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国的崛起(第2/6页)

在今天,美国就需要看清欧洲形势对自己直接和必然的影响。德国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世界政治中称霸,而且正在公开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比英国海军还要强大,比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海上力量都要优越。德国作为一个已经独立的国家,它正无可争辩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但它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因为世界各地都意识到了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气场,无论是在某个地方的防御,还是德国同其他国家的争端。对于美国来说,这种形势的具体特征同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特别是门罗主义的提出和美国南北战争这段时间所面临的形势无二。

如果德国一旦强大起来,它所造成的影响将是惊世骇俗的,它比往日的形势更加让人担忧,因为当今的国际竞争比1860年要激烈得多,而这种状况的出现要归功于1870年后德国从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同以前一样的是,这种对峙还是由海洋引发,而海洋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临海国家的边界线。这个世界已经习惯了由一支实力强劲的海军主导着它,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支海军的拥有者——英国。我们还意识到,海上霸权总是跟这个国家在商业上和工业上占有的优势地位相一致。今天,德国和英国为了争夺这种优势已经蠢蠢欲动。这种利益的需求使得各国都在海外寻找市场,并力图以足够的优势力量控制海外市场,使其完全听命于自己,这种控制发展到最高程度就是绝对的占有。这种形势目前正在盛行,它表明一个国家如何依靠自己的权力来开拓海外市场,如何为自己的工商业创造优势。英国人所秉持的贸易自由政策是完全建立在简单的优势上的,而现在这种优势已经摇摇欲坠,自由的贸易体系也将颠覆。在1878年,英国同意由奥地利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实施军事占领,虽然那时候黑塞哥维那在名义上还是土耳其的省份。但当奥地利占领这些地区以后,就大幅度地调整关税,英国也就接着被挤出了当地的市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门户开放”这个词汇就是对通过公开或隐蔽的占领领土而在这片领土上推行贸易独占政策的嘲讽。

无可争议的是,这种纯商业的竞争完全是基于经济和工业效率。然而,不管一个国家的商业贸易政策如何高明,它也只会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使本国的商业单纯依靠竞争。一旦它手中掌握了权力,就不会不使用它;而之所以没能使用这种权力,就是因为它还没能完全占领某片领地。于是,便产生了两种结果:一是还有一些国家想要占有这块地区;二是这块领地上民众的自我保护手段。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前,一位在德国声名卓著的人说:“如果德国不能抢在其他国家以前抢占大片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立足的话,那德国只有认命了。”我们应该完全相信这话是出自真心的。

不过,国家是被一些偶遇的机会支配的,而且它非常愿意被这种机会所利用。在1898年初,谁能够预料到美国会占有菲律宾呢?那时候,菲律宾群岛既不是美西战争的起因所在,也不是美国人的战争目标,而且我还亲身经历了美国政府内部对抢占菲律宾的强烈反对,所以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一个国家接下来会做什么,或者是必须做什么。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某件问题的争议上,谁拥有足够的实力谁就能占据上风,而大家都会充分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目前,德国需要的大部分商品市场已经在它的控制之下,这种状况决定了德国人的目的和发展海军的野心。不过,德国的前途并不能依赖单纯的海军力量,还有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海军力量在权力的运用中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的海军力量不够强大,那么在海外运用其他的力量就免谈,并且,海军还需要具备随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挥作用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必须拥有足够的海军基地,而要建立海军基地就必须在海外占领土地,如同德国在中国炫耀武力,并迫使中国将胶州湾割让给它。不过,按照德国首相的说法,夺取胶州湾不是偶然的、没经过考虑的孤立行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德国一直想要在远东拥有一块陆上基地。这番话充分表明了海军基地的重要性,而海军基地本身就是称霸世界这条锁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条锁链的结构为:工业——市场——控制——海军——基地。

这条锁链完整地反映了英国海上力量成长壮大的过程,正是英国海权的成长使得英美两国在门罗主义实施起到南北战争结束这一段时间里,展开了土地占有权的争议,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就像“疲惫的巨人”这个词说的那样,英国渐渐无力管辖这么大片的领土。那个时代的英国政治家也想到英国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但是骨子里的贪婪让英国欲罢不能,它的工业要求开拓更多的市场,它的海军依然傲视世界,在海上找不到对手。幸运的是,虽然英国意识到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两国之间又冲突不断,但在1812年英美战争中自己一无所获后,英国人虽然想侵占美国领土,但是一直没有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英美两国一直和平交往,美国人的许多要求也被英国人所接受。

上面提到的种种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行动中都能见到,从中我们看到,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各国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军事实力的竞争,无论这种竞争是否能用外交手段调节,或是被国际法约束,或是处于两个国家还是两个集团之间。对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力量的认识上,还应对国家行动产生的种种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进行评价。力量均衡就是处在天平两端的力量既相互平衡又容易浮动,19世纪的欧洲就是这种状况。这种状况的发生也促使了国际协调思想的起源,就是大国必须和其他国家步伐一致,通过协调或者权力分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达成某种共识的时候,它就具备了合同的约束性。虽然所有的国与国之间达成的协议都具有以上性质,不过当今的协调从广义上讲是指各国之间通过双边交流和国际会议,进行广泛的交流协商,从而对具体问题达成具体的解决方案。正是由于大国之间的协商,才决定让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俄国在克里特岛联合驻军,以维持克里特岛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居民关系的稳定。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希望希腊以及土耳其实现统一,并从土耳其那里得到支援,但是当今的这种局势使得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并给欧洲带来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与众不同的是,德国拒绝参与这种国际协调,原因是它和刚下台的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关系不一般。还有就是,5年前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也是各大国之间的协商会议,通过这个会议达成了法国和西班牙在摩洛哥进行某些举措,而这两个国家同摩洛哥之间有直接的利益关系。通过这种会议取得的结果就其表面而言是大国间的一致认同,而不是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取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