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与总体战(第2/6页)

按照计划,用于经济界和商业界的巨额信贷资金,则从中央银行贷出,并在德国各大城市及时设立小额贷款处,用来抵消商品和有价证券的大量款项。

按照政府所授予的权力,中央银行统一把短期无息国库债券和政府汇票和商人所持有的可兑换汇票一样,作为其纸币保证金。

为应对紧急情况而储备的钞票(20亿马克小额中央银行纸币)也统一交由中央银行支配,用于市场流通。

为了配合早已颁布的法规草案的实施,中央银行实施强制汇率,免除现钞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个措施是德国为了民族生存,为了渡过难关,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强制措施,它意味着政府废弃了经受40年考验的金本位制。与此同时,因为战争的需要,德国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央银行相对于国家的财政独立地位。

然而,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德国政府既没有采取任何其他战备措施,也没有要求德国财政大臣做好非常时期实施财政计划的基本方针的工作。财政部门对为保证作战胜利筹措必要资金的途径自行决定。

虽然德国于19世纪末才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巧妙地运用信用这种手段,但是在过去的125年中,由于国民生活日渐富裕,没有必要因为财力不济造成战争功败垂成而担忧。我们可以断然地说,为捍卫祖国的利益,不但有作战能力的德国人会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前线,奋勇杀敌,而且后方的全体人民也会自愿承受巨大的物质牺牲。

对这样一个国家(认为黄金准备金不可或缺但是却没有认识到金融的本质)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适合的财政动员措施。此外,它还要实行其他经济措施。我记得,当时德国政府采取了延期偿付的措施,进而推迟了偿还债务的时间。

鉴于世界市场已经不再对德国开放,德国政府为了将战争进行下去,只好采取在国内借贷的方法,民众购买内债的金额高达840亿马克。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不一样,没有采取增税政策。事实上,英国等敌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债过日子,这点举世皆知,无需多言。

在美国参战之前,犹太人和罗马教廷的世界资本家就假借美国的名义,提供大量资金给德国的敌人,后来,美国参战了,它的目的是收回它的资本。

由于世界大战和世界资本家造成的经济灾难,导致各国财政出现大混乱和动荡,除了英国的财政状况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今各国究竟能为战争筹集多少资金,的确是个未知数。

倘若未来战争正如犹太人和罗马教廷所预期的那般,那么世界资本家一定会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战争。当然,像在世界大战中一样,他们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将所谓“战胜国”及其民族纳入犹太世界共和国的经济集体中或者是当成罗马教廷的神权国家统治的一部分。

这种事情已经在世界大战后那些战胜国那里看到了。奥匈帝国将军蒙特库考里曾经说过,战争首先需要的是钱,第二还是钱,第三仍然是钱。腓特烈大帝也反复强调金钱和军队实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腓特烈大帝之所以能够进行7年战争,是因为有英国财政的大力支持。

长时间以来,金钱对战争的重要性一直为世人所认可。我们的祖先没有金钱却依旧能够作战,那是因为当时的战争完全是人民群众的事情,但是今天已经不可能了。

但是,总体政治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持作战和民族的生存,而且这些途径已远远超过1914年德国战争动员对财政部门所采取的措施。

我认为,只要战争获得了国内支持,那么它就能筹集资金以供作战之用。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国家不能违背健康的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否则军队将会受到危险的反冲击。

一定要从国外进口民众生活和作战所需的物资时,情况则彻底不同。因为,国内的支付办法跟国际上的支付办法是不一样的。现在,如果没有外汇,国家只能动用黄金购买国外货物,如此将对国内币值产生影响。但是,战时,也只能这样做。

世界大战爆发时,政府对德国发行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限制。这是正确的做法,今后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尽管当时由于道威斯计划[2],中央银行相对于国家的独立地位比任何时候都高,但是总体政治要求发行银行置于国家权力之下。

在许多国家中,金本位制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对我们而言,金本位制的基本原则就是流通的货币必须要有三分之一的准备金,但它在世界大战中被废弃了,现在德国政府的准备金数量极为有限。

借助阴谋诡计,世界资本家威逼各国人民使用一种“国内货币”。这种货币的保证金立足国内,它的币值跟以前的币值完全不同。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如果确定另外一种价值标准,那么不再使用金本位制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倘若人民群众不去银行存钱,而是将现金留在自己的家里,那么国内币制便形同虚设。

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它保证货币能够正常流通,它的金融业才会长久地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大范围实行无现金交易,如果从财政技术角度上看是确实可行的,那么它将会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

金本位制、币制在一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和作战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应自始至终致力于为总体战创造一个坚实的财政基础。

在前文中提到的“战争恐慌”和全体人民乐于承担的“物质牺牲”表明了,在经济领域,民族的精神状态对保证战争的进行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它表明一个领域对另一个领域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总体战也不例外。

如果国家不运用另一种全新的货币制度,那么不安定因素和“战争恐慌”就会进行破坏活动,比如提前关闭交易所,限制从银行和储蓄所的提款数额。至于牺牲方面,政府只能袖手旁观,因为它没办法代替民众募捐和认购,除非它采取强制募捐和认购,但这是不可行的措施。因为,大多数人的口袋里并没有钱。

无论如何,为了总体战的准备和实施而采取的财政政策,一定会对民众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人民将为国家的生存献出生命当成一种应尽的义务,而将倾尽家财看成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时,这种影响会更大。如果人民认为全民族是一个同命运的集体,自己又是其中一员,那么这种影响才会小一些。

在这里,民族精神团结的意义和一个民族对总体战彻底地理解所具有的意义,可谓清晰明白。只有这样,那些“不满分子”的阴谋活动才会失去立足之地。另一方面,总体政治要做到秉公执法。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慷慨解囊的钱财,一定要全部用在公事上,官员不能贪赃枉法,更不能沦为窃取民财的盗贼。这种事情在世界大战中就曾经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