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918(第6/6页)

德国人的反应和行动要更加笨拙不堪。中左派的领导人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和菲利普·沙伊德曼都非常现实,想要采用“十四点计划”,但德国的将军们只是在10月5日大致看了一遍,外交官则以为这些计划可能是有用的谈判要点,但没有更大的价值。于是,外交照会在德美之间来回互换——威尔逊总统在8日、柏林方面在12日、威尔逊总统在14日、柏林方面在20日,其后在月底还进行了另一轮照会交换。如果德国人更现实一些的话,也许就能够拯救一些事物。但他们心存幻想,执迷不悟,尤其是在10月12日他们愚蠢地犯下大错,竟然击沉了英国伦斯特号(Leinster)客轮,造成450人溺死,其中包括130名妇女和儿童。此外,撤退的德军在经过佛兰德斯地区的过程中,向井中投毒并砍死果树。威尔逊总统开始时的提议宽宏大量,充满了高尚的情调,这曾令他的盟国惊骇不已。但现在,他提高了要求——德国必须成为一个拥有真正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潜艇战必须停止。马克思亲王接受了这些要求。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鲁登道夫却彻底改变了他原初的行动方针,并开始编造一个非常危险的传说——德国没有真正输掉战争。他来到柏林,根本没有去聆听德皇的个人意见,就宣布德国能够继续战斗。10月26日,他废止了由他自己任命的外交部官员所宣布的停战条款,并与遭他羞辱的德皇一起划船小游。对于马克思亲王和他那些好心好意的左派同僚们,他则挖苦道,“这些人可以吃上几口他们为我们军人熬煮好的汤食”。政府官员的命运确实如此。军队领导人的声望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在战后的一个关键时刻,鲁登道夫利用他自己的影响力把希特勒带入政坛1。10年后的1933年,身为总统、年高昏聩的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与此同时,尽管德军的士气处于崩溃之中,但最后的危机之所以突然发生,却是由另外一次绝望的行动引发的。德国海军和陆军之间的竞争已经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在战争中的努力,而就在人们对于这一情况进行着奇怪争论的过程中,德国海军司令部决定采取最后一次疯狂行动。海军总参谋长冯·莱韦措上校已经预见到德国所有大型战舰都有可能会被协约国扣留,不可能留下来用于最终重建帝国海军。他认为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沉船海底,获不朽声名”。海军司令部于10月27日下达命令,公海舰队向着泰晤士河入海口这一大致方向上起航作战。8万名水兵和锅炉工对于要葬身海底毫无热情。他们先在基尔港,随后在吕贝克和威廉港发动兵变。起义很快蔓延到科隆和慕尼黑,有位演员甚至接管了慕尼黑的政权。当时的德国出现了俄国1917年时的氛围,也建立了工兵代表委员会。在马克思亲王领导下已经接管政府的社会民主党人认识到,如果要避免布尔什维克革命,就必须采取有效行动。必须立刻毫不拖延地停止战争,德皇必须退位。将军们把这一情况原原本本地禀告给了德皇,11月9日,德皇退位(并逃到了荷兰)。与此同时,共和国在柏林宣布成立。无论如何,德国处于混乱之中,立即停战的时机已经来到。德国的一个代表团前往位于贡比涅森林中福熙将军的总部,炮击于11月11日上午11时终止。停战条款非常严厉——德国不许再战,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德国没有被占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但不管怎么说,战争结束了。

说明:

1 在1923年,他与希特勒一起试图在慕尼黑发动政变,他使得希特勒成为了受人们尊重的人物。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在有人指出他所写东西的本质之前,人们认为他是第三帝国的唯一一位公开反对者(鲁登道夫觉得第三帝国在反对天主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于1938年病逝,第三帝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在葬礼上,悼念者带着古怪的钢盔,并都发出了奇怪的呜咽声。

[87] 他是激发瓦格纳创作《威森东克之歌》的那位女士的孙子。威森东克女士(1828~1902),德国文学家,瓦格纳的情人。瓦格纳采用她的五首诗作,谱写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套5首独唱声乐。——译者注 [88] 尼尔·弗格森 (1964~ ),英国籍苏格兰人,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斯柴尔德家族史研究权威。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译者注 [89] 指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的关于世界和平的计划。具体内容包括:(1)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2)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4)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行列;(7)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11)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后来有人把追求民主、宣扬道义、防止战争、倡导和平、民族自决和美国的世界责任的人们称为威尔逊主义者。——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