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态构成(第2/3页)

这个灾难性的结局为我们指出,完全依靠外国资源在世界上立足是非常危险的。虽然现在已经时过境迁,我们仍然可以从当时荷兰的情况看出同今日英国情况的几分相似之处。虽然这些情况在美国并不受到重视,但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想要保持国内的繁荣富强,就必须保持和加强其在海外的力量。人们可能不满足现有的政治特权,然而等到他们缺少面包、牛奶的时候,他们就会惶恐不安。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从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还是富足程度而言,美国都几乎跟法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当年在法国发生的悲剧已经在美国重演。最初,美国人的祖先只是占领了一条狭长的沿海地带,虽然这些地方并不发达,但它有肥沃的土地、众多的港口、多产的渔区。这些先天性的物质条件加上英国移民与生俱来对海洋的热衷度,让他们的血液沸腾,这也正是建立起一个海洋强国的前提。最初的原始殖民地都是在海上或者在濒临大海的一条支流旁边,所有的进出口都趋向于同一片海岸。对海洋的狂热欲望以及它在公共福利中的表现,让它在人们心中广泛地流传。还有一种更为现实的动机,那就是少量的投资就能换取丰富的海上财富,因而航海业也就成了私人获取利益的平台。

到了现在,权力的中心已经不再是沿海地区。各种报纸、报刊都在相继描写内陆地区蕴藏的巨大财富和丰富的资源。这样一来,资本在内地就找到了更加方便诱人的投资场所,海岸地区反而被忽略了,这种做法使得海岸线变得死气沉沉。美国人放弃了墨西哥湾太平洋沿岸,还有接近密西西比河谷中心的大西洋沿岸,当美国人再次感到海上有利可寻时,他们将会再次努力为海上力量奠定基础。到那时,那些了解历史但无视历史的美国人,将会重新审视法国当年因为缺少海上力量而受到局限的教训,他们也将深深为由于国内财富的充足却忽视了海上力量的做法而捶胸顿足。

在各种影响海权的自然条件中,像意大利那样的地理形状是最奇特的,意大利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中央的山脉将其分成两个窄长条,联结港口的道路沿着山脉一路伸展。意大利只有完全控制了海洋,才能够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绝对安全,因为意大利人根本无法知道,敌人会在本国国境线的哪个地方发动袭击。但是,如果意大利有庞大的海军盘踞在中央地带的话,在某个地段被敌人严重破坏之前,还是有望攻击那支逼近其基地与交通线的舰队。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也同样狭长,它的最顶端是基韦斯特,虽然这个半岛地势平坦人烟稀少,然而第一眼看去,会觉得它与意大利非常相似。当然,这种相似性仅仅是表面上的,如果墨西哥湾成了一场海战的主战场,那么通过陆地到达岛顶端的交通线将会意义非凡,并且随时可能受到攻击。

当一个国家不仅由海洋组成其边界,或者海洋把这个国家包围起来,还把这个国家分割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的话,那么,控制海洋就不仅仅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是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了。在这种情况下,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使这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变得非常强大,要么就使得这个国家软弱无力,这正是目前意大利王国连同其撒丁岛与西西里岛的情况。在意大利王国还很年幼并且财政收出不足的前提下,其领导人就能极具前瞻性地发现这一点,并建立起一支力量雄厚的海军。他们认为,以意大利的岛屿作为海军基地,甚至比以大陆为基地要好得多,因为意大利半岛上没有安全畅通的交通线,如果敌人入侵,陆地上的军队将很有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同时还会受到海上力量的威胁,这种困境是非常可怕的。

爱尔兰海把大不列颠群岛分割开来,它不像是一个分割物,更像一个港湾,但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它对联合王国造成的威胁。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海军几乎跟英国和荷兰的联合舰队实力相当,爱尔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当时这个岛几乎全部被法国人和当地人控制。这时的爱尔兰海不但成了法国人的一个优势,还成了英国人在交通线上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只不过法国人也不敢孤注一掷,把他们的战列舰开进这片狭窄的海域,而是把准备登陆的远征队调到南部与西部的英国海港。在决定胜负的时刻,被派到英国南部海岸的法国海军彻底打败了英荷盟军;就在这同一时间,25艘法国护卫舰驶往圣乔治海峡,攻击英国的交通线。驻扎在爱尔兰的英军陷入包围,岌岌可危。但是博因河一战及詹姆斯二世的逃亡使得战局出现了转机,从而挽救了英国陆军。这种进攻交通线的行动,属于战略问题,跟1690年一样,都对英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处在同一时期的西班牙,由于无法由一支强大的海军将各个海上的领地连接起来,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让其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虽然西班牙已经衰落,但它还占领着尼德兰、西西里,以及其他一些意大利土地,再加上其在新大陆拥有的广阔殖民地。然而它的海上军事实力却非常软弱,当时有一位荷兰的博学大家指出:“在西班牙广阔的海岸线上,航行的都是荷兰船只。从1648年西班牙跟荷兰签订合约以来,西班牙的船员和水手越来越少,以至于他们公开租用荷兰的船只开往西印度群岛。这在之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那时候他们会非常小心谨慎地将所有的外国人拒之门外。”他还说:“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西印度群岛处在西班牙的腹部,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它与西班牙的头部相连接。那不勒斯与尼德兰就像西班牙的两只生病的胳膊,无法为西班牙效命,因此,如果离开海运的话,西班牙将无法从这两个地方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在和平时代,西班牙可以随时租用荷兰的舰船,但是一旦发生战争,我们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和隔阂。”

在半个世纪之前,一位亨利四世的主要大臣萨利,就十分形象而准确地把西班牙比喻为“一个双腿和胳膊都强壮有劲,但是心脏却极度衰竭的国家之一”。自那之后,西班牙的海军就屡屡遭受劫难,有时候甚至全军覆没。这不仅让国家蒙羞,其国力也每况愈下,带来的是商业航运被毁,制造业也随之消亡。能让西班牙政府苦苦支撑下去的,不只是遍布全国的工商业,也是来自美洲的运宝船,这上面装载着大量的白银,然而这些船只却时常会受到敌国舰船的袭击。由于损失掉6艘大帆船,运宝船的活动被迫中止了一年多。当尼德兰大战正在如火如荼时,由于荷兰人对海上的绝对控制,迫使西班牙人放弃了海上交通线,不得不选择漫长昂贵的陆上交通线路来运送军队,这样一来它又必须面对战略必需品的增加,以至于达成了一个非常滑稽的协议,就是由荷兰的舰船为西班牙军队运送战略必需品,也就是说,荷兰的舰船在供养着自己的敌人。作为回报,荷兰人得到了在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香料。在美洲,西班牙人同样孤独无依,迟迟得不到国内的援助,只好躲藏在战壕后面苦苦支撑。不过在地中海地区,这种窘状有所改善,因为荷兰人根本就对那个地方不感兴趣,而英国人同法国人还没有开始漫长的为争夺其控制权进行的斗争。到了后来,没有海上力量的西班牙逐渐失去了尼德兰、那不勒斯、西西里、梅洛卡、哈瓦那、马尼拉和牙买加,这些土地后来数次易手。总之,海上力量的衰败是西班牙全面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从这个深渊中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