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达达尼尔海峡(第2/7页)

正常情况下,很难说服英国海军指挥官用战舰和船员去冒险。卡登的第一次袭击并没有尽全力挑战土耳其人的防御。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没有指挥大型舰队的经验。也许就是因为这两点,他没有命令舰队进入2.5英里(约4公里)宽的海峡入口,甚至都没敢靠近。他只是命令舰队在3英里(约5公里)外用炮火轰击海峡堡垒。太阳落山后,他命令停止炮轰。他的副舰队司令约翰·德罗贝克(John de Robeck)要求继续轰击,但被拒绝。卡登原想第二天再攻击,但是第二天极坏的天气妨碍了视线。舰队只好在海上等待。此时,土耳其防御部队判断,马上会有一次重大的入侵行动发生,急忙加固防御据点。

2月25日,在约翰·德罗贝克的指挥下,英、法舰队再次发动攻击,卡登很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未能参加。海峡的防御堡垒受到炮火猛轰,舰队派遣到岸上的袭击部队几乎没有受到阻力。所有外围堡垒在24小时内失去抵抗力,堡垒守卫不是被消灭就是逃跑了。有几艘大型军舰开进达达尼尔海峡,但不敢深入。如果再向北航行,海峡的宽度只有1英里(约1.6公里),岸上有虎视眈眈的堡垒矗立着,十分危险。此外,在海峡水下有许多水雷,这对军舰的威胁更大。

清除水雷成为海军最头疼的事。临时扫雷艇上的平民船员遇到炮火袭击时拒绝前进。派去替代平民船员的海军船员既缺少操纵民用拖捞船的经验,也缺少操纵复杂的扫雷工具的经验。一个由7艘扫雷艇组成的小型舰队冒险进入海峡,土耳其人立刻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其中一艘被击沉,其余吓得逃跑了。问题不止于此。英国人和法国人缺少航空侦察,土耳其的榴弹炮从沿着海峡的山脊后面发射,军舰上的大炮射线较平根本轰击不到土耳其的榴弹炮。德罗贝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前进太不慎重。他在这一点上与卡登的意见相同。他命令舰队撤退了,军事行动开始出现拖延,德国人和土耳其人看到敌舰撤退,立刻恢复修建防御工事的工作。由于丘吉尔远离战场,无法理解战场的情况,只是不断发电报催促卡登前进。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对俄国人是有利的,但是俄国人却不介入,这个现象成为一段趣闻。俄军有大量军队,就在不远的北面看着(包括俄国黑海舰队),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最终目标是君士坦丁堡,沙皇馋涎这座城市已经有几个世纪了。俄国外交大臣赛奇·萨索诺夫对这次海军行动很不积极,其原因与他在8月份反对同土耳其结盟的理由完全一样。如果土耳其成为俄国的盟友,俄国就等于被禁止攫取君士坦丁堡,也不能去抢夺奥斯曼帝国的其他领土。如果英国和法国获得君士坦丁堡,他们不可能把到手的财产交给俄国。如果君士坦丁堡不能为俄国独占,那么谁都不能占有它。“我非常不喜欢让我们的盟友占有达达尼尔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想法,”萨索诺夫后来说,“当我们的盟友最终决定实施加里波利远征时……我难以掩饰这个消息给我带来的痛苦。”

还有更坏的消息等着俄国人。3月1日,协议国取得重大成就,那个鼓励英国和法国派遣军队进入萨洛尼卡和利姆诺斯的希腊政府,决定向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提供3个师的兵力,换句话说,希腊政府放弃中立政策。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都有可能跟着希腊的样子改变政策,期望在打败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后能获得一份战利品。在达达尼尔海峡实施步兵登陆的好处变得明显:清除土耳其的堡垒后,军舰的安全有了保障。霞飞和弗伦奇没有理由反对。

但是,萨索诺夫不许希腊介入。对俄国人来说,英法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已经够糟糕的了;再让希腊这个潜在的巴尔干地区的挑战者介入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俄国政府坚决说不。在给雅典的一份电报中,萨索诺夫宣称:“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不许希腊参加同盟国对君士坦丁堡的行动。”爱德华·格雷爵士试图缓解紧张,答应俄国战后君士坦丁堡和周围的领土归俄国所有。但是,格雷的行动太晚了。俄国拒绝希腊介入的消息传开了,雅典处于混乱之中。希腊修改了原计划——如果保加利亚参加达达尼尔海峡战斗,希腊才愿意参战。希腊人害怕,如果自己大量军队去爱琴海的对面,保加利亚有可能发动对希腊的攻击。巴尔干人本性善变,就是与众不同。由于很难把保加利亚拉入协约国,最后与希腊人的谈判不欢而散。

这个变故的后果相当严重。在当时的情况下,希腊3个师的兵力是无价之宝,正如土耳其军队编撰的达达尼尔战役历史中说的那样:“希腊参战将使登陆半岛成功的希望加大,利用地面部队占领达达尼尔海峡相对容易。”后来,希腊政府因此事垮台。新政府对德国友好,希腊国王喜欢德国,因为王后是德皇威廉的妹妹。

就在政治局势变得复杂、卡登因天气问题止步不前的时候,英国领导人中出现分歧。极力主张攻击达达尼尔海峡的丘吉尔,要求卡登和德罗贝克继续前进。海军上将约翰·费希尔(John Fisher)开始表示怀疑,此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志性人物,类似于基钦纳在陆军中的地位。大战开始时,他本来已经退休,但被召回,他与丘吉尔一直是亲密的同盟。他最偏爱的方案是在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登陆,这个方案是当时大家认为风险最高的一个。他把达达尼尔海峡看作自己方案的竞争者,坚决反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他判断,没有数千地面部队的支持,攻击达达尼尔海峡不能成功。自此,他与丘吉尔开始相互背离。

约翰·弗伦奇爵士趁机扬言不派兵去西线将是一个令人永生后悔的错误。他说:“攻击土耳其对德国人有利,实现了德国引诱土耳其参战的企图,德国希望敌人从胜负决胜点抽走部队,这个胜负决胜点就是德国本土。”

丘吉尔认为,达达尼尔海峡不需要陆军参与战斗,所以与弗伦奇并没有冲突,继续开导卡登为了胜利不要害怕损失。“不可避免的损失必须接受。”他在电报中宣称,“敌人已经疲惫不堪,变得焦虑。时间最珍贵。”基钦纳坚决支持丘吉尔,针对当时的局势说:“英国已经开始夺取海峡的计划,绝不能放弃努力。”(尽管劳合·乔治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但他给出一个很好的评论,继续打一场无法获得胜利的战斗,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想法。)

基钦纳再次决定派遣第二十九师去爱琴海执行任务。但是,这次任务不是在萨洛尼卡,而是在达达尼尔海峡。第二十九师将与从埃及调遣过来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部队组成一支新的远征军队。这支军队的司令官是基钦纳的老朋友伊恩·汉密尔顿(Ian Hamilton),他是一位62岁、身材瘦长的老兵,曾在印度和布尔战争中服役,日俄战争期间曾做过观察员,有在战场不怕死的美名。他立刻离开英格兰,不过,他手上没有任何具体命令,也没有与作战任务吻合的参谋人员。他需要先乘坐火车快速奔向地中海,接着乘坐快艇,争取在几天后抵达爱琴海。当他到达爱琴海后,他需要认真判断当地的形势,再决定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法国人为达达尼尔海峡行动新集结了一个步兵师,向爱琴海进发。霞飞对此很不高兴。本来这次行动被认为是纯海军的行动,而此时已经有8万步兵牵扯进来。在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慷慨诱惑下,萨索诺夫的担忧消失了,俄国人也决定派遣一支部队参加战斗。俄国为参战开出了一个不小的条件——要等到英国人和法国人攻入马尔马拉海之后,俄国人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