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仇敌满天下(第6/17页)

在“养”电中,包括韩复榘在内,总计有旅长以上十二名西北军将官列名其上。这些人除石友三、马鸿逵、庞炳勋与韩复榘有所联系外,其他人全都蒙在鼓里,名字是韩复榘给代列上去的,为的是壮大声势。

韩、石是结盟兄弟,且因为同病相怜,所以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不过他们在性格上又有着很大差异,韩复榘为人胆大敢干;石友三则比较胆小多疑。石的行动差不多都是唯韩马首是瞻,韩不动,石就不动;韩一动,石也会举旗一致行动。见韩带头首倡,石友三立即率部从南阳驻地赶来郑州与韩会合。

马鸿逵的总部正好撤至洛阳。韩复榘派参谋长带话过去,说:“我们的队伍从前都是经由西北打出潼关的,西北地方的穷困,我们亲身经历过,现在又要退往西北,军队岂不都要饿死?”又说:“你又不是冯的嫡系,打起仗来,先得牺牲你,不如我们回师郑州,再作良图。”

马鸿逵急忙召集幕僚商议。幕僚认为:“不可背冯,况且老都统(指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西北回族元老)现在潼关和冯玉祥在一起,如随韩东开,岂不要连累老都统吗?”

马鸿逵为人胆小,在这一点上跟石友三有相似之差。他左右为难:“如不随韩,恐被其解决。”眼泪鼻涕地哭了一场之后,还是决定随韩东开。

庞炳勋和马鸿逵一样,都不是冯玉祥的嫡系,所以也在韩复榘的拉拢范围之内。之前韩复榘曾对庞炳勋进行试探,当着他的面,庞炳勋痛哭流涕,说:“总司令排外,我的部队打过多少次硬仗,损失很大,硬是不给一点补充。总司令待人不公平,我们有如孤哀子,没人管……”

韩复榘觉得比较靠谱,一边百般安慰,一边在心里把庞炳勋列为了自己的同盟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行动计划差点就栽在了庞炳勋手里。

庞炳勋打仗时瘸了一条腿,外号“庞瘸子”。这是个老江湖,素来机诈过人,他朝着韩复榘掉几滴眼泪,骂上两句,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并没有拿韩当亲人朋友的意思,更不能说明他有了反冯之心。

几年前韩复榘曾扣留庞部所缴枪支,庞炳勋对此一直怀恨在心,现在见韩复榘真的要叛冯,马上便翻了脸。韩复榘屡次和他打电话联系,他都拒不接听,同时又在洛阳东面的黑石关构筑工事,以拦截韩部东进郑州。

黑石关地形险要,是韩部东进的要道,不打通黑石关,许多列车都无法通过。韩复榘又气又急,大骂“庞瘸子不是东西”“反复无常,(说的话)尽是假的,非揍他不可”,但是他把一个旅都打光了,也没能把黑石关给拿下来。

由于东面受到庞炳勋的截击,西面又受到孙良诚的追击,韩部已溃不成军。无奈之下,韩复榘只得带着残部离开铁路,绕道逃往郑州,与石友三会合。

虽然韩、石被打了一记闷棍,但他们的起事,无疑还是给蒋介石帮了大忙。

发现西北军突然西撤,蒋介石估计冯玉祥是要对付他,可是又摸不清对方的底细,尤其搞不清楚冯玉祥为什么不先动手而急急往西撤兵。就在他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的时候,忽然接到了韩复榘的电报,顿有如梦初醒、喜出望外之感。

接到“梗”电的当天,蒋介石就复电予以嘉奖,规定所有驻陕甘部队今后概归韩复榘指挥,并委任石友三为“讨逆军第十三路总指挥”。此外,韩、石还得到了现款五百万元(一说为一千万元)的犒赏。

三寸不烂之舌

韩复榘发表反冯通电时,冯玉祥正在华阴与高级幕僚们议论军事。他谈到南口战役时,由张之江、鹿钟麟两位大将进行指挥,结果二将意见不和,导致全军瓦解,有的弃械逃亡,有的投靠晋军。讲到此处,冯玉祥颇为自信地断言:“这次由我主持,就不会再发生这类事了。”

话没说完,韩、石倒戈投蒋的报告就到了。冯玉祥最初还不太相信,等消息得到证实,他如同是晴天里听到了一声霹雳,顿时变得面色苍白,神情颓丧,随后便绝望地说:“这样一来,整个讨蒋计划就全完了。”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

冯玉祥经常会当着众将士哭,甚至还满地打滚,但那不过是一种表演。唯有这一次,他是真伤了心,身上的家长威风也被一扫而空。

在被韩、石打乱阵脚的情况下,西北军已无心应战,不久便全部渡过黄河,退入潼关自守。退入潼关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的冯玉祥仍未缓过劲来,开始日夜哭泣,不停地咒骂自己,还打自己的嘴巴。他恨韩、恨石,恨马、恨所有背叛自己的人,不过最恨之入骨的依旧是这一切的祸端——蒋介石。

5月25日,南京政府发出讨伐冯玉祥的命令。阎锡山投蒋所好,对蒋介石表示愿做调停人,以息争端。在获得蒋介石的同意后,阎锡山即由太原致电冯玉祥,劝冯下野出洋(出国),并表示自己愿意全程陪同。同时他还让冯玉祥将军队交由中央,听候编遣,以避免“整个的党变成破碎,统一之国形成分裂”。

此时的冯玉祥连对那些未参与倒戈的部将都失去了信心,更不敢想象要统率西北军单独与蒋军作战,当然他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地盘出洋。想来想去,只有下野一个办法,接到阎的电报后不久,冯玉祥就选择了通电下野。

下野电是发了,可是肚子里的那口怨气尚未找到出处。冯玉祥再三考虑:自己既然不能够单挑老蒋,为什么不能找人合作呢?

曾经有力量对抗蒋介石的几大诸侯,李宗仁、白崇禧已亡命香港,只剩下了阎锡山。

冯、阎曾经是一报还一报的冤家。南口战役,阎袭击了冯,于是冯便在方顺桥之役中报复了阎。到编遣会议召开,阎又利用冯与蒋、李的矛盾,让冯翻了一次船,间接报了方顺桥的一箭之仇。

编遣会议结束后,阎锡山深知得罪了冯玉祥,北返时,都不敢从内陆经过冯的地盘,也就是山东和河南。为此,阎锡山秘密让人在上海包了一艘轮船,他先化装乘火车到上海,从海上在天津登岸,然后再由天津返回太原。

不过两个循环过去,若冯无意就编遣会议上的事继续报复阎,双方也就算暂时结清了账,尤其到这个时候,对冯而言,相互取暖比彼此寻仇来得更迫切,也更重要。他对此感触极深,曾说:“以前我们各干各的,所以被他(指蒋介石)各个击破,以后要好好地联合。”

冯玉祥以邓哲熙等幕僚为使,前往太原拜见阎锡山,约其共同倒蒋。

阎锡山此时只想靠做调停人向蒋介石邀好。冯玉祥虽然发了下野电,但没有离开自己的地盘和部队,无异于“假下野”。只有让冯“真下野”,他阎锡山才算立了大功一件。