——格奥尔基·朱可夫[164]元帅。朱可夫似乎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气质,使得斯大林不能像震慑他身边的其他人那样震慑朱可夫。而且,朱可夫在1939年与日本的边界冲突[165]中打了一个大胜仗。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并且会毫不妥协地把他要做的事情贯彻到底。朱可夫建议,苏军西方面军现有的前线部队应当在德军到达基辅前退防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一线。这两条河流一条向北,一条向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留下一处狭长的地带。这一地带的两翼相对安全,所以可以在这里组织防御,同时在防线后方组建预备队,并从西伯利亚增调军队。实际上,苏联所有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士兵能组成600个师,大约1 400万人(包括中亚[166]人),这一数字是德国所预计的两倍。而且,苏联在短时间内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将相当规模的工业撤到了乌拉尔河以东。这一决定是五年计划办公室的沃兹涅先斯基在6月24日做出的,它改变了乌克兰斯巴顿盆地[167]和第聂伯河下游扎波罗热[168]的工业,那里的涡轮机都被尽数毁坏。莫斯科地区撤出了500座工厂和50万名工人,使苏联的兵器工业能够在乌拉尔河以东的哈萨克斯坦[169]地区存活下来。一到达那里,这些工厂就开始实行配给制,并尽可能开足马力投入生产(英国的飞机制造工业也是如此)。接下来,他们将创造奇迹。

朱可夫的判断是正确的,至少德军将再次遭遇挫折。被围在明斯克的苏军顽强抵抗,但最后仍然被歼灭。到7月中旬,德军已经进入斯摩棱斯克这个连接两块大陆的大陆桥,这里是挡在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处地理屏障。与此同时,另一路德军也在向列宁格勒快速推进。接下来,德国人必须要做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们应当按照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的博克所认为的那样进攻莫斯科呢,还是向南进攻乌克兰,以便获得那里的原材料?如果选择第二种,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就得挥师南下。这一争论的起因是苏军的防线正在加强。在这当中,德军也进攻了大陆桥上的斯摩棱斯克。在这场战役当中,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南部的叶利尼亚组织了反击,使德军首次遭受重创。苏联人坚守阵地,尽管已经被包围了两个月,但德军仍然无法向前。德军损失了21.3万人,博克不得不停止前进。因为,德军的机动力量最远只能行进650公里左右,这一距离恰好是斯摩棱斯克的位置。坦克和卡车需要维修和保养。在法国,这一距离所能到达的位置是英吉利海峡,不过那里的路况是很好的。在东北方向,这一距离所能到达的位置是波罗的海3国[170],那里的民众由于从斯大林管制下获得了解放,因此能为德军提供很多帮助。

屋门已经踢开,房子也确实塌了下来,但只塌掉了一小部分。毕竟,这是一幢巨大的房子——苏联的领土面积是德国的60倍。随后,德军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休整期。在这当中,希特勒第一次和他的将军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将军们主张攻打莫斯科,而希特勒却认为,莫斯科不重要,这场战争是为了获得煤炭和石油,所以他要攻打苏联南部。希特勒命令大军挥师南下,在基辅附近包围苏联军队。希特勒非常幸运,因为斯大林不同意将这些部队后撤到基辅以东。于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向南推进,克莱斯特的装甲集团军也从克列缅丘格向北移动。在戈梅利,两支巨大的苏军部队被歼灭,到9月17日苏军已经损失了50万人。这是德军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前方就是顿涅茨盆地和克里米亚半岛,北高加索山脉也不再遥远。基辅陷落,66.5万人被俘。在干燥的平原上,德国空军与装甲部队配合默契,令苏联人措手不及。随后,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前。克莱斯特渡过了第聂伯河,直指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171],并于10月6日将10万苏军围困在了亚速海北岸的别尔江斯克。10月24日,德军攻克哈尔科夫[172],接着又于11月20日攻克罗斯托夫。克里米亚大部被毁,只有塞瓦斯托波尔[173]和向北高加索地区延伸的狭小半岛刻赤[174]幸免于难。在北方,德军于9月中旬开始对列宁格勒实施狂轰滥炸,成为这座城市苦难的开始。出于报复,芬兰军队也经由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从西北方向进逼列宁格勒。9月15日,列宁格勒被围,德国人决定以饥饿为武器夺取这座城市。随后,这里将有100万人死亡,这一数字超过了英国和美国在“二战”中所投入的兵员的总和。在这个冬天,列宁格勒仅靠附近拉多加湖上一条脆弱的生命线艰难维持。随着拉多加湖冰层加厚,到第二年1月,人员撤离和补给运输都有所增长,这座城市才终于没有陷落。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芬兰人懂得适可而止。他们收复了1939年失去的土地[175],但曾经是沙皇俄国骑兵将领的芬军指挥官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176]元帅非常了解俄罗斯人。他说,如果我们继续向前,那么他们绝不会原谅我们。因此,列宁格勒没有陷落与芬兰人关系重大。

1941年10月上旬,德军对莫斯科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台风行动。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通过奥廖尔、布良斯克和图拉[177]向北进发。现在,这3座城市已经成为俄罗斯军事史上的著名地点。在莫斯科以北,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南下通过维亚济马[178]和曾经是俄法古战场的博罗季诺。德军的兵力将近100万,另外配备有1 700辆坦克和1.4万门火炮,但飞机只有550架(德国空军已经又损失1 603架战机,另有1 028架损坏)。德军计划集中兵力攻击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然后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围莫斯科。苏联红军拥有125万名士兵、1 000辆坦克、7 600门火炮和不到1 000架飞机,但训练不足和武器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德军的两个装甲集团军从北部冲破了苏军匆忙建立的防线,当他们在维亚济马会师时,他们对苏军形成了合围。苏军继续战斗,拖住了德军的30个师。而在一年之前,法军在类似的境遇下放弃了抵抗。很多苏军士兵逃出包围圈,随后加入到莫斯科西侧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当中。在南部的布良斯克,情况也大致相同。古德里安经由奥廖尔包围了苏联红军,并在空军的大力配合下,于10月6日攻下了布良斯克。两支苏军部队被围,但是没有投降。此外,苏军还在身后的姆岑斯克附近新建了一条防线。1941年10月7日,德军的进攻开始遭遇雨季。道路泥泞,无法前行。这时,苏军开始用自己的T–34新型坦克从树林里伏击德军坦克,肆意蹂躏处于劣势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德军坦克只装备了75毫米口径的主炮,只能从后方击毁T–34坦克。10月中旬,德军在莫扎伊斯克防线遭遇了坚决的抵抗。此时,朱可夫已经离开列宁格勒,来到了一片混乱的莫斯科,并接手了那里的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